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课程改革与目标培养应着重解决的几个问题 海洋院校的体育教学不仅仅要完成增强学生体质,实现普通高等院校体育教学目标与任务。同时,首先应通过体育课程教学,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的特殊性(室外教学环境)和多样性(群体动态过程),加强对海洋类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培养与训练,主动迎合开发海洋振兴海洋经济的需要。其次是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3.1开发海洋对学生“职业技能”素质的要求与能力培养 加强海洋专业人才基本“职业技能”素质的教育,是体育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方向是注重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个性全面发展教育,这给我们海洋类院校体育课程培养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海洋院校培养的人才 有专长又有多种能力,要“头脑复杂”又是“四肢发达”,以适应开发海洋、全民健身之需要。 为使学生掌握开发海洋的多种技能,符合STOW《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所规定的要求与标准。首先,应着重培养学生水上活动能力,如:游泳、跳水、潜水、水上救生等能力,同时作为海洋院校应将开展水上项目特别是游泳项目列为体育课程的重点教材;第二,培养学生具有抗晕船的特殊本领,掌握适应开发海洋需要的科学健身方法,提高海上、船上的工作岗位操作能力,选用教材有浪木、转体、千秋、爬杆、爬梯、爬绳等;第三,培养学生较强的适应能力,(海洋性气候)顽强的意志品质,(与风浪搏斗)良好的心理素质,(耐得住寂寞,航海、捕捞海上作业一般一航次多则一年半载少则一月10天);第四,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力量、耐力、灵敏及平衡与安全的基本知识与能力。 3.2课程改革对师资队伍建设的要求 开发海洋,需要科技,科技需要人才,人才需要教育,海洋院校的教育培养目标,不仅对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说:培养人才健康体质是第一位的,这就要求我们体育教师必须认识到海洋教育重要性和体育教学的特殊性,在体育教学改革中紧紧围绕“海”字作文章,体育课程设置、教材的选择应充分体现海洋特色,力求体育课的实效性,根据健康与体育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在体育教学上不断改革创新,深入调查研究,了解船员生活规律与工作特点,以充实教师各方面的“营养”从而充实体育教学内容。进一步探讨船上开展体育健身和身体锻炼的方法,指导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进行。
参考文献: 1董翠香.面向21世纪高等体育院系培养目标走向.成都体育学院学报[J],1998增刊 2陆享伯. 面向21世纪体育教育专业改革设想.浙江体育科学[J],1996.1 3黄永良.试论如何培养和提高海洋专业学生的综合身体素质.浙江水产学院[J],98.2 4朱仁华.《迎接海洋世纪的到来》.舟山日报,98.3.2 5黄永良.论高校体育课程特色教材的构建.浙江海洋学院学报[J],2002.1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