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获取
|
论文天下网
|
原创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论文下载
|
计算机论文
|
论文降重
|
毕业论文
|
外文翻译
|
免费论文
|
开题报告
|
心得体会
|
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天下网
->
免费论文
->
其他专业论文
->
学前教育
浅谈学前儿童健康教育
销售价格:
免费论文
TXW821916 浅谈学前儿童健康教育
浅谈学前儿童健康教育
内容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巨大变革与飞速发展,引起了人们生活方式、社会关系、价值观念等因素的巨大变化,这种变化也随之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反社会行为、个体自杀等相关案例日趋严重,在此背景下,健康教育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期是个体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在此阶段对幼儿实施良好的健康教育能为其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前言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是指以保护和促进幼儿的健康为主要目的,以身心保健和身体锻炼的有关识、技能为主要内容而实施的多种形式教育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为使广大学前教育工作者进一步树立科学的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观,培养身心健康的下一代,让孩子们在快乐、快乐生活、快乐运动中成长。
一、学前儿童健康的概念
学前儿童健康是指学前儿童期各个器官、组织的正常的生长发育,能较好地抵抗各种疾病,性格开朗、情绪稳定,对环境有较快的适应能力。
健康是指人体处于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性良好和道德健康的良好状态。那么对学前儿童来说,躯体健康是指学前儿童各个器官与系统发育正常,具有一定的抵御疾病的能力。躯体健康是学前儿童健康的基础。心理健康是指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达到相应年龄组儿童的正常水平,表现为人格发展正常,性格开朗,情绪稳定,没有心理卫生问题。良好的心理状态是保证健康的基本条件。社会适应性良好则是指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正常,乐于交往,具有初步的规则意识和互助、合作、分享的品质,对环境有较好的适应能力。道德健康是指学前儿童能够初步按照社会道德行为规范准则约束自己,并支配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有辨别真与伪、善与恶、美与丑、荣与辱的能力。
二、健康的含义
通过对健康特质的分析,可以对健康的深层含义做以下理解?。
(一)健康有共有前提:个体身体基因来自父母,相互之间有许多相同之处,如身体器官组织的构造,运动、呼吸等各大生理系统的主要功能等。健康至少意味着身体构造与功能的健全。
(二)健康有个性特征:同为健康者,也有高矮胖瘦、活泼内向等不同表现形式。
(三)健康含不同层面:身体完善为健康基础层面,心理适应为健康关键层面,道德高尚为健康高级层面。这些层面具体到某一个体既可呈现出一致性,也可呈现出非一致性,其间关系错综复杂。
(四)健康呈可变状态:健康乃遗传基因与生存环境互相作用的结果,前者有可能随着个体年龄之变化而产生异变,而后者随时都在改变。人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健康状态也常常有所变化。
(五)健康需自我努力:个体如果不再自觉自愿地努力维护和促进健康,健康随之便会远离他或她。
(6)健康为人生之本:健康是专注学习、高效工作及愉快生活之必要条件,失去健康,人生目标则难以实现。
三、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特点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是幼儿园教育中一个重要而又有些特殊性的领悟,其特殊性主要表现一下几点。
(一)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具有渗透性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是生活教育,单独依靠健康教学活动(健康教学活动是必要的,但不是唯一的组织形式)是无法真正达成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目标的,因此,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还应当在日常生活的每一环节渗透健康教育理念,在洗、进餐、清洁、睡眠、锻炼、游戏等每个环节对学前儿童随机地进行健康教育。例如,在学前儿童饭前、便后洗手时,指导学前儿童正确的洗手方法;学前儿童在走楼梯时应提醒楼道狭窄,注意安全,走时不手拉手,不推挤:当学前儿童游戏时,应提醒不嬉戏、不打闹,以减少噪声等。
(二)各领域活动间的渗透
幼儿园各领域教育的融合是当前幼儿园课程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纲要(试行)》明确要求:“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学前儿童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在具体实施中,其他教育领域对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融合可以从两方面来体现。
一方面,各领域教育可以帮助实现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某些目标,例如,通过语言领域活动,发展学前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通过社会领域活动,学习与人合作交往的技巧;通过艺术领域活动,提供多角度、多方面、多渠道的“情感体验”;通过科学领域活动,满足学前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学前儿童的“观察力”“创造性思维”及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等。
另一方面,学前儿童健康知识的学习过程、健康态度的转变过程以及健康行为的形成过程都离不开各领域特有的教育形式的密切配合,例如,以朗朗上口的儿歌、形象有趣的谜语、声情并茂的故事、栩栩如生的画面、引人入胜的探究等,唤起学前儿童对自己身体的了解欲望、对健康食品的兴趣、对健康行为的向往。
(三)环境创设的渗透《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环境在促进学前儿童健康成长、塑造良好个性方面已越来越受到有识之士的重视。可以说,环境布置已渐渐成为当前幼儿园工作的热点之一,开始重视创设健康的幼儿园物质生活环境,例如,班级的图书角贴有“安静,不要喧哗”的文字、自来水水龙头旁的“洗手”图示、就餐时播放的轻音乐等,并利用人类工效学(人类工效学是根据人的心理、生理和身体结构等因素,研究人、机械、环境相互间的合理关系,以保证人们安全、健康、舒适地工作,并取得满意的工作效果的机械工程分支学科)的研究成果,让物体与空间更有益于学前儿童的健康。
(四)幼儿园、家庭和社区间的渗透学前儿童在幼儿园接受的健康教育会辐射到家庭、社区等学前儿童的其他生活场所,家庭其他成员的健康行为和社区中其他人员的健康行为也有可能对学前儿童的健康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不应忽视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中一些习以为常的做法和现象对学前儿童的不利影响,例如,家长以去“洋快餐”店吃炸薯条、喝可乐等作为奖励,以“看谁吃得快”的比赛形式换取孩子的就餐速度,从而助长了其不良饮食行为。这些有害的环境因素若不被重视或未能有效控制都将大大降低学前儿健康教育的成效。因而,教师要做好幼儿园、家庭、社区之间的沟通和协调,促使三者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前儿童健康发展。
四、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意义
《纲要(试行)》明确要求:“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是学前儿童教育整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前儿童教育是根据学前儿童教育总目标,选择和组织对学前儿童最有价值又最贴近学前儿童生活的部分构成教育内容,通过教育,促进学前儿童发展。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是学前儿童教育整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同时,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也是对学前儿童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前儿童的全面素质教育包括身心健康素质的教育、智能素质的教育、品德素质的教育和审美素质的教育等。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在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同时,还能促进学前儿童其他方面的发展,如学前儿童学习体操,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学习与同伴之间的相处,能欣赏美的音乐和美的动作等。这些都有利于学前儿童全面素质的发展。
(二)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在整个学前儿童教育体系中具有其他教育活动不可替代的重业作用
《纲要(试行)》要求幼儿园把促进学前儿童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决定了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是学前儿童教育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其他教育活动不可替代的,在个体的发展历程中,生命的健康存在是保证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学前儿童身体各个器官的生理机能尚未发育成熟,各个组织比较柔嫩,其物质基础相当薄弱;同时,学前儿童期又是人生长发育十分迅速、新陈代谢极为旺盛的时期,若成人能够为学前儿童提供适宜的健康教育,则有利于他们形成有益终身的健康行为方式与习惯。保护学前儿童身心健康是进行其他教育活动的前提,可以说,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在整个学前儿童教育体系中具有其他教育活动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三)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是保护学前儿童健康成长的特殊需要
学前儿童身体的器官、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尚未完善,自我保护意识、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弱,容易受到伤害,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迅速,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他们要接受适当的健康教育,参与力所能及的健康活动,以学到更多的健康知识,改善自己的健康态度,形成有利于自身和他人的健康行为。
(四)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将为学前儿童一生的健康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是终身健康教育的基础阶段,学前儿童时期的健康不仅能提高学前儿童的生命质量,而且为其一生的健康奠定了基础。
(五)学前儿童的身心健康是国家、民族发展的需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索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的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前儿童的健康是提高人口素质、民族素质的重要保证。只有个体的身心健康,才能促进整个国家、民族的强大和繁荣。
五、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内容
(一)生活卫生习惯
1、洗手、刷牙的基本方法。
2、穿脱衣服、整理衣服的习惯。
3、手帕或纸巾的使用。
4、坐、站、行、睡姿势正确。
5、按时排便,饭前便后会洗手。
6、良好的作息习惯。
7、活动用只的整理,保持玩具清洁。
8、关心周围环境的卫生,不随地乱扔纸屑,会收拾玩具。
(二)饮食营养
1、情绪愉快,愿意独立进餐。
2、认识常见食物,知道基本的平衡膳食知识,学习合理配膳。
3、养成不挑食、不偏食,少吃零食,主动饮水等良好饮食习惯。
4、按时按量进餐,保持清洁,进餐习惯良好。
(三)身体认识与保护
1、身体外形及五官的认识与保护。
2、换牙与护牙的基本常识。
3、合理用眼的基本常识。
4、保护嗓子的基本常识。
5、常见疾病的预防常识。
(四)安全自护
1、日常生活中安全常识与规则的了解及遵守,过马路、乘坐交通工具、玩大型运动器械时能注意安全。
2、认识有关的安全标志,遵守交通规则,初步形成自我保护意识。
3、了解应付意外事故(如火灾、雷击、地震、台风等)的常识,具有基本的求生技能。
4、不轻信陌生人,不吃陌生人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
(五)心理健康
1、愿意在托儿所或幼儿园与同伴共同生活、友好相处(懂得分享、合作、互助等)。
2、情绪愉快,知道快乐有益于健康,能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3、正确的性认同和性角色意识。
4、学前儿童心理障碍和行为异常的预防。
(六)身体锻炼
1、走、跑、跳、投、平衡、钻、爬、攀登等身体基本动作技能训练。
2、平衡、协调、灵敏、柔韧、力量、速度等身体素质练习。
3、集合、分散、整齐队列、变换队形队列、徒手操、轻器械操等基本体操活动。
4、利用各种器械进行身体锻炼。
总结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与儿童行为习惯及性格养成密切有关,涉及儿童生理、心理和文化素质养成,直接关乎儿童能否全面健康发展。教育工作者必须将学前期健康教育作为儿童教育重点,积极关注健康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引进新思想和新方法,提高健康教育工作的效率及水平,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教育活动 (4)
下一篇
:
幼儿园教学的现状研究及策略
推荐论文
本专业最新论文
Tags:
学前
儿童
健康教育
【
返回顶部
】
相关栏目
政治工作
营销论文
医药医学类
生物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论文
社会学专业
语文论文
焊工钳工技师论文
数学论文
建筑论文
食品论文
工商管理
毕业论文格式
英语教学论文
旅游管理
汉语言文学论文
数学教育
数学与应用数学
现代教育技术
小学教育专业
心理学专业
学前教育
MBA论文
经济学硕士毕业论文
医学硕士毕业论文
工程硕士毕业论文
教育硕士毕业论文
其他硕士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