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 结 国际环境和国内矛盾的特殊性,决定了中国不能走西方式的发展道路。而这时的孙中山先生是近代中国最早接触研究社会主义思潮并对之抱有很大热情的人。他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看到了资本主义的社会“弊病”,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无情的批判,为了预防中国资本家垄断的流弊,提出了“实行国家社会主义”、“节制私人资本”、“发达国家资本”的政策,创造出了他的社会主义一民生主义学说,希望将来在中国造成一个共产世界孙中山在西方社会主义影响下,提出了社会主义目标。为此,他寻求国际社会主义的支持,十月革命后,重新解释三民主义。他提出的民生主义是把现代化与社会主义融为一体的思想体系。他对资本主义的判断和对社会主义的追求,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重要启示。事实证明,孙中山在当年提出的许多设想,已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 通过这次论文,我全面的接触了解了孙中山思想中的社会主义色彩,更了解了现在我国的道路该怎么走,改有怎样的领导方针,才能更好的发展我们国家。
参考文献 [1]戴季陶.孙文主义之哲学基础[c].中国现代政治思想史资料选辑(上).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 [2]孙中山.三民主义[c].湖南:岳麓书社,167,192,170,198. [3]孙中山.孙中山全集(7卷)[C].北京:中华书局,1985,60. [4]孙中山.孙中山全集(2卷)[C].北京:中华书局,1985,339. [5]孙中山.孙中山全集(9卷)[C].北京:中华书局,1985,391. [6]孙中山.孙中山选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850,71—72,136,65, [7]孙中山.剥呻山全集(第9卷)[C]北京:中华书局,1986,994. [8]邵德门.孙中山政治学说研究[M].长春:东北大学出版社,1992,199—200.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