免费获取
|
论文天下网
|
原创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论文下载
|
计算机论文
|
论文降重
|
毕业论文
|
外文翻译
|
免费论文
|
开题报告
|
心得体会
|
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天下网
->
免费论文
->
其他专业论文
->
学前教育
对于中班幼儿“告状”行为及指导策略的研究的几点看法
销售价格:
免费论文
TXW821726 对于中班幼儿“告状”行为及指导策略的研究的几点看法
在幼儿园中,每位教师耳边最多的一种声音就是幼儿们的告状声,并且她们对幼儿告状行为都有一种切身的感受。无论是刚刚进入陌生环境的小班幼儿还是已经熟悉幼儿园一日生活的中班幼儿和相对较成熟的大班幼儿,每天都会出现各种告状行为。幼儿教师每天的工作量很大,不仅要备课还要应付幼儿的各种问题、幼儿园环境的创设、组织幼儿一日生活以及家园沟通等等事情,如此繁重的工作之外还要面临幼儿的“告状”行为。那么幼儿为什么会出现“告状”行为呢?在工作繁重的情况下教师该如何妥善处理幼儿“告状”行为呢?对于中班幼儿“告状”行为及指导策略,笔者有以下几点看法:
中班幼儿“告状”行为及指导的现状
教师介入幼儿冲突的策略研究
有相关研究者对四百名分别为2岁、3岁和4岁三个年龄阶段的幼儿,观察他们自然状态下在班级发生的冲突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幼儿冲突事件中,教师应对的策略并没有因为幼儿的年龄层次不同、教师介入的频率不同而有所差异。还有研究者认为:当幼儿与同伴发生冲突时,教师的第一反应就是马上介入,包办问题的处理,尽快使冲突得到解决。教师介入幼儿冲突时通过拿走引起幼儿冲突的物品,用其他物体代替,分散幼儿的注意力,让他不再关注到目前所需要的物品上,或者用语言提示幼儿该如何做,但当教师发现有助于幼儿发展的机会时,会给与空间让他们独自解决冲突。
教师介入幼儿冲突的目的研究
国外研究者西尔维亚选取了两所幼儿园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观察和详细的对比,目的是为了研究幼儿在进行非结构游戏时教师应采用何种方式介入幼儿冲突,其中一所幼儿园的教师碰到幼儿发生冲突时很少介入,而另一所幼儿园的教师则不同,面对幼儿冲突时会立马介入。研究显示:教师立马介入幼儿冲突的幼儿园中的幼儿没有对社会活动进行调整的能力,此外教师们的介入对幼儿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使幼儿在早期阶段采用非暴力性手段来解决自身和其他幼儿间产生的矛盾冲突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教师在没有介入幼儿冲突的情况下,大部分的冲突都是幼儿自行解决的,并且谁输谁赢在是非对错的结果中非常明确,但如果教师介入其中则会影响到最后的结果。其实幼儿的处理能力并非像教师想象的那么弱,正是教师低估了他们的能力从而没有给幼儿很好的引导和帮助,也未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起到较好帮助作用。
中班幼儿“告状”行为及指导策略
重视中班幼儿告状行为
幼儿社会实践能力是在与同伴相互交往中不断发展的,在交往中必然会产生告状行为。幼儿园是除家庭以外,生活时间最长的地方,在幼儿园里,教师是幼儿最信任的人,自然而然遇到问题会向教师求助。此时教师一定要用积极的态度面对幼儿告状,让幼儿感受到教师的重视,而不是感觉自己被忽视,也不能表现出不耐烦,要耐心的指导。那么幼儿的表现会更自信,也更信任教师。
认真倾听,了解原因
在幼儿看来,教师是无所不能的。面对幼儿告状,教师就像是一个法官一样,要做到公平公正,而幼儿告状的原因复杂多样,教师应该保持耐心,认真倾听与分析,了解其背后的真正原因,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合适的处理方式。对于一些乐于助人的孩子,帮忙时并未起到帮助作用,而是好心却办了坏事,有些幼儿根据看到事物的表象进行考虑未了解背后的意义,以为他们是在捣蛋而向教师告状,此时教师如果未了解清楚事情背后的原因,以告状幼儿的陈述直接断定然后对幼儿进行批评教育,该幼儿的那颗乐于助人的心就被遭受到无情的伤害。由此看出了教师应该清楚其背后的原因并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重要性。
通过教育活动,减少幼儿告状行为
教师可组织一些以减少幼儿告状行为为目的的活动,并采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组织,如集体教学中可采用幼儿感兴趣的故事或视频的方式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以及调动他们积极性,教师边引导幼儿观察边让幼儿思考,故事中或视频中都发生了什么事情,让幼儿来做小小评判官,评判故事中发生的行为是否正确,也可让他们回忆身边是否有发生过同样的事情,谈谈他们的感受。从故事或视频中他们可以了解到什么样的行为是不能做的,此后会尽量避免相同的行为发生,从而减少了告状的行为。
善于发现同伴的闪光点
每个班都会有让教师头疼的幼儿,常常破坏规则,使一些幼儿对他们产生不好的印象,经常能听到幼儿对他们的行为进行告状。作为一名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幼儿,要善于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同时要帮助幼儿发现自身和同伴的闪光点。可组织幼儿在生活中观察同伴的优点,并大胆与全班幼儿分享。在一日生活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观察幼儿,对他们做的好的地方应及时鼓励,甚至可在班上分享并表扬。这样可让幼儿了解自身优点,也了解同伴优点,并相互学习彼此接纳。
培养幼儿独立性
幼儿常常有问题找老师,习惯对教师的依赖,导致遇到问题第一时间就找老师,而不会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依照中班幼儿告状的频率,连续不断的告状,需要占用教师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对教师开展活动和其它工作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要适当的给与一定的时间与空间,培养幼儿独立意识,提高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幼儿遇到的力所能及问题时,教师了解完原因后不能立马介入调解,先鼓励幼儿想一想可以用何种方法解决,之后幼儿遇到同样的问题时自己能用相同的方法解决,当幼儿遇到难度较大的问题时,教师可通过一步一步的引导让幼儿思考并体会他人的感受直到问题解决。
家园合作
幼儿最大的特点就是模仿,教师可通过家园合作,相互协作,相互配合,一起制定关于更好的培养幼儿的计划,为幼儿做榜样,共同培养幼儿的良好品质,减少幼儿告状的次数。
家长和教师共同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行为,用平等的姿态与幼儿交流,学会聆听幼儿所说的话,对幼儿良好的举动及时鼓励,对错误的举动及时制止,并引导幼儿及时改正。在人际交往方面要做出示范,建立友好的人际关系,让幼儿学会与人平等相处,给他们创设良好的成长环境。
殊不知,拒绝幼儿自己动手时,是在拒绝幼儿的成长,家园共同合作放开幼儿的小手,给与他们足够的空间与时间,引导幼儿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而不是直接包办,无论幼儿做成什么样,都要及时给与鼓励与肯定,幼儿会从鼓励中获得自信心和满足感,此后幼儿会更愿意动手、动脑,慢慢提升幼儿独立解决能力,如果给与否定的态度,会打击幼儿的自信心,从此幼儿就不愿意再动手。幼儿在动手的过程中,能提高幼儿的自信心,也能增强幼儿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班幼儿如果说是一张白纸,那么教师就是在那一张张白纸上作画的人。面对幼儿告状,不管幼儿是因何原因告状,教师都应该尊重幼儿,以积极的态度聆听,认真分析其背后的动机,不能敷衍幼儿的告状行为,也不可认为这是一件小事,同时教师处理幼儿告状的方式要依照幼儿告状原因以及目的而定。要知道,教师任何一个不经意的败笔都会在这一张张洁白的纸上留下抹不掉的痕迹。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自选游戏中培养幼儿自主能力的问..
下一篇
:
冷静处理孩子交往中出现的问题
推荐论文
本专业最新论文
Tags:
对于
中班
幼儿
告状
行为
指导
策略
研究
看法
【
返回顶部
】
相关栏目
政治工作
营销论文
医药医学类
生物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论文
社会学专业
语文论文
焊工钳工技师论文
数学论文
建筑论文
食品论文
工商管理
毕业论文格式
英语教学论文
旅游管理
汉语言文学论文
数学教育
数学与应用数学
现代教育技术
小学教育专业
心理学专业
学前教育
MBA论文
经济学硕士毕业论文
医学硕士毕业论文
工程硕士毕业论文
教育硕士毕业论文
其他硕士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