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瘦为美的审美背景下女大学生的减肥心理探析——以XX大学北区个案为例(含开题+文献综述+任务书)
文献综述 现在走在校园里,随处可见的是衣着时尚的女学生,走近她们的生活,你会发现她们的话题中永远少不了减肥,那几乎成为她们生活的一部分,她们中的一些人会为了减肥而去限制饮食,做大量运动,有些甚至还会做出一些伤害身体的事情,究竟这样一群作为天之骄子的当代女大学生是怎么想的呢?我翻阅了一些资料。 关于女大学生为什么要减肥,汪春运在《减肥》中谈到:肥胖损害心理健康:肥胖者体验幸福感和正性情感比体重正常者要少。而体验负性情感则比体重正常者多,其中抑郁和焦虑障碍的发生率特别高。肥胖可降低自尊心,导致不愿参加聚会,不愿去商店买衣服和不愿去公共浴室洗澡。妇女则不愿做妇科检查。女大学生为什么会减肥的另一个原因是她们对自己体态的不满意从而导致自己情绪上的一种焦虑和抑郁,在这方面高德顺,陈海涛,丁洪祥在《关于青春期女大学生减肥的调查研究》中表示:具有减肥意向的对象,焦虑度较高。其主要原因在于:社会对女性人才的需求和新闻媒体对流行潮流的宣传报道,导致女性对自已体型的关切,从而引发其对自我体型的焦虑。丁世勇在他的《论女大学生追求形体美而瘦身的误区》中也讨论到:女大学生瘦身的动机主要包括(l)自我形象的设计.通过对自我形象的完美追求,达到自信心的自我增强;(2)社会的发展,竞争的压力.受社会择业择偶条件的影响,担心形体不如他人而受冷落、排挤,心理压力较大,从而产生偏激追求形体美的心理和行为;(3)受形形色色的公众媒体及各类广告宣传的影响,产生试试看而盲目减肥的行为。崔金奇在《女大学生减肥心理分析及心理减肥若干思路*》中提到女性减肥者的另外一个原因出自于对自我的关注,在文章里她谈到:对女性来说,生理上成长的标志就是第二性征的出现。第二性征的重要部分之一就是皮下脂肪增厚。一个女孩如果不希望自己“丰满”,可以被理解为拒绝在自己身上出现第二性征,也可以进一步地理解为不愿意成为母亲。她还是把自己当成孩子,希望像孩子一样受到关心、呵护和宠爱。其实,减肥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自娱自乐的游戏。在一个富足的国度,吃,很少是因为满足生理方面的需要,更多的是为了满足心理方面的需要,很少有主人是想为客人果腹才备上一顿丰盛的大餐。我们在吃喝中享受着自己去照顾自己的愉悦,而在经历过度吃喝之后,我们又需要花不少心思,防止过剩的食物变成身上过剩的脂肪,这是对自己的又一次重视和关心。另外,范存欣,王惠苏,马绍斌,吴赤蓬,刘国宁在他们的关于《女大学生减肥行为及其认知现状调查》研究中调查到的一个数据显示:正在减肥的349人中,其减肥原因是对自己的身材不满意的269人(占77.08%),爱漂亮的212人(占60.74%),增加自信的143人(占40.97%),健身的53人(占15.19%)。而身边有朋友在减肥的1132名女大学生中,正在减肥的313人,占27.65%;身边没有朋友在减肥的233名女大学生中,正在减肥的36人,占15.45%。身边有朋友在减肥的减肥率高于身边没有朋友在减肥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11,P<0.01)。较早(初中阶段)开始关注自己体重的324名女大学生中,正在减肥的94人,占29.01%;较晚(大学阶段)开始关注自己体重的355名女大学生中,正在减肥的77人,占21.69%。较早开始关注自己体重者的减肥率高于较晚开始关注自己体重者的概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2,P<0.05)。 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女性,随着生理上的迅速发育,她们对自身形象越来越关注,但是于缺乏正确的审美观,对美的感知与追求产生偏离,特别在意他人的评价,易受减肥信息诱导,他们心中有一个或多个暗自追逐和比较的偶像,甚至变追求美为害怕不美。高德顺,陈海涛,丁洪祥的《关于青春期女大学生减肥的调查研究》一文中调查结果可以归纳为:青春期女性对自已目前的体型具有错误认识以及多数人怀有“想瘦”的愿望。在体型的自我评价方面,自我评价为“瘦”的研究对象极少,而58.2%的研究对象自我评价具有肥胖倾向。而且,从总的倾向来看,评价自已体重偏重的人占绝大多数,正常评价自已体重的人仅占26.8%。其中,自我评价为“瘦”的人中作出正常评价的较多。而尽管实际上是“瘦”的却偏重评价为“一般”的人也比较多。另外,在自我评价时认为自已体型具有肥胖倾向的人中,一半以上的人作了偏重的评价。特别是在对自已体型评价为“稍胖”的人中,91.3%的人本来就属于正常体型的人,而自我评价为“太胖”的人中,66.7%的人本来就具有正常体型。因此,可以这样说:近几年来,把自已体型评价为具有肥胖倾向的人正在不断地增多,其中多数人具有偏大评价自已体型的错误认识”。正是因为青春期女性的心目中形成了“瘦体型”的形象,认为“修长的瘦身材”才是最美丽的,而忽视了人体健康中的合理结构和成分的因素。范存欣,王惠苏,马绍斌,吴赤蓬,刘国宁在《女大学生减肥行为及其认知现状调查》对减肥的认知在调查的1 365人中,1 203人填写了“理想体重”,其中728人(占60.52%)认为BMI<18.5时为理想;44.76%(431/963)的学生认为自己实际的BMI符合理想的BMI。认为理想的BMI<18.5者所占比例,减肥学生为63.29%(562/888),未减肥学生52.72%(166/3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1,P<0.01)。高德顺,陈海涛,丁洪祥在《关于青春期女大学生减肥的调查研究》中有这样一组数据:怀有“想瘦”意向的人竟达74.3%,而“保持现状为好”的人只不过占23.4%;而且即使对自已的体重自我评价为“一般”,而希望减肥的人也高达47.8%。这一结果表明:青春期女性对“瘦身材”的向往以及把自已体型误认为具有肥胖倾向的心态是“想瘦”这种意向的诱因。 在翻阅了大量资料后,发现很大一部分减肥者他们减肥其实是因为自己对体型美的一种认知情况,于莹在《女大学生自我体形评价及调节意向研究》通过调查分析研究,发现青春期女大学生对自己目前体形和体重的认识有一定的偏差.人的体重受年龄、性别、种族、遗传、饮食、地理环境以及运动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并且存在个体的差异.从20世纪90年代到现在,我国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审美的标准也发生了变化.现在很多青年女性以瘦为美,追求骨感美,并开始了持久的减肥行动,这其中有很多不科学的成份,大多数人有盲目减肥的行为意向.崔金奇在《青少年女性减肥非理性心理》中谈到很大一部分的减肥者由于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人们对女性形体美的判断标准是要苗条匀称,认为苗条才是美的。在这种价值观念的影响下,青少年女性认为要想受到社会的赞许,要被社会认可,找到自我价值,就只有被同化到这种观念中去,至于自己到底是不是属于真的胖,则已经不是她们要考虑的问题,只要在众人眼中自己是超出大众的肥胖标准或自己认为是超出心理标准的,那么自己就是胖的,就需要减肥。 当今社会,身材的好坏已经成为了大多女大学生乃至女性讨论的重点话题,现在的大学校园内,到处都能听到女大学生吼着减肥的声音,其中不乏那些本身体型就不胖的女学生,可是她们依然热衷减肥,甚至其中一些人的减肥方式是常人不能接受的。希望通过对女大学生群体的了解,并选出样体,对样体的减肥心路历程,从她们的减肥动机,减肥方法、她们的饮食方面以及社会对她们的影响,对她们的减肥心理进行探析,并了解到一些非理性减肥心理,从中找出女大学生执着于减肥的症结,然后提出相应的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试图向她们宣扬正确的审美观以及减肥方法,以帮助那些深受“骨感美”毒害的女大学生的走出“骨感”的误区,还她们一个健康的身体以及心理,我想这些都是十分有意义和必要的。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