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获取
|
论文天下网
|
原创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论文下载
|
计算机论文
|
论文降重
|
毕业论文
|
外文翻译
|
免费论文
|
开题报告
|
心得体会
|
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天下网
->
免费论文
->
金融专业
开放式基金风险及治理对策研究(三)
表3投资者持有开放式基金的结构情况
表4 投资者对开放式基金认购和申购情况
4.缺乏险对冲机制和严格的内部控制
与国外成熟的资本市场相比,我国证券市场的规模较小,证券投资品种较少,投资渠道也很狭窄,缺乏对冲风险的金融工具和交易机制。目前,我国金融市场上可交易的金融品种只有国债、企业债券、股票、基金、商品期货等10余种,远低于国外金融市场的交易品种。期权期货、国债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的缺乏,导致我国开放式基金不能利用衍生工具对投资组合的风险进行对冲,对金融风险难以达到有效的管理。我国开放式基金管理公司所构建的风险管理系统,和西方成熟市场的开放式基金管理公司相比,并不全面和完善,也没有健全的风险管理组织构架,基金管理人缺乏较为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独揽大权,使得风险管理部门的独立性也受到很大的限制,风险管理的有效性难以发挥出来。而国外成熟的基金管理公司都有着较强独立性的风险管理部门,它与其他部门之间是相对独立、相互制衡的关系。
5.缺乏基金风险的理论认识和定量分析
与国外成熟的资本市场相比,我国开放式基金在对金融风险的认识上比较肤浅,基金风险管理的体系还不完整。然而美国的共同基金对金融风险非常重视,它不仅在基金风险管理的理论研究中取得了重大突破性进展,而且在风险管理的实践应用中,也建立起对金融风险从识别、度量到风险控制等一套完整的风险管理体系。我国开放式基金的风险管理理论研究比较落后,风险管理模型的开发和运用都远远落后于国外发达国家,尤其是缺乏风险管理的定量分析,使得国内开放式基金风险管理的理论性、科学性和有效性都大打折扣。而国外成熟的基金管理公司尤为重视定量分析,他们十分注重对交易数据的研究,应用模型分析来识别、计量和控制基金风险。
总之,我国开放式基金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很多,缺乏对风险的识别和认识,对基金管理公司总体风险水平的评估能力不够,缺乏系统的风险管理体系,模型开发能力欠缺,过度依赖于国外成型的风险管理模型,不能很好的依据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开发自身的风险管理模型。同时还缺乏有效的信息技术平台来完善风险管理体系。
三、开放式基金风险管理措施
我国的证券市场是一个新兴市场,其发展还不成熟,市场的总体规模虽然不小,但可流通的股份只占很小一部分。证券市场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上市公司弄虚作假,市场投机性强,股价往往大起大落。实际上,开放式基金风险管理可以通过聘请投资专家、加强内部监管、约定基金管理人的风险行为等措施来进行规进,使风险降至最低。也可以构建风险管理系统来防范开放式基金风险。
(一)完善开放式基金的监管体制
近30年来,国际风险事件不断发生,每次由金融机构所爆发的重大事件,都引起了社会对金融内部监管体系的担忧,而有关金融机构内部审计的监管问题则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有效的金融监管需要一种度量市场风险的统一尺度。由于VAR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比较与综合不同金融市场上众多金融产品的风险水平,从而为国际金融监管当局确定银行资本充足率提供依据, VAR技术也就成为统一国际金融监管的重要发展方向。巴塞尔委员会在1995年4月发布的文件中,就同意具备条件的银行可以采用内部模型为基础计算市场风险的资本金要求,并具体介绍了VAR模型及其用于银行市场风险管理的合理性。美国证券和交易委员会 (SEC)1997年1月规定,上市公司必须及时披露关于其金融衍生工具交易风险的量化信息,VAR方法是可以采用的三种方法之一。美国财务会计标准委员会(FASB)制定的FAS133号准则于2000年6月开始实施,也鼓励及时计算并披露VAR等风险的量化信息。
基金行业是典型的委托代理关系,本质上类似于信托。有效的立法和监管体系,能充分保护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权益。在今后一段时间内,针对基金业的发展,应加强联合监管。各监管部门制定管理制度,搭建框架,引导行为等反馈机制向法律法规体系、行业市场化模式转化。
运营模式专业化、市场化将有利于引导基金业市场化的运作和发展,也有利于政府监管体系的完善与规范。在市场发展初期,政府不但是市场的推动者还是监督者,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客观要求监管部门功能定位会有相应调整,开放式基金会朝更规范、更健康方向发展。
(二)优化开放式基金运行的外部环境
开放式基金有封闭式基金不可替代的长处,也存在封闭式基金不可避免的缺陷,及由这些缺陷所造成的风险。流动性风险主要是由开放式基金可自由赎回的特性所派生出来的可视为开放式基金一种综合性风险,它是其他风险在基金管理公司整体经营方面的综合体现。
其成因在于:开放式基金在存续期内可随时赎回与申购。与封闭式基金比开放式基金为持有者提供了更便利的进入、退出机制。正是这种差别,基金规模具有更大的弹性,因此导致了较大的流动性风险。当投资者申购基金时,基金规模就扩大了,具有较大的弹性和流动性,开放式基金管理人在制定投资目标和投资组合必须考虑金融资产的变现能力。由于在变现过程中,价格的不确性可能会造成损失。
优化投资者结构。在进一步壮大机构投资者规模的同时,应切实采取措施优化机构投资者的结构,除了进一步发展开放式基金等公益性机构投资者外,还需大力发展社保基金、企业年金等具有长期资金来源的机构投资者,形成不同投资风格和特长,促进不同类型机构投资者的协调发展。
(三)大力发展金融避险工具,降低系统风险
我国目前证券市场处于起步阶段,缺乏避险工具,投资品种少,系统风险较大,非系统风险相对较小。而且非系统风险一般可以通过投资组合来规避。现阶段的情况是我国证券市场缺乏双边机制,一些常用避险工具,虽已具备基本条件但至今尚未推出,使中国市场常维持齐涨齐跌的现象。股指期货的开展,为开放式基金提供必需的管理手段,是开放式基金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在股指期货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其它金融期货和金融期权等衍生工具为开放式基金的风险管理和投资运作提供更灵活的选择。金融衍生产品的推出,可以丰富开放式基金投资利用的金融工具。如果不尽早推出股指期货、股票期货等一系列避险工具,随着开放式基金的快速发展,不仅对开放式基金业自身造成巨大的潜在风险,而且将加剧金融风险。目前,在美国、日本及欧洲等开放式基金发展迅速的国家,都为开放式基金提供了相应的避险工具,如股指期货、股票期货等。
(四)健全开放式基金内部风险预警机制
加强内部监管,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即内控的组织架构。健全基金管理人的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可以设立公司型基金,成立持有人股东会,鼓励基金公司管理层持股,减少内部人控制,加大内部行为风险控制的自觉性。继续完善内部监督稽核制度,监察长应对基金公司的合法性合规性、合理性进行全面监督审察,直接参与管理公司风险控制工作,对重大风险事件承担责任。监察、稽核工作是对投资活动中合法性、合规性的审查工作,通过审查发现并纠正异常情况,保证活动的合规性和合法性,减少并降低风险。监察应以预防为主、系统控制、责任明确到人,科学的有针对性监控风险。
(五)进一步加强开放式基金的信息披露和加大惩治违规力度
尽管目前在开放式基金信息披露方面的政策法规较为完善,比如《证券投资基金信息披露指引》、《货币市场基金信息披露特别规定》等法律法规的颁布,但是依然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为有效解决该问题首先要加强信息披露制度和加大查处违规力度,其次要实行基金持有人代表诉讼制度。因为目前的许多基金公司的大股东基本都是由证券公司、上市公司和银行组成,为有效防止基金公司出现利益链条、内部交易、违规操作等违规行为,第一步就是要加强基金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而且要制定完备的法律规章制度,包括追求基金管理人、托管人的连带责任,实行基金持有人代表诉讼制度,保障基金持有人的补救补偿措施,消除利益冲突存的现象。让基金公司和证券公司、上市公司、银行等有相关利益的单位必须在监管法律法规的要求上,详细、真实的对信息进行披露。这样一来基金公司一旦有损害基金投资者利益的行为就会曝光,只有信息得到公开投资者的利益才更有保障,市场才能得到更健康的发展。
(六)加大对基金管理者的激励和约束,防止出现道德风险
基金管理者作为基金资产的运营者,不论基金投资者的收益如何他们是付出了劳作的,多劳多得获取应有的报酬是应当的,所以必须保证基金管理人的收益,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有动力更努力的管理运作基金。首先,制定科学合理的投资组合,以获得较好的基金业绩,同时基金投资者也可获得更多分红。其次是建立具有强大威慑力的约束机制进一步规范基金管理人的行为,避免道德风险行为的产生。给他们丰厚的报酬让他们努力的工作,给他们紧箍咒让他们不敢越过红线。另外一点也应引起重视,因为目前我国的开放式基金管理是由基金持有人、基金管理人和基金托管人组成,一般情况下基金管理人往往会将基金交给基金托管人进行管理,这样一来在利益的诱惑下,基金管理人和基金托管人就有可能合谋对基金持有人的利益造成损失。为避免基金管理人和基金托管人的串谋行为发生,就更要加大约束机制的威慑力,使其基金管理人不敢与基金托管人进行串谋,更好的保护好基金投资者的利益,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四、小结
近几年来,我国开放式基金高速地发展,在证券市场上已是最大的机构投资者。而随着规模的扩张和市场的规范,基金经理们面临的竞争和风险也越来越大,迫切需要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来强化基金的风险管理,尽可能地规避风险。开放式基金的风险管理应该是证券市场所有参与主体共同行为所产生的一种结果,因此它还包括证券监管部门、市场中介、公估机构及投资者等,他们的行为取向也是影响基金管理人决策的重要因素。还有风险管理和其他诸如品牌管理、战略管理等相关领域的重要问题等许多方面在本文均没有涉及到。由于作者的基金管理理论和实践经验不足,未能从更深入的层次对开放式基金风险管理进行有效的探讨,具体的风险管理措施也未能尽善尽美,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还有待进一步思索、研究、创新。
参考文献:
[1] 段文军. 中国开放式基金绩效评价 [M].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10:5-17.
[2] 徐丽梅. 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稳健投资管理研究[M].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0:3-8
[3] 陈灵. 我国开放式基金问题研究[M].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3:2-13
[4] 褚祎鹤.《浅谈开放式基金风险管理及防范对策》[J].中国证券期货,2010:7-8
[5] 刘笑诵.《论我国开放式基金风险的控制与管理》[J].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09:2-2
[6] 左欣;廖宜静.《开放式基金风险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09:7-7
[7] 蒲明.《我国开放式基金风险管理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8:5-5
[8] 开放式基金.360百科, [2013-04-08].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3
/3/3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企业筹资方式探讨——以广泰公司..
下一篇
:
我国巨灾风险管理中的保险作用
推荐论文
本专业最新论文
Tags:
开放式
基金
风险
治理
对策
研究
【
返回顶部
】
相关栏目
自动化相关
计算机论文
工程管理论文
法律论文
医学论文
人力资源
电子专业
电气工程
英语论文
行政管理
电子商务
社科文学
教育论文
物流专业
金融专业
财务管理
会计专业
化学化工材料科学
电子通信
环境科学
经济类
机械模具类
报告,总结,申请书
其他专业论文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