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获取
|
论文天下网
|
原创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论文下载
|
计算机论文
|
论文降重
|
毕业论文
|
外文翻译
|
免费论文
|
开题报告
|
心得体会
|
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天下网
->
免费论文
->
经济类
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五)
(四)对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进行深化改革
科学的银行内部治理结构主要包括两方面:首先不违背所有者的利益,其次可以保证决策的公正与透明。在这样的一个科学体系中,彼此的权利应该是制衡的,既包括董事会与总经理在决策和执行方面的相互制约,也包括董事会、监事会和股东大会彼此权力之间的制衡。在权利制衡的基础上,保证经营者与股东利益的一致性。纵观我国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目前最主要的管理方式是管理者负责制。实行这样的制度,带来的弊端就是意见对于市场的滞后性,因为集体意见的达成需要很长的一个时间。而国外的商业银行,更多的是采用首席执行官,相比于我国的委派制领导机制,确实具有很大的优势。我国的领导委派机制带有太多的行政化色彩,他们的任命更多的是由上级组织部门决定,而且在领导的岗位上更强调对党组织的负责。领导层中所探讨的问题更多的是集中于大的领域,例如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问题,而对于投资者利益的维护和保护的关注可能更为弱化。为了解决这一突出的问题,政企的分离是必要的手段。主要表现在三方面:首先,充足的自有资本是政企分离的必要条件,并且政企分离的目的是为了让企业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在政企分开的过程中,政资分开是先行军。对于国有商业银行而言,如何在自有资本的基础上不断发掘新的利润增长点,如何不断积累自身的资本是所有管理者必须面对和解决的新问题。其次,实行政企分开,企业的地位也就发生了变化,成为了市场的一份子,是真正的法人实体,因此他拥有了属于自己控制的资本。最后,政企分离分的就是政府官员和商业银行的管理者。商业银行的高层管理者与政府官员的任职之间应该建立防火墙制度,二者不应该互相兼任。不受监督的权利必然导致腐败,只有防火墙制度的建立,才能使应有的监督存在,才能在源头上最大限度的减少腐败问题的滋生。在治理结构的问题上,我国的商业银行表现出了极大的特殊性,即三权分离的制衡机制与党委会制度并存。翻看我国商业银行的公司章程,我们不难发现,董事长与党委书记是同一人,高层管理人员往往也就是党委委员。从公司治理的科学角度而言,这样的治理结构是违反科学的,因为党组织作用超越了市场机制的作用。因此如何明确党委在商业银行中的定位,是我国商业银行市场化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党委作为党的代表,在实践中应该更多的是参与和协调,从而保证党的重大方针和政策的贯彻与落实,做各方利益的协调者。在银行的治理框架结构中,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关注相关者的利益,并且赋予相关者在这个组织中应该具有的地位。我们希望通过确定相关者在银行治理结构中的地位,形成公司内、外部的制衡机制。只有这样,银行的治理目标才可以实现,公司的社会责任才可以落实。
(五)加大培养我国利率风险管理的人才的力度
随着我国的利率市场化的进一步深入,利率风险的不断增大,这就使得我国高素质风险管理人才的匮乏越来越为明显。在商业银行的日常经营管理中,高素质的利率风险管理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他们不但能通过复杂的管理技术和管理工具减少和转移利率风险,而且能通过先进的利率管理手段间接的增加商业银行的收入。同时,利率风险管理的技术性、专业性较强,对利率风险管理人员要求的综合素质较高。利率风险管理人才培养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来讲,我们通过优化利率风险管理人才的福利待遇,吸引到更多的、高素质的专业利率风险管理人员。从另一方面来讲,我们要培养商业银行内部自己的利率风险管理队伍。这种人才的培养不仅包括利率风险管理的研究者和制定者,而且包括利率风险的具体业务的操作人员。所以我们应当有层次、有针对的进行利率风险管理的学习和培训:对于利率风险管理的研究者来说,提高利率风险决策意识是最重要的;对于中层利率风险管理人员来说,提高利率风险的经营意识是最重要的;对于具体的一线利率风险操作人员来说,培训的方向主要是提高利率风险的处理能力。
总而言之,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利率市场化改革已变成促进金融市场的平稳运行,进一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从长远保证我国经济健康平稳发展的必然选择。推行利率市场化也可能会带来一些风险,但无疑更存在着巨大的收益。如果积极创造条件,有规划、有步骤地采取审慎的、协调一致的政策计划,那么这种风险就可以降到最低。
【引文注释】:
[1]沈衍琪.银行利率水平不再“铁板一块”.北京日报,2010年12月
[2]王娟.我国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金融支持的路径研究.山东大学,2006年
[3]王鸿.浅析我国利率市场化.财经纵览,2013年9月
[4]张烁.监管机构三大报告详诊利率闯关. 21世纪经济报道,2013年7月20日
[5]贾壮.央行今起降息调整利率浮动区间.证券时报,2012年6月8日
【参考文献】:
[1]贺双庆.我国利率市场化问题探析.商场现代化,2013-06-20
[2]宋小强.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山西财经大学,2013-03-06
[3]王敏.利率市场化改革进入窗口期.中国企业报,2013-01-15
[4]杨正莲.利率市场化再进关键一步.中国新闻周刊,2013-07-29
[5]宋国云.利率市场化先要竞争规范化.中华工商时报,2013-05-20
[6]张玉瑾.我国利率市场化问题浅析.中国证券期货,2012-09-25
[7]彭勇.我国利率市场化问题研究.市场经济与价格,2012-06-01
[8]刘雅然.中国利率市场化及利率政策效应研究.华中科技大学,2011-10-01
[9]王珏帅.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策略选择.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1-07-15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5
/5/5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论亚洲货币合作的主要障碍和前景2..
下一篇
:
浅析商业银行并购行为分析2013
推荐论文
本专业最新论文
Tags:
利率
市场化
必要性
可行性
分析
【
返回顶部
】
相关栏目
自动化相关
计算机论文
工程管理论文
法律论文
医学论文
人力资源
电子专业
电气工程
英语论文
行政管理
电子商务
社科文学
教育论文
物流专业
金融专业
财务管理
会计专业
化学化工材料科学
电子通信
环境科学
经济类
机械模具类
报告,总结,申请书
其他专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