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获取
|
论文天下网
|
原创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论文下载
|
计算机论文
|
论文降重
|
毕业论文
|
外文翻译
|
免费论文
|
开题报告
|
心得体会
|
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天下网
->
免费论文
->
会计专业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安徽省农村金融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五)
销售价格:
2.农村金融中最大的主体农村信用社的改革问题重重
以安徽省农村信用社改革为例,主要表现在以下四点:一是改革过程中没有很好地做到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二是针对农信社改革成立了安徽省联社,由省联社来管理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的县联社,违背了“完善公司治理”的改革初衷;三是改革过于强调合并与换牌子,而忽略了机制的改革。改革后我信用社尽管成立股份制企业,但是董事长及信用社主任均有省联社任命,股东大会、监事会成为摆设。信用社还是单一模式垄断经营,经营环境未改变,机制创新乏善可陈;四是,改革过程中未按照因地制宜原则开展。各地区的农村信用社经营状况和营运能力各不相同,但在改革中往往采取一刀切政策,未对具体实际进行具体分析。
五、加快安徽省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现阶段安徽省农村金融机构与体系需要适应农村金融需求的多样化、多层次等特点,通过农村金融制度与业务创新、加强监管部门的监管体系、积极推动农业保险与农产品期货的发展,以及
加强安徽省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等措施,综合解决安徽省农村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不足。
(一)加强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解决农村抵押品缺失问题
农村金融机构要立足当前安徽省“三农”发展的具体现状,在推广传统业务的同时,大力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
1.健全和完善农村贷款的担保体系建设
通过担保体系的建设,来促进农村抵押品市场的多元化,解决农村贷款中押品缺失的问题。农村金融和城市金融最大的区别是缺乏抵押品,可以尝试对农村各类土地进行登记,让农户拿到产权证,然后进行赋权,最后研究确权颁证,从而为农民融资起到增信的作用。
2.强化农户贷款的风险管理
充分挖掘有用信息来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开发可以满足农户多层次需求的金融产品和信贷工具。针对安徽省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存在的融资难问题,可以尝试利用农业产业链重组的契机,整合金融服务流程的基础上发展供应链金融,更好地服务于现代农业发展。按照农业生产周期合理确定贷款期限,为农户提供更方便、更全面的融资服务。
3.农村金融机构要以中间业务为突破口
加强结算业务、电子汇兑等业务上的硬件设施建设,优化金融服务。利用现代金融创新技术和构建农村征信体系,对农户的资信情况做到真实系统了解,以减少农村金融寄过向农户发放贷款的风险,降低农村金融成本过高的问题。
(二)建立安徽省多角度、多层次的农村金融监管体系
1.多角度、多层次的金融监管
无论是银行类、非银行类正规金融机构,还是其他非正规金融机构,其经营的状况及风险防控水平均需在相关部门的监管之下,不能存在监管空白区域。充分发挥地方金融办等政府部门行政手段,着重强调对金融机构“内控制度”方面的监管。加强对农村金融机构在准入与退出方面的监管,建议成立有一定的监管权利的独立于监管部门的存款保险机构,负责农村金融机构的退出。建议成立专门的机构对开展综合金融服务的农村金融机构进行交叉监管。加强对监管部门自身监管行为和监管人员的监管,防范监管不力或监管权利被滥用行为的发生。
2.建立第三方评级的市场监管体系
通过独立的第三方机构对农村金融机构开展市场化的评级,这将有利于真实评级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状况,为金融监管者更好地监管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也有利于金融机构自身正确认识行业现状和自身发展面临的问题。
(三)积极推动安徽省农业保险与农产品期货的发展
1.提高农村保险需求的有效性。
首先,提高农民收入是保障需求有效性的根本,通过多渠道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是扩大农村保险需求覆盖面和提高保险需求有效性的一个根本保证。其次,政府要加大对农民参保的政策扶持力度,从财政资金上给予农户适当的补助或通过给予保险公司一定的财政补贴以调低保险费率。最后,加大对农村保险的宣传力度,增强农民保险意识。
2.加快农村保险市场供给系统建设
首先,转变政府参与农村保险市场的途径与方式,主要发挥政策导向型作用。开始阶段由政府来扶持建立政策性保险公司,政府有选择性的以财政资金对某些农村领域实施政策性保险,商业性保险公司将是经营农业保险的主体。其次,要协调好政策性保险和商业性保险的关系,确定各自经营范围。政策性保险不能渗入到商业性保险的业务范围,否则容易增加道德风险,同样也浪费了财政资源,挤占了商业性保险的发展空间。最后,要建立与完善农村保险再保险机制。
(四)加强安徽省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1.培育良好的农村金融运行环境
安徽农村金融市场的健康、快速发展离不开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包括有序的市场秩序和稳定的经济政策。政府部门不能过度干预农村金融机构的政策运行,尽可能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一致性,保证宏观经济稳定运行,给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加强农户信用体系建设
在农村构建完善的农户信用体系一定程度上可以化解信息不对称难题。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关键在于进行农村征信系统建设,构建可共享的农村信用数据库。具体操作上,可以依托中国人民银行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系统,以信用村镇创建工作为载体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根据农村信用数据库信息,对农户开展信用评级,根据信用等级实行差异化贷款授信。同时严厉打击恶意逃债行为,促进农村信用环境的改善和优化。另外,通过建立守信激励机制、加大金融知识普及和诚信文化宣传力度等多种方式,营造良好的诚信环境。
【引文注释】
注[1]张文远.农村金融[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4:8.
注[2]张晓山,何耐安.农村金融转型与创新[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02:177.
注[3]郭田勇.开放经济下中国农村金融市场博弈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34.
注[4]王定祥.农村金融市场成长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67.
注[5]王定祥.农村金融市场成长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72.
注[6]张文远.农村金融[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4:26.
注[7]佘传奇.安徽农村金融投融资机制创新研究[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2:78.
[6]张文远.农村金融[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4:26.
[7]佘传奇.安徽农村金融投融资机制创新研究[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2:78.
[8]谢平,徐忠.中国农村金融改革十年得失[J].中国农村金融前沿论丛,2014,(8):12—14.
[9]李万超.中国农村供给与需求结构研究[D].辽宁大学,2014,(6).
[10]庞如超,刘凤茹等.河北省农村金融发展问题研究[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14:89.
[11]林毅夫,王曙光.中国农村金融前沿论丛[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4:30.
[12]郑倩玉,张雪敏、赵曦杨.农村金融产品创新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业,2014,(4):36—39.
[13]汪小亚.农村金融改革:重点领域和基本途径[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4:74.
[14]杨炯.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对策研究—以和县为例[D].安徽大学,2014,(4).
[15]曾微雨.简析我国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发展的方向[J].财会金融,2014,(4):67—72.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5
/5/5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制度缺陷..
下一篇
:
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问题——以盐..
推荐论文
本专业最新论文
Tags:
中国
农村
金融
发展
研究
安徽省
市场
存在
问题
对策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