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服装市场的特殊性而言,品牌服装企业要想提升自身的渠道管控能力,从增强自身信息管理能力着手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品牌服装企业需要通过建立高效的渠道信息管理系统,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信息收集、反馈、整理和处理的动作系统,如,库存管理系统、终端POS系统、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电子订货系统等,从而与经销商建立良好信息共享机制。其次,品牌服装企业需要主动地去捕捉目标市场的需求信息,对目标市场需求进行准确地预测,而不能仅仅被动的接受来自渠道成员的信息,这样才能及时调整产品策略,提高自身的快速反应能力。
五、强大的自营网络和高效信息化管理——“ZARA”的成功之道
来自西班牙的世界知名服装品牌ZARA以“快速反应”著称于流行服饰业界,其成功的运作模式不仅成为业界的标竿,更成为欧美商学院著名的教学个案。《商业评论》把ZARA称为“时装行业中的戴尔电脑”;也有人评价ZARA为“时装行业的斯沃琪手表”。
ZARA凭借其另人咋舌的快速反应能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了成功,在欧洲27个国家及全世界5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2200家女性服饰连锁店。在2004年度全球营业收入达到46亿欧元,利润4.4亿欧元,获利率9.7%,比美国第一大服饰连锁品牌GAP的6.4%还要出色。 ZARA最成功的地方在于信息收集的及时化、服装信息的标准化、库存管理的清晰化、物流配送的高效化。
(一)信息收集的及时化
ZARA的资讯来源于大量分布在酒吧、秀场等时尚场所的时尚观察员,他们搜集最新的时尚信息,及时向总部汇报;同时ZARA遍布世界各地的直营专卖店也会及时反馈当日的销售报告及顾客需求的相关信息。关于时尚潮流趋势及顾客意见的各种信息每天源源不断地从世界各地进入ZARA总部的数据库。设计师们可以一边核对当天的发货数量和每天的销售数量,一边利用新信息来产生新的想法以及改进现有的服装款式。通过访问数据库中的实时信息,设计师与生产、运营团队一起决定,一个具体的款式用什么布料、如何剪裁以及如何定价。
(二)服装信息的标准化
对一个典型的服装零售商来讲,不同的或不完全的尺寸规格,不同产品的有效信息通常需要几个星期,才能被添加到他们的产品设计和批准程序中。但是在ZARA的仓库中,产品信息都是通用的、标准化的,这使得ZARA能快速、准确地准备设计,对裁剪给出清晰的生产指令。ZARA的裁剪系统也是在数字化信息系统的干预下完成的,准确而快捷。
(三)库存管理的清晰化
卓越的产品信息和库存管理数据系统,使得ZARA的团队能够管理数以千计的布料、各种规格的装饰品以及设计清单和库存商品。ZARA的团队也能通过这个系统提供的信息,以现存的库存来设计服装,而不必去订购原料再等待它的到来。
(四)物流配送的高效化
ZARA的物流配送系统十分发达,大约20公里的地下传送带将ZARA的产品运送到西班牙拉科鲁尼亚的货物配送中心,该中心拥有非常成熟的自动化管理软件系统。为了确保每一笔订单准时到达目的地,ZARA借用光学读取工具进行产品分检,每小时能挑选并分检超过6万件的服装。物流中心的运输卡车依据固定的发车时刻表,不断开往欧洲各地。ZARA还有两个空运基地,通常欧洲的连锁店可以在24小时之内收到货物,美国的连锁店需要48小时,日本在48小时-72小时之间。在信息化手段的干预下,ZARA出货的正确率高达98.9%,而出错率不足 0.5%。
“速度”虽然是ZARA占领市场的法宝,但“速度”的背后却是ZARA集约式的高效管理与有力的IT 支撑。高科技支持下的信息手段对企业突破传统商业模式的壁垒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除了西班牙的ZARA,瑞典的H&M也在以信息化的管理手段演绎着另一段传奇。对于ZARA和H&M而言,速度快、款式多、批量少、迅速而准确地占有信息资源,有效地减少库存是它们取得成功的共同特征。
ZARA的运营方式值得我们的企业去思考,在“国内市场国际化竞争”的今天,是否拥有“快而准”的市场应对方法,将成为衡量服饰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标尺。而在“快而准”的背后则离不开适时有效的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支持。
目前国内大多数服装企业仍处于信息化程度较低的阶段,“快速反应能力”根本无从谈起。由于缺乏适时的信息化管理手段,企业不能快速、准确地了解各分公司、专卖店、代销商场的销售情况和库存状态,很难对各专卖店、代销商场做到准确配货,也很难进行销售预测与分析。传统的分销体系基本上都采用手工作业,需要几天时间才能做出一张基础表格,更不用说总报表,企业领导根本做不到及时准确地对经营管理做出决策。中国服装企业在提高产品质量、档次的基础上,需尽快提高企业快速反应的能力,要适时地完成市场预测、市场营销和管理方式的革命。改变原先落后的管理思维和业务处理模式,从而真正规范企业流程,达到利润增长,而这些就要靠信息化去实现。
结束语:由于中国经济持续的高速发展,国外一些成熟的服装品牌已经虎视眈眈,纷纷加快了进军国内市场的脚步。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导致许多国内出口加工型企业的利润被最大程度的压缩,许多中小型企业已经倒闭,还有一部分只能艰难的维持,在这种情况下,这些企业不得不进行由出口转内销的战略转型,未来的国内服装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市场经济的规则就是公平竞争、强者生存,相信企业只要能把握住市场的发展趋势,积极的进行战略规划,建立适应市场发展的经营渠道,中国服装企业未来的前景是一片光明的。
注释:
注1:吕一林:《营销渠道决策与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第1页
注2:马刚 韩燕:《服装营销渠道管理》,中国纺织出版社,2008年3月第1版,第29页
注3:刘小红:《服装市场营销》,中国纺织出版社,2008年4月第1版,第1页
注4:王士如:《服装品牌托管经营》,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4月第1版,第7页
参考文献:
吕一林:《营销渠道决策与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马刚 韩燕:《服装营销渠道管理》,中国纺织出版社,2008年3月第1版
刘小红:《服装市场营销》,中国纺织出版社,2008年4月第1版
王士如:《服装品牌托管经营》,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4月第1版
李颖生 林三卓:《中国市场终端报告》,企业管理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
司林胜:《电子商务案例分析》,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
朱玉童:《渠道冲突》,企业管理出版社,2004年4月第1版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