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获取
|
论文天下网
|
原创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论文下载
|
计算机论文
|
论文降重
|
论文排版
|
外文翻译
|
免费论文
|
开题报告
|
心得体会
|
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天下网
->
免费论文
->
教育论文
发掘课堂教学效率的“老源泉”——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接受学习的理性回归(二)
插入的图片太大了,要把它变小一点。回忆一下,以前在哪个软件调整过图片的大小?(生:写字板)
写字板中是怎样调整图片的?
(生:通过图片边缘的控制点进行调整)
在WORD里也一样,单击图片,拖放图片边缘的控制点就能调整图片的大小了。
如果要调整它的位置可以用拖动,或“剪切+粘贴”的方法。
通过与写字板中调整图片的方法进行比较联系,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Word中图片调整方法的理解。
当然,如果当学生分不清知识间的相同与不同之处的时候,也就是学生们的认识起了模糊,准备的材料知识不清楚,可靠性差,同样也不能促进新知识的学习,所以有些时候需要陈述性的材料与比较性的材有机的结合起来,使接受学习变得更加有意义。
三、适时而择——灵活应用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什么时候适合采用接受学习,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有效率呢?笔者认为可以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学习内容、教学环境、教学环节。
1.依据学习内容而使用
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内容主要分成两个部分的内容,一部分是偏重了解认识的基础类知识,另一部分是偏重操作技能的操作类知识。例如:《认识多媒体世界》这一课中,了解多媒体的概念是基础类的知识。学会媒体播放器、录音机的简单使用,这就是操作类的知识。基础类的知识多是一些概念的定义,名称的解释。这类的知识在教学中多可以采用接受学习的方式进行,毕竟一些具体的名称,概念是事先定义好的,可以通过接受学习直接将知识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
2.依据教学环境而使用
教学环境对于教学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外部条件,对于信息技术教学来说更加注重这一方面,机房的布置,计算机配置的高低,电子教室软件的使用情况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学习方式的选择。现在的机房布置一般分成三种结构,一种是与普通教室一致,横排状,另一种是直排状,还有一种是六边形状。如图1。
前一种比较适合于接受学习的方式,学生的注意力能够较容易集中,教师在讲解演示的时候,学生不容易走神。后两种则比较适合使用探索学习,学生间的讨论交流机会比前一种来得多,小组合作探索变得比较方便。电子教室与多媒体投影的使用也为学习材料的展示提供了保障。
3.依据教学环节而使用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不同的教学环节也决定了具体采用何种学习方式。我们信息技术课一般可以分为:引入、新授、完成作品、展示交流这么几个环节。在引入环节,我们比较适合采用接受学习的方式,由于信息技术课一般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进行教学,在引出本节课的任务之前进行相关材料的学习,更能提高课堂的效率。如《综合任务:当地球变暖以后》这一课引入,笔者是这样设计的: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篇文章想请你们来看一看!
演示:出示“地球变暖之后”宣传文章。
(生:观看)
这篇文章写了当地球变暖之后,我们的很多动物将会消失,出示思考题:如果你是这些小动物,你会说些什么呢?
(生:地球变暖以后,北极熊……等)本
论文
由论文同学网(
www.lunwentongxue.com
)整理,更多论文,请点
毕业论文范文
查看
你们已经听到了这些小动物的呼声,现在就来写一篇环保宣传文章,把这些动物的呼声写下来!
先让学生查看一篇“地球变暖之后”的宣传文章,对于学生来说,有了这篇文章,在自己独立完成文章的时候就会变得容易一些,毕竟对先前文章有了一定的印象,学习也就更加有效。
四、相互相成——增进效率
当然,如果我们只注意接受学习的一面,那么我们有可能就会丧失学生学习的探索精神。其实在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学中也可以尝试让接受学习与探索学习结合起来,这样在教学中既保证了学生探索学习的需要,同时也避免了因为大量的探索学习不成功而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如:在《美妙的海洋世界》中有关网上图片的获取,某位老师是这样设计的:
现在我们都已经找到了自己喜欢的热带鱼图片,那怎么样才能把他下载到画图中呢? 板书:下载
我们已经学过把一个文件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外一个地方,可以用什么命令?
(生:复制)
那大家想一想,可不可用用相同的方法把网上的图片也用复制的方法,下载到画图板中呢?
(学生试一试,如果实在想不出可以参考课本52页。)
小结方法:请一个同学上台演示,边演示边说步骤。
板书:选中—右击—复制—画图板—编辑—粘贴
从上例我们可以看到,当学生尝试失败的时候可以参考书中的方法,这样就保证了学习的效率。在教学中要善于应用“探索学习”与“接受学习”两者相合,当探索学习不成功之时,我们就可以换成接受学习。使其相互相成增进课堂效率的提高。如图2。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如何使接受学习变得有意义,让这一“老”源泉发挥出作用,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做好学习材料的组织工作,从教材出发,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并结合其他方法灵活应用。但不管怎么办,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受益者。
参考文献:
(1) 董奇,边玉芳.教育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41-46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2
/2/2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积跬步,以致千里——运用“小作..
下一篇
:
信息技术课上的那些中国韵味——P..
推荐论文
本专业最新论文
Tags:
发掘
课堂教学
效率
源泉
信息技术
接受
学习
理性
回归
2011-11-14 09:09:54【
返回顶部
】
相关栏目
自动化相关
计算机论文
工程管理论文
法律论文
医学论文
人力资源
电子专业
电气工程
英语论文
行政管理
电子商务
社科文学
教育论文
物流专业
金融专业
财务管理
会计专业
化学化工材料科学
电子通信
环境科学
经济类
机械模具类
报告,总结,申请书
其他专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