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获取|
论文天下网
  • 论文天下网 |
  • 原创毕业论文 |
  • 论文范文 |
  • 论文下载 |
  • 计算机论文 |
  • 论文降重 |
  • 毕业论文 |
  • 外文翻译 |
  • 免费论文 |
  • 开题报告 |
  • 心得体会 |

当前位置:论文天下网 -> 免费论文 -> 金融专业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研究(五)

    (五)树立以人为本、激励与约束并重的信贷经营管理思想,从人与制度上筑起防范信贷风险的双重闸门

    信贷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激励和控制,目前我国银行的信贷管理体制强调通过制度加强控制,对人的激励显得不足,而实际情况是过份以责任制来制约信贷管理人员,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现行的考核办法对新增长不良贷款要求逐笔追究责任,正激励力度不够,负激励过于严厉,至使信贷人员为了避免出现贷款损失,往往对有问题贷款在到期前进行不应有的展期或一再的收旧贷新,反而隐藏了风险;为了将个人责任变为集体责任,往往将所有贷款,无论金额大小都推给贷审会研究决定,降低了工作效率。现时的问题应是强化激励机制,充分发挥信贷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在这方面,美洲银行的一些做法值得借鉴,他们为工作四年以上的员工根据年限和职位不同配送本行股票,把职工对工作的责任感、对风险的重视与切身的股票价格联系起来,极大的激发了员工控制风险的自觉性。

    (六)建立贷款失败后评价制度

    在德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一笔贷款变成问题贷款和发生事实损失后,审计部门首先检查贷款的审批过程是否符合规定的程序,如果有程序上、手续上的差错,则哪一环节出错哪一环节承担责任。如果一切程序都合规,则不需要任何人承担责任。但是,即使一笔不需要任何人承担责任的贷款发生损失后,市场拓展部门和风险控制部门也要进行认真总结和反思,并将这一案例及应引以为诫的教训通告全行,使大家警醒,减少再次出错的概率。我国商业银行应借鉴这一做法,把信贷风险控制的意识贯穿信用业务的始终。从另一个角度说,贷款损失是业务发展的成本,成本付出后理应得到必要的回报,再不会出现类似的错误就是处于发展阶段的商业银行最宝贵的收获。

    (七)完善国家有关法制建设,充分发挥法规在防范信贷风险中的作用,切实保障银行信贷资产安全

    为了尽快适应市场调节机制,就必须要加强法制建设,规范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用关系,把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纳入法制轨道,保障银行贷款的安全性。我们应加紧制定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等金融法律的实施细则,快出台证券法、信托法、期货交易法、融资租赁法,消灭产生金融法律风险的含糊地带、空白地带,并针对金融体制改革中的新问题,制定和完善一系列金融监管的重要规章,使金融活动有法可依,保证银行信贷向合理化、科学化方向发展。 此外,更要与国家公权力机关配合,严惩金融犯罪,制裁违法、违规经营活动,从法律层面促进我国金融业的健康发展。

    四、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的误区

     误区之一,将风险管理与业务发展相对立。银行是经营风险的特殊行业,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回避风险就意味着停止或死亡,控制风险和创造利润是同等重要的事。风险和回报是对立统一的,如同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两者不可分割。正如花旗集团前董事长沃尔特总结花旗集团成功经验时所说:银行工作的“全部内容是管理风险,而不是消除风险”。因此一家成熟的商业银行不应对风险采取回避态度,而应主动去接受和管理风险,去识别风险的来源和大小,去分散风险,去实现风险与回报的正相关,即承担低风险时获取低回报,承担高风险时争取高回报。要处理好风险与收益的辩证关系,把风险管理的过程视同创造价值的过程。在业务拓展中,摒弃“谈险色变”的想法,更要杜绝为了一时发展不顾风险的做法,要预见性地进行风险计量、分析、控制和化解,通过管理风险追求高于风险的价值回报。

    误区之二,将防范信贷风险等同于提高信贷门槛,认为只要向所谓的“大户”、“黄金客户”发放贷款就能从根本上控制风险。近几年商业银行出现了无论国有民营、无论规模大小盲目争相扩展“大户”的现象,新增贷款大量涌入交通、电信、电力等垄断行业和上市公司,集中于少数贷款大户。贷款投向的高度集中,短期看虽然能增加银行盈利,降低不良贷款,但从长远看,贷款大户的系统性、行业性、政策性风险大,一旦发生贷款损失,对放贷行甚至整个银行业都将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要走出此种误区,就要坚守“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风险分散性原则,运用信贷组合管理原理,分散贷款风险。通过行业企业类别组合、授信业务品种组合、业务回报率和期限组合,来防范和分散授信业务在某一客户、某一行业或某一产品上的集中风险,也尽可能规避社会经济环境和周期的风险。

    误区之三,过分重视信贷资产表面上的优良率,将防范信贷风险等同于降低信贷资产不良率。为了反映虚假的利润增长,追求短期利益,反复利用借新还旧、多种信贷业务(贷款、银行承兑汇票等)互用或滚动使用等比较隐蔽的方式掩盖矛盾,掩盖不良资产的真相,逃避上级行和人民银行的检查和监管。一些银行在贷款发生逾期或欠息后,并没有采取催收或诉讼等措施积极清收压缩,反而利用重组方法进行掩盖,将不良贷款转成正常贷款,以降低本行的不良资产率,这种做法百害而无一利,不但助长了信贷客户的堕性心理,也延误了清收的最佳时机。

    总之,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仍是银行业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对信贷风险的防范将成为银行业经营永恒的主题。作为一名合格的银行管理者,应善于识别银行信贷风险、摒弃风险管理中的错误认识、密切关注信贷风险易发点、掌握信贷风险防范措施,最终达到有效管理风险并获取风险价值的目标。

    以上是我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问题的一些浅显看法,不当之处,请老师指正。

    引文注释:

    (注1)王丽丽:《银行国际业务与法律风险控制》,法律出版社,2004年4月第1版,第001页。

    (注2)《商业银行法》第四条。

    (注3)郑良芳:《借鉴国外经验,建立风险管理机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农金纵横》2004年3月

    (注4)渣打银行2003年年报

      参考文献:

    1.刘 全,林孝术:《对建立信贷风险监控防范机制的思考》 《现代商业银行导论》2002年2月

    2.雨门:《在花旗总部十五层》 《农村金融研究》2004年第5期

    3.吴之间,史建平:《银行信贷管理学》 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6年

    4.杨 力:《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8年

    5.王 峰:《商业银行信贷管理改革思考》 《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1年7月

    6.郑良芳:《借鉴国外经验,建立风险管理机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农金纵横》2004年3月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5/5/5

相关论文
上一篇:境外企业在中国的投资战略探讨 下一篇:金融全球化与中国金融应对策略
推荐论文 本专业最新论文
Tags:商业 银行信贷 风险 防范 研究 【返回顶部】

相关栏目

自动化相关
计算机论文
工程管理论文
法律论文
医学论文
人力资源
电子专业
电气工程
英语论文
行政管理
电子商务
社科文学
教育论文
物流专业
金融专业
财务管理
会计专业
化学化工材料科学
电子通信
环境科学
经济类
机械模具类
报告,总结,申请书
其他专业论文

广告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论文说明 | 网站地图 | 免费获取 | 钻石会员 | 原创毕业论文

 

论文天下网提供论文检测,论文降重,论文范文,论文排版,网站永久域名WWW.GEPUW.NET

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上传,如发现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指出,本站及时确认并删除  E-mail: 893628136@qq.com

Copyright@ 2009-2022 GEPUW.NET 论文天下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