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获取
|
论文天下网
|
原创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论文下载
|
计算机论文
|
论文降重
|
毕业论文
|
外文翻译
|
免费论文
|
开题报告
|
心得体会
|
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天下网
->
免费论文
->
经济类
论保险的保障功能与融资功能(四)
1.中国保险业的保障功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体现
随着保险业的发展,在一些重大的自然灾害发生后,保险公司的及时赔付,在妥善处理灾害事故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在2008年初的南方自然灾害和5•12汶川地震两场灾害后,保险公司积极参加救灾抗险,并分别支付赔款55亿和10亿元,充分发挥了保险的保障功能。目前是保险业发展的最好时机,我们要把保险业做大做强。由于我国是一个地质灾害多发的国家,农业直接损失达14亿。(在美国,因自然灾害引起的赔付与损失的比例是1:5,中国是1:100。)以及人为的重大事故发生频繁、人口老龄化(2020年,我国60岁以上的占16%,65岁以上的占7%,养老需求是现在的10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险密度和深度有大的发展空间(日本人均4—5份保单,而我国人均还不到1份)、企业年金的需求(目前市场存在的潜力需求1万亿,未来5年4.57万,未来10年8万亿。)及消费结构发生变化。中国的保险业市场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中国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之后,民众的通讯、旅游、保健、运动等方面的意识增强,相应的也增强了保险意识[14]。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深入以及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促使保险业在经济社会的服务领域更加广阔,同时也承担了更重大的社会责任:从2008年的特大雪灾到汶川地震再到北京奥运、从养老社区投资到新农合建设、从交强险制度实施到房地产投资解禁、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到参与医疗纠纷调解、从农险覆盖面扩大到环境责任保险试点启动,保险业都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保障民生与探索中国特色保险业发展道路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
年份
总收入(亿元人民币)
财产险保费(增长率)
人身险保费(增长率)
总增长率
2008年
9150.5
2159.1
17.5%
6991.4
51.8%
42%
2009年
11137.3
2875.8
23.1%
8261.5
10.9%
13.8%
2010年
14785.1
3894.6
35%
10800.5
31%
33%
表1 我国2008年—2010年保费收入及增长情况统计表
数据来源:经济观察网:http://www.eeo.com.cn/finance/2011/01/13/191351.shtml
由上表可以看出,保险业站在新起点,我国保险业进入了新阶段,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保险业务发展较快,风险防范更为有效,补偿功能逐步发挥。截至2010年年底,保险公司总资产达超过5亿元,比2005年增长了2.1倍,我国正逐步成为新兴的保险大国[14]。
2. 中国保险业的融资功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体现
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近年来,很多国家都在进行养老保障体系改革,其中一个重要趋势就是越来越重视发挥商业保险的作用。在我国面临“快速老龄化”和 “未富先老”的形势下,通过大力发展商业保险,可以发挥政府和市场机制两种作用,调动国家、企业、个人三个方面的积极性,建立多支柱的社会保障体系,从机制和制度上逐步解决政府责任过大、负担过重等问题,不断提高社会保障的水平。
资金融通功能与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密切相关。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金融创新的日新月异,保险的资金融通功能发挥空间越来越广阔,保险业务已经在金融市场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是股市的重要参与者和投资管理,持有很大比例的上市公司股票,市值很高。在“银行主导型”的传统金融市场中,它的配置方式主要是通过银行的间接融资来完成的,保险对金融资源配置的功能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由于保险资金具有规模大、期限长等特点。融资功能的充分发挥一方面可以积聚大量的社会资金,从而增加人民储蓄转为投资的渠道,分散居民储蓄过多集中于银行所形成的金融风暴,对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有很大的帮助;另外一方面可以为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提高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改善资本市场结构的同时也能够为保险资金提供更有效的风险分担机制,满足保险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去实现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的有机结合和协调发展。保险业之所以能与银行业、证券业一起成为金融业得三大支柱,正是由于保险具有资金的融通功能,它具备了金融属性。
我国保险业自恢复以来取得了迅猛的发展。20 多年来,保费收入年平均增长速度高达 30%以上,远远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速度,但保费增长与资金运用效率偏低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根据保监会的统计数据,截至 2011年底,全国 93 家保险公司的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为 17832.8 亿元,比年初增加了 3357.2 亿元。其中,保险公司持有国债 3588.3 亿元、金融债 1785.1 亿元、企业债 1207.6亿元,分别占其发行余额的 12.6%、13.4%和 67%。而在银行次级债券方面,保险公司的持有量更高达 804.9 亿元,占到发行余额的 44.6%。这不仅意味着,银行次级债近一半的埋单者都是保险公司,更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保险资金投资领域单一的尴尬局面。
保险资金的特点决定了其投资的三性原则,即在保证安全性、流动性的前提下追求最佳的盈利性。就寿险合同而言,期限通常较长,一般可达到 10 年、20 年甚至更长,且缴费和最终给付之间存在着较长的时间差,这些特点决定了寿险资金的两大优势:期限长、规模大且相对稳定。因此可行的投资渠道应该既能利用上述优势,又能较好的满足三性原则。同其他方式相比,与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基础产业具有较强的可行性[15]。
五、影响我国保险业发挥功能的因素
(一)影响我国保险业保障功能与融资功能发挥的有利因素
1.中国自身经济实力的增长
中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和国民基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为保险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也为我国保险业保障功能与融资功能的发挥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与此同时,农业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工业生产回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继续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从国际保险市场发展规律和近年来我国保险市场发展趋势看,保险业与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高度相关性。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继续向好的方向发展,为保险业继续保持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2.中国体制转型的促进作用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型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化,为保险业功能的有效发挥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在我国,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家庭结构小型化,人们养儿防老的观念发生了变化,目前社会保障体制正在进行深刻变革,原来依靠国家和单位养老、医疗保健的想法也得加以转变,因而商业保险的发展潜力非常大,需要商业性养老、医疗保险等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补充和完善;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治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将会把保险作为防范风险、保障经营的重要手段,对保险的需求会越来越大[16]。
3.经济方面调整变革的积极影响
在经济方面,中国正在进行着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与变革,由于扩大内需、增加出口、中部崛起、西部开发等战略措施的落实与开展,使我国进出口贸易与基础设施建设有了较快发展,同时也对保险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我国保险业保障功能与融资功能的发挥创造了更有利的空间。在积极的政策下,投资增长特别是一些基础设施和项目的投资建设,既为保险资产配臵提供了渠道,也会带动一些新的保险需求。
4.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提高了国民生活水平,同时也增加了社会风险因素,极大程度地激发了人们的风险与保险意识,人们对于保险的依赖与需求也更将强烈,使得保险的保障功能与融资功能的作用更加明显。
5.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
加入世贸组织,中国将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深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保险作为支持国际竞争不可缺少的手段,将有更大的用武之地。加入WTO,加快了我国保险业的对外开放进程。受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全球保险业正面临重大调整和变革,这是中国保险业加快自身发展,尽快做大做强,迅速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有利时机[17]。
(二)影响我国保险业保障功能与融资功能发挥的不利因素
1、全社会的保险意识不强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4
/5/5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国债期货的归来——从中西方的发..
下一篇
:
证券市场风险防范与治理
推荐论文
本专业最新论文
Tags:
保险
保障
功能
融资
【
返回顶部
】
相关栏目
自动化相关
计算机论文
工程管理论文
法律论文
医学论文
人力资源
电子专业
电气工程
英语论文
行政管理
电子商务
社科文学
教育论文
物流专业
金融专业
财务管理
会计专业
化学化工材料科学
电子通信
环境科学
经济类
机械模具类
报告,总结,申请书
其他专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