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获取
|
论文天下网
|
原创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论文下载
|
计算机论文
|
论文降重
|
毕业论文
|
外文翻译
|
免费论文
|
开题报告
|
心得体会
|
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天下网
->
免费论文
->
其他专业论文
->
学前教育
浅析幼儿入园分离焦虑现象的产生原因及对策
销售价格:
免费论文
TXW821751 浅析幼儿入园分离焦虑现象的产生原因及对策
[摘 要]入园分离焦虑是指幼儿因与家长分离而引起的焦虑、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绪反应,又称离别焦虑。分离焦虑情绪是新入园幼儿经常出现的心理状态,表现形式很多样,但出现的原因主要是生活方式、环境氛围和人员的改变,以及家长的影响使得幼儿缺乏安全感、归属感和自尊感。本文就新入园幼儿分离焦虑情绪的形成原因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缓解策略,希望能对缓解幼儿入园分离焦虑这一现象有所帮助。
[关键词]新入园幼儿 分离焦虑 表现 原因 策略
幼儿入园后,不熟悉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会让他们没有安全感,接触人群由家长改为老师和同学也让他们感到难以应对,加上老师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幼儿,这就使已习惯家长精心照顾的幼儿感到失落和不受重视,很容易出现分离焦虑情绪。
分离焦虑是指幼儿因与家长分离而引起的焦虑、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绪反应,又称离别焦虑,它影响幼儿的心理和生理,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幼儿期是人身心健康成长的奠基阶段,这个时期的心理调节,关系到整个人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幼儿园及幼儿家庭应当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预防和缓解幼儿的入园分离焦虑情绪。
一、幼儿入园分离焦虑现象的表现
(一)入园时的表现
小明搂住爸爸的大腿怎么也不肯松手,老师把他抱进班后,他还是一直哭闹。
(二)在园内的表现
小红一整天都情绪低落,不理睬他人,只专心的看着门口,盼望妈妈来接,且稍微受到周围刺激就抽泣。
(三)离园时的表现
小华早晨在妈妈离开后很快就不哭了,且一整天表现都很好,情绪也不错,但是晚上妈妈来接的时候一看到妈妈就忍不住哭了起来。
不同的表现与幼儿不同的气质有关,除此之外,分离焦虑的表现还有很多,有些严重的幼儿甚至因环境的巨大差异和转折出现情绪和生理上的问题,如因过分哭闹和情绪不安而导致出现夜惊、梦魇或者腹泻、生病等问题。
二、幼儿形成入园分离焦虑的原因
(一)在生活方式上幼儿园与家庭的差别很大
幼儿园生活方式与家庭生活方式差别很大是幼儿出现分离焦虑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家时,幼儿的衣食住行都有专人进行照顾,作息时间也比较随意,各种需求都能得到家长的满足,没有过多的规矩限制,这一切到了幼儿园之后发生很大变化。幼儿园有固定的作息时间和学习、生活制度需要遵守,老师由于精力有限,对于幼儿的需求不可能像家长那样完全满足,也不可能关注到每一个幼儿。加上有些幼儿因为家长的溺爱导致自理能力很差,不会自己穿衣、穿鞋、吃饭、上厕所等,可是在幼儿园里这些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必须的,在这个从不会到会的学习过程中,受到的失败和挫折给幼儿带来了苦恼和焦虑。
(二)幼儿园的环境氛围容易使幼儿缺乏安全感
在进入幼儿园之前,幼儿生活的环境大多是处在自己熟悉的家里,陪同他们在一起的是关心爱护自己的家人。熟悉的人和环境能够让幼儿放松心情,随心所欲地游戏和玩耍,所以很容易产生安全感。幼儿初到幼儿园时,对一切都感到很陌生,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老师和小朋友,与陌生环境和人员接触容易让幼儿产生恐惧,没有安全感。加上幼儿本身就是极度缺乏安全感的群体,现在的幼儿园又都是早送晚接,长达一整天的与家人分离会使幼儿感觉自己没有依靠,使得幼儿极度思念自己的家人,希望能够尽早离开陌生的环境和人,由此产生分离焦虑情绪。
(三)老师对待幼儿的态度降低了幼儿的归属感和信任感
当前的年代,幼儿大多数为独生子女,即使有兄弟姐妹也很少,所以他们从出生开始就是整个家庭的“中心”,一直受到家人的精心照顾,受到家人无限的疼爱和包容,他们对这样的环境很容易产生归属感,对家人很容易产生信任感。而且,长期习惯于受到特殊关注和特殊对待,幼儿会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想法。但是,当幼儿进入幼儿园后,他们会明显感受到自己不再是“中心”,老师一视同仁的对待每一个幼儿,于是他们感到非常难以接受,很难对幼儿园产生归属感,对老师产生信任感。这样的情况下,幼儿就会出现明显的分离焦虑症状。
(四)幼儿受到家长焦虑情绪的影响
分离焦虑不仅幼儿有,家长也会有。有些家长把幼儿送到幼儿园后就是放心不下,离别的时候亲亲抱抱依依不舍,躲在窗边或透过门缝偷偷观察甚至被幼儿发现,更有甚者会和幼儿一起哭,幼儿受到家长这种不安的负面情绪感染,分离焦虑更加严重。
三、幼儿入园分离焦虑现象的缓解策略
(一)幼儿园方面
1.环境策略
可通过营造家庭式的幼儿园环境和为幼儿营造轻松的心理环境两个方面,缩短幼儿熟悉环境的时间, 让他们尽快忘记与家人分离的痛苦,可使幼儿很快产生安全感和归属感,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所以,在设计幼儿园环境时,应当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心理需求和喜好,无论是室外还是室内环境,都必须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需求,布置成温馨舒适又充满童趣的, 让幼儿感受到家的气氛。老师还可以带领幼儿共同布置教室、卧室等幼儿生活的环境,通过让幼儿布置环境来降低陌生感。例如:可以在某一区域内贴上幼儿的全家福,或者允许幼儿将自己熟悉的玩具、靠垫、被子等物品带到幼儿园等等。
2.过渡策略
对幼儿来说,新入园生活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生活习惯和心理适应上的困难。比如幼儿在家时午睡多是和家长一起睡的,在突然没有了家长的陪伴还离开了熟悉的床铺情况下,身心都需要一定的适应期。所以,幼儿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给幼儿一些时间,如实行梯度入园制度,在初入园的前两周实行半日作息,待幼儿初步适应幼儿园生活后再恢复为正常的一日作息,让幼儿与家人分离、独自处于新环境的时间逐渐增加,以最大限度地减轻分离焦虑感。
3.转移策略
根据幼儿情绪变化快、注意力不稳定的特点,采取转移策略来缓解幼儿分离焦虑。例如语言转移:带小朋友们唱儿歌、手指谣,给幼儿讲故事,把他们从想家长的情绪中转移到有趣的童话世界中;再例如游戏转移:幼儿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游戏可以很好地缓解他们的紧张状态,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快乐,他们就会把不愉快的情绪暂时放在一边了。
4.依恋策略
老师尽快与幼儿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取得幼儿的喜爱和信任,并引导、协助幼儿与幼儿之间建立和谐的同学关系,早日替代家长成为幼儿在幼儿园时的依靠,是有效减轻幼儿分离焦虑的方法。这就要求老师应当在平等地关注每一个幼儿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和一些情绪不高、兴趣不强的幼儿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对他们给予充分的关注和关心,增强幼儿与教师之间的感情交流。除此之外,老师还要进行有针对性地引导,设计专门的游戏活动来促进幼儿之间的交流,增强幼儿对同伴的了解,减轻对同伴的陌生感和排斥感,通过使幼儿之间建立友谊来驱逐分离焦虑。例如采用分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游戏就是一种增强幼儿交流的方式。
(二)家庭方面
家庭是幼儿进入社会的基石,家庭教育是幼儿认识世界的起点,因此家长的教养方式是幼儿入园适应快慢的重要因素。
1.入园前
(1)合理选择幼儿入园年龄:不要让幼儿过早入园,因为年龄越小的幼儿认知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越不足,在面临与依恋对象的分离、生活环境的变化时越难以理解和适应。
(2)帮助幼儿提前熟悉幼儿园:家长选定幼儿园后,可在入园前抓住各种直接体验式的活动让幼儿提前接触老师、参观体验幼儿园的环境和活动,增加幼儿对新环境中人、事、物的熟悉度和安全感。
(3)培养和提升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幼儿入园前尽量具备自己进食、穿脱衣服鞋子、上厕所、擦鼻涕、洗手等生活自理能力。自理能力强的幼儿可以更轻松地适应幼儿园生活。
(4)培养和提升幼儿人际交往能力:鼓励幼儿多和小伙伴一起玩。入园后,会交往的幼儿可以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
2.入园后
(1)送幼儿入园可选幼儿不特别亲近的家长,减轻幼儿的离别焦虑。
(2)养成习惯,坚持送园,不能因幼儿情绪问题而断断续续送园。
(3)家长要克服自身的焦虑情绪,相信幼儿可以顺利入园。幼儿放学回家后家长应多以积极的态度与其谈论幼儿园,多聊在幼儿园发生的开心事,坚持积极鼓励,以自身积极乐观的情绪感染幼儿,让他们对上幼儿园充满期待,而不应不做负面引导或质疑提问。
实践证明:家长心态阳光,注重幼儿独立能力培养,鼓励幼儿探索新环境和与新伙伴一起玩的家庭,幼儿入园的适应较快,情绪问题也较少。而家长负面情绪多,娇宠溺爱、包办代替的家庭,幼儿入园则需较长的适应期。
(三)家园共育策略
家庭和幼儿园双方应充分理解处于入园分离焦虑期幼儿的情绪表现,允许幼儿有适当宣泄,哭泣是自然情绪的流露,是愈合感情创伤时必要的过程。不应生硬地制止或为了安抚幼儿的哭闹而哄骗幼儿,而应真实的告诉幼儿为什么要上幼儿园,什么时间会接他回家。此外,家庭和幼儿园要以科学为依据在幼儿的作息时间、行为习惯的养成方面密切保持一致,还应以一切为了孩子为原则,相互多沟通、多交流,互相支持,互相配合,共同帮助幼儿顺利渡过分离焦虑期,走好从家庭迈向社会的第一步。
参考文献
1、田京巾、汪娟:《对托班幼儿分离焦虑及适应性问题的思考口》,《科教导刊:中旬刊》,2012年,第3期
2、史文秀·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视野下的新入园小班幼儿分离焦虑及其缓解》,《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第12期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正确引导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下一篇
:
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存在问题与对..
推荐论文
本专业最新论文
Tags:
浅析
幼儿
分离
焦虑
现象
产生
原因
对策
【
返回顶部
】
相关栏目
政治工作
营销论文
医药医学类
生物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论文
社会学专业
语文论文
焊工钳工技师论文
数学论文
建筑论文
食品论文
工商管理
毕业论文格式
英语教学论文
旅游管理
汉语言文学论文
数学教育
数学与应用数学
现代教育技术
小学教育专业
心理学专业
学前教育
MBA论文
经济学硕士毕业论文
医学硕士毕业论文
工程硕士毕业论文
教育硕士毕业论文
其他硕士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