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经常会发生改变,所以蒸汽温度控制和锅炉控制必须融合在一起。 通过使用并行的力量控制回路,锅炉负荷命令改变燃料、助燃空气和给水流量。这个命令信号是由协调控制系统提供的。通过调整风量和燃料量的比例控制锅炉燃烧。对于四角喷燃炉的磨煤机组,蒸汽温度控制通过控制燃烧器摆角和对过热器、再热器喷水减温得以实现。超临界压力直流锅炉的过热器出口温度由燃烧率控制,燃烧率升高时过热器出口温度升高,燃烧率降低时过热器出口汽温降低。虽然这是一种很有效的控制过热器汽温的办法,但对于平稳运行来说,其校正温度偏差的响应时间太长。为在工况瞬变时获得对蒸汽温度控制的快速响应,采用了常规的在过热器各级之间使用喷水减温的并行控制,但最终温度控制还是通过平衡燃烧率和给水量完成的[4]。 4.2.1 启动过程中的汽温控制 超临界锅炉启动过程中容易发生超温现象。因为启动过程中容易发生燃烧不完全现象,导致燃烧放热量减少,水冷壁的辐射传热量减少,炉膛出口烟温不正常升高。且此时蒸汽压力低(一般在10MPa左右),定压比热小,导致屏式过热器和对流受热面中每kg工质的吸热量增加,出现主汽温度上升过快的现象,从而使主汽温度难以控制。 超临界锅炉启动过程中的汽温控制比正常运行时复杂,最关键的是控制屏式过热器和折焰角上部的高温过热器的汽温。 4.2.2 启动工况向直流运行工况转变阶段的汽温控制 锅炉由启动过程转入纯直流运行的过渡阶段处于定压运行。初始,分离器出口为饱和蒸汽,并未达到微过热状态。应增加燃料量,提高蒸汽的过热度。当分离器出口的蒸汽温度达到具有15℃的微过热度时,分离器转变为干态运行,分离器出口工质温度作为调节汽温的导前温度。如果水冷壁出口工质处于湿蒸汽区时,中间点温度变化不大,对煤水比调节的参考作用消失,需要控制燃料量,并注意控制屏式过热器的蒸汽温度,及时调节减温水量。本论文由论文同学网(www.lunwentongxue.com)整理,更多论文,请点毕业论文范文查看 4.2.3 跨越临界压力时的汽温控制 超临界锅炉在跨越临界压力或在临界压力附近时为变压运行,工质状态和工质物性变化最大。此时,由于工质的大比热特性,会出现即使燃料量变化较大,但水冷壁出口工质温度变化不大的现象。此时,可将水冷壁下辐射区出口温度设定为煤水比调节的导前信号,并及时调节减温水,实现汽温的提前控制和精确控制。 4.2.4 稳定负荷时的汽温控制 超临界锅炉运行中的汽温控制应首先根据煤质特性调整煤水比,控制中间点温度。 5 超临界锅炉过热汽温控制系统的发展前景 火电厂锅炉过热蒸汽温度是一类大时滞、大惯性、时变和非线性的典型对象。目前,主要采用常规的PID控制,但由于干扰因素多,干扰量通常也较大,因此难以获得很好的控制效果,尤其是工况发生变化时甚至造成系统不稳定。近年来,随着智能控制的飞速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控制方法,每种应运而生的控制方法都有其显而易见的优点。 模糊控制在火电厂过热汽温控制中应用的越来越多。模糊控制的特性在于其模糊控制规则的设定,模糊控制规则具有确定并且可调性,这与常规控制的精确性控制是不同的。基于模糊控制理论,结合其它的方法,国内外学者专家逐步研究出新的控制方法,如:神经网络模糊控制、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模糊控制、多模型粒子群优化模糊控制、云模型智能控制[5]等等。
参考文献 [1] 罗毅,祝伟,王国兴.超临界火力发电机组热工控制技术及其应用[J].电力设备,2006,7(4):16-19. [2] 樊泉桂.超临界锅炉的汽温特性及控制[J].动力工程,2007,27(1):34-37. [3] 郝万君,刘国良,颜世佐,等.应用多模型粒子群优化算法的过热汽温模糊控制[J].动力工程,2006,26(5):650-655. [4] 华东六省一市电机工程(电力)学会.热工自动化[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5] 郑恩让,回立川,王新民.云模型算法及在过热汽温控制中的仿真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07,19(1). [6] 于希宁,刘红军.自动控制原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7] 金以慧.过程控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8] 郑阿奇.Matlab实用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9] 黄莺,张朝阳,余志森.超临界直流锅炉机组的控制策略特点[J].华北电力技术,2006,(11):39-43. [10] 樊泉桂.亚临界与超临界参数锅炉[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0. [11] 中国华东电力集团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600MW火电机组运行技术丛书·锅炉分册[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0. [12] 冯英山,龙昌悦,邓庆林,等.600MW超临界机组燃水比控制失调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J].黑龙江电力,2007,29(3). [13] 王文兰,凌呼君,冯永祥.基于Matlab在电厂单元机组过热汽温控制系统的应用[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07,26(2). [14] 黄红艳,陈华东.600MW机组超临界直流锅炉的控制策略[J].热力发电,2006,(05). [15] 樊泉桂.超临界锅炉中间点温度控制问题分析[J].锅炉技术,2005,36(6):1-4. [16] 黄新元.电站锅炉运行与燃烧调整[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 [17] 朱全利.锅炉设备及系统[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18] 翟军勇,费树岷.基于多模型切换的过热汽温智能控制[J].自动化仪表,2005,26(6). [19] 周洪煜,张坚.基于Elman网络的过热汽温隐式广义预测控制[J].计算机技术与自动化,2003,22(1):27-30. [20] A.Sanchez-Lopez, G.Arroyo-Figueroa, A.Villavicencio-Ramirez.Advanced control algorithms for steam temperature regulation of thermal power plants[J].Electrical Power and Energy Systems,2004,26:779-785.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