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获取
|
论文天下网
|
原创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论文下载
|
计算机论文
|
论文降重
|
毕业论文
|
外文翻译
|
免费论文
|
开题报告
|
心得体会
|
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天下网
->
免费论文
->
经济类
我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风险防范2013(二)
在这次会议中提到:作为一项重要的金融创新,如何平衡创新与安全至关重要,也对此作了明确规定,严格控制风险的基础上,循序渐进、稳步推进试点工作。
既加大创新力度,又强调加强监管,这体现出当前中央政府对资产证券化的谨慎态度,也为未来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定下了基调,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劵化也面临着新的发展环境。
(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劵化的概念和作用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Mortgage-backed Securities,MBS)属于一种金融创新工具,是指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具备一定条件时将经营个人住房抵押业务所拥有的抵押债权转让给一家特设目的机构(SPV),由该机构(SPV)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组合包装,然后分割成小单位的有价证券,以其所形成的现金流作为偿付基础,在资本市场上向公众或证券投资者公开发售,以实现进一步融通资金的过程。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改变了“贷款-回收-再贷款”这一传统银行信贷模式,构建了“贷款-抵押债权出售-再贷款”的新型运作模式,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增加资本流动性,分散风险的重要工具之一,也是改善资本结构,提高资本充足率的有效手段。
由于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商业银行资金流动性的需要,住房贷款证券化的发展是必要的。从我国银行信贷资产结构特点和发展趋势来看,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结构中,信贷资产一直都占非常大的比重。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存贷比一般不超过50%,而我国目前仍在70%以上,这种较高的信贷资产占比导致我国银行资产的流动性较低。因此,通过资产证券化将这一巨大资产盘活,对于改善商业银行的经营具有重大意义;其次,从发展债券市场的角度分析,成熟的债券市场是一个国家金融市场的基础,可以为金融体系提供必需的流动性、低风险的投资工具,并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顺畅传导提供重要载体。我国债券市场仍十分落后,债券市场规模狭小,尚未形成统一的市场,尚未形成具有定价基准作用的债券收益率曲线。因此,从发展金融市场、开拓融资渠道及提高经济效率的角度看,需要尽快大力发展债券市场。商业银行巨额的信贷资产中有大量可供证券化,由此将产生规模增长迅速的各类资产支持型债券。这无疑将有利于扩展债券市场的基础,为债券市场的发展创造必要条件;第三,从我国住房金融体制改革、刺激住房消费和拉动经济增长的角度分析,住房消费正在成为我国消费结构升级和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但是,目前我国的住房金融体制还很不健全,一级市场规模有限、二级市场发展迟缓。同时,由于银行资金来源具有短期性,住房抵押贷款却是长期的,这种期限和结构上的不匹配也使银行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流动性风险,如果没有相应配套的机制,将难以配合住房消费信贷市场发展的需要。将银行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可以使银行迅速收回滞留在长期住房抵押贷款上的资金,解决流动性问题,又可以使银行有更多的资金周转用于发放住房抵押贷款,从而满足我国居民不断增长的住房消费需求,扩大住房市场的规模。银行将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可以用较低的成本来调整自己的资产负债结构,消除短存长贷现象,从而降低经营风险,提高赢利能力,更好地参与住房金融市场和进行业务创新。进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还可以开拓住房金融二级市场,解决一级市场自己无法解决的有关流动性、资金供给等一系列问题,进而形成一个较为完备的住房金融体系。
但是,从资产证券化的本质上来看,资产证券化是把资产从发行人的资产负债表中置换出来,从而达到资产和其未来现金流支持所有负债的目的。换句话说就是把一个高负债的资产从发行人的责任范围内划出。所以,这种产品本质上还是一个有利于融资方的复杂工具。
也即是说,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作为一种金融创新的产物,在具备种种积极作用的同时,也隐藏着种种风险。作为一种结构性融资手段,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交易结构复杂,交易主体众多,法律关系错综复杂,是将传统的贷款功能分散给多个有限责任的承受者,这就意味着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风险有着连续性和复杂性的特点,一旦某个环节发生问题,将会给整个系统带来风险。
目前,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还处于探索和起步的阶段,发展过程中仍面临很大风险,如何进一步认识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并有效地加以控制将是我国开展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劵化所面对的首要问题。
二、我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劵化的现状和政策
(一)我国个人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劵化发展现状
2005年底,建设银行发行了我国首单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产品——“建元2005-1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并正式进入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由此,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在我国拉开了序幕。不过,由于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步伐开始放慢。在2009年的天量信贷过程中,信贷额度的放松也让银行减少了推动该项业务的动力,2010年之后,由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商业银行的这种动力依然不足。因此,总体来看,经过了近十年的发展,我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仍处于起步阶段,主要原因有:
1.我国商业银行对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热情不高、动力不足。住房抵押贷款属于中长期贷款,在银行全部贷款中所占比重越大,对银行流动性的影响就越大,甚至会导致银行资金来源的短期性与抵押贷款需求的长期性之间的矛盾。根据国际经验,住房抵押贷款占全部贷款比重达到30%左右时,商业银行就会出现资产流动性风险,银行资产的安全性就要受到威胁,商业银行就有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需求。但是,当前我国的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有一定的特殊性。从总体上看,当前我国个人住房贷款在银行全部贷款中所占比例较小,而且总体上看属于一种比较优质的长期贷款;其次,我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违约率极低,而净收益率比较高。在2008年之前,银行流动性充裕,贷存比和资本充足率压力较小,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主要是在监管部门推动下进行;而在2009年之后,随着“银信”“银证”等通道的出现,银行直接通过这类隐蔽性更强、转移流程更灵活、融资成本更低的通道合作模式,就可以实现表内资产向表外的转移,资产证券化则相对不具竞争力。相反,如果实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银行将提前收回资金,并且要付出融资费用、税费等各种费用,获利空间相对有限,这就导致银行对个人住房抵押证券化没有太大的积极性。
2.专业化人才和规范的、具有市场影响力的信用评级机构及信用评级规则体系的缺失。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融资业务,其设计、运营中涉及销售、担保、评估、财务会计等各个环节,均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具有先进金融、财务、市场、法律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专业性人才。但从目前来看,我国现有的这方面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很缺乏。同时,同样缺乏的还有信用评级机构及信用评级规则体系。因为信用评级机构的评级结果是投资者进行投资选择的重要依据,独立、客观的信用评级是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成败的关键,我国目前还缺乏被市场投资者普遍接受和认可的信用评级机构,同时,我国的信用评级制度仍旧不完善,信用评级透明度不高,没有一个统一的评估标准和评估规范,难以做到客观、独立和公正的评价,从而影响到投资者对其进行投资选择。
3.机构投资者的缺位影响了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发展。从国外的经验来看,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结构复杂,需要依靠专业的知识,个人投资者往往很难参与,主要依靠机构投资者参与投资。但是在我国,一些法律条文对机构投资者参与证券市场的领域和参与程度做出了严格的法律限制,例如,根据保险法的规定,保险资金不得投资于企业证券和资产支持证券,人寿保险金、养老基金等的投资方向和金额也有明确的法律制约。这就从根本上制约了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规模和活力。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2
/5/5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对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探讨——对中..
下一篇
:
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性及可行性2013
推荐论文
本专业最新论文
Tags:
我国
个人
住房
抵押贷款
证券化
风险
防范
2013
【
返回顶部
】
相关栏目
自动化相关
计算机论文
工程管理论文
法律论文
医学论文
人力资源
电子专业
电气工程
英语论文
行政管理
电子商务
社科文学
教育论文
物流专业
金融专业
财务管理
会计专业
化学化工材料科学
电子通信
环境科学
经济类
机械模具类
报告,总结,申请书
其他专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