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运动及其利弊 新航路开辟以后,随着商路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新兴城市崛起。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殖民运动的进行,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如英国圈地运动的推行,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向城镇;在北美东海岸因移民而产生了一批城市。工业革命后,大批破产农民涌向城市,近代意义上的城市化进程开始,从此世界开始从农业社会迈入工业社会从乡村化时代进入城镇化时代。第二、三次科技革命使工业和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城市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和要求大大增强,城市人口以惊人的速度增加。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城市规模以空前速度扩展,新城市纷纷涌现。 考点5 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 [知识整合] 一、人与人的和谐 1、中国历史关于建立和谐社会的思想主张 2、1957年毛泽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3、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 二、人与社会的和谐 1、民主和法制建设及成就 2、改革及成就 3、经济发展的联系及全球化 三、人和自然和谐认识的曲折历程 1、古代重视环境保护、促进农业、手工业和谐发展的主要主张 2、古代对自然环境破坏的表现 3、近代列强对中国资源的掠夺 4、新国中建立以来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5、世界近现代史上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破坏 四、当代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探究范例] 资源与环境问题 以石油为背景材料有着很大的命题空间。 1、它是政史地理化生各学科结合点最多、相互渗透联系最紧密的命题材料之一, 2、石油是重要的战略资源,是工业的血液,日常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能源。它对国际政治、经济、国际关系产生深远的影响。也是第三世界产油国家同西方进行政治、经济斗争的重要武器之一,是国际社会热点之一。 3、从目前世界形势来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力图控制世界石油产地,特别是中东地区。因此,不断插手中东事务,强化在这一地区的军事力量,造成这一地区局势的紧张动荡。如1980-1988年的两伊战争,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 [考点链接] 1、第二次工业革命,随着内燃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石油勘探开采业、石油化工业产生并迅猛发展。 2、在世界近现代史上,特别是20世纪30、40年代法西斯的侵略扩张,石油曾是帝国主义斗争一种重要手段。 3、二战后,西亚石油工业发展迅速,1960年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同西方垄断资本进行斗争;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欧佩克以石油为武器,与西方国家进行政治经济斗争,触发了第一次石油危机,对国际关系和国际格局产生深刻的影响。 4、从我国历史看,20世纪60年代,我国大庆、胜利和大港油田建成投产;1965年实现石油自给;我国大力发展石油工业,建成了我国独立的石化工业体系,打破了帝国主义对我国的封锁。目前已成为我国支柱性产业之一。 跟踪训练(试题研究P36)
第三节:执政能力和党的建设 [知识要点] 1、古代政权中的执政能力问题:秦汉、隋唐、宋、明清的政治制度。 2、清后期三次自救。 3、民主革命时期中共执政能力体现:十年对峙时期建立苏维埃政权,实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时期以三三制原则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开展大生产运动;抗战时期开展整风运动。 4、七届二中全会由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的提出。(把握一系列的转变) 5、新中国成立后执政能力问题:建国初巩固政权的斗争(哪些措施,效果如何);恢复和发展经济的能力(哪些措施);制度建设的能力(哪些表现,三大改造确立经济制度,政协、人大和宪法确立政治制度);外交能力(哪些政策和重大事件);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能力(毛泽东讲话和1957年整风运动);经济建设的能力(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 6、改革开放时期体现的执政能力:调整和探索社会主义制度;对外开放和处理国际关系能力;经济建设能力(政府执能转变);理论建设能力;统一国家。 7、中共在不同时期政策调整(体现党的成熟和先进性):1935年,1945年,1949年,1956年,1978年 8、党的建设:组织建设(三代领导集体的形成);思想建设(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确立为指导思想,七大,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五大);作风建设(延安整风、七届二中、三反运动、五七整风,各是什么背景下提出的,内容是什么,结果和影响如何?) 9、苏联建设的经验教训,苏联改革失败的原因(内、外)。 国共关系——政党政治和执政能力的较量 导言: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是活跃于中国政治舞台的两大政党。国民党是资产阶级政党,曾对中国革命的发展和中国社会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后来沦为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是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还代表中国广大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后,又领导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巨大成就,领导地位不断巩固。国共两党既有合作的历史,也经历了生死捕斗。 知识梳理 一、国民党的兴衰 1.中国国民党名称的演变 2..国民党性质的演变 3.国民党政权性质的演变 4.国民党政治政治纲领的演变及影响 5.对抗战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评价 二、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 (一)从幼稚走向成熟 条件 1. 内部条件:阶段基础——工人运动发展 组织基础——共产主义小组建立 诞生 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传播 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 标志——中共一大(1921、7)
意义:“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这“新”是指:①中国革命有了一个全国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②从此中国革命有了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明确的奋斗目标,即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③从此中国革命走上了新道路,由旧民主主义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2.从幼稚走向成熟:史实及原因 思考: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标志着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1)从背景看,遵义会议是在广大党员干部认识到毛泽东军事指挥正确的基础上召开的。(2)从结果看,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党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党中央的正确领导。(3)从意义看,遵义会议是在中国共产党同共产国际失去联系的情况下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妥善
首页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尾页 12/1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