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企业的环保意识,着重开拓绿色环保市场,认真研究各种各样至关重要的国际标准,确保出口的产品在安全、卫生、环保和技术等各个方面都能够接近或者达到国际标准。为了能够更好的应对限制我国产品出口的国外种种苛刻技术标准,使我国的企业能够持续、健康和高效的发展,企业必须懂得借助法律的武器,积极应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
为了避免反倾销,在确定准备进入新的国际市场前,要了解该市场的产业结构与商品特点,尽量使我国出口产品与当地产品形成互补关系,从而有效地避免反倾销引出的麻烦。与此同时,我们需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点,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帮助指导企业多出口高技术产品,走内涵式增长路线。鼓励优质产品出口,让企业看到生产优质产品的经济效益数倍于劣质品,优先出口优质产品,限制劣质品出口,改善以往的外贸绩效评价指标,做到由数量到品质的升华,由总额向附加值转变等。第二点,要提升商品的档次,还要努力创建世界级的名牌。这就需要企业做到两方面:第一方面,借助先进的技术设备提高商品的内在质量;第二方面,积极运用非价格手段如商标、包装、公关、广告策划等组合策略来参与市场竞争。只有经历过这样长期的努力才能打造出我们的世界名牌,我们的产品也能在真正意义上走向世界。而且,必须打破我国外贸出口商品约有百分之八十以上都集中于西欧、北美、日本市场(其中包括转口贸易)的局面,实施贸易多元化策略。通过多元化的市场取代单一的市场出口,通过多样化商品出口取代少数几种主要商品出口数量的扩大,在稳定和提高现有国际市场的同时着重对东欧、非洲、拉美、独联体等国家的市场开拓,这个举措能够有效的防止短期内出口的增长速度与绝对数量增加所造成的倾销侵害。
(三)增强国际营销观念,提高产品综合竞争能力
1.培育适应国际规则的市场竞争能力
只有融入国际经济环境之中,能够适应国际市场的运行机制约束,遵循国际市场的游戏规则合作、竞争并携手发展的企业,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的企业。所以,为了能够使视野扩大到全球,使思想观念得到更新,使服务意识得到增强,就必须改变长久以来在国内市场的思维方式,树立全球化采购、全球化销售、全球化生产和全球化研发的理念,打造与国际市场的商业模式和营利模式相匹配的运营方式,必须加强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和国际商法等方面的知识的学习和完善工作,掌握参与国际竞争的手段、方法和技巧,尽量快捷的实现从本土经营到跨国经营的过程,最终实现真正的国际化企业。
2.培育适应国际竞争环境的管理能力
为了不断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企业必须提升管理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国际竞争环境,努力掌握国际先进的管理模式、管理技术和国际标准体系,以此帮助企业的组织、研发、生产、质控、物流、营销和环境管理等各个部门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发展相一致,提高企业整体素质,从而提高适应国际化竞争的企业管理水平,创建适应国际化的人力资源开发机制,实现企业标准、运作、方式和组织形式的国际化,增强适应国际化的资本运营能力。
3.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开发能力
要建立企业技术创新年体系,策划创新战略。在这个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在国际竞争中,企业不但能够借助知识产权这把利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同时能够以此来击败竞争对手。而目前我国在竞争中普遍处于被动局面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具有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产品大量缺乏所造成的。
(四)积极的对国外产品在我国市场上的倾销行为进行限制
1.充分认识到积极应诉的重要性
当今世界各国都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作为世贸组织认可的贸易保护手段,在反倾销的过程中应诉与不应诉所导致的结果天壤之别。想要赢诉就必须积极应诉,不应诉就相当于默认自己倾销。被征收高额反倾销税后的企业,往往会失去原本已经开拓好的市场。为了使我国的企业能够顺利的走向国际化的市场,企业不仅需要遵守国际贸易规则,而且必须熟练运用国际贸易法规以此来更改好的维护自身权益不受到更大损失。这就需要企业做到两方面:第一,企业应主动了解世贸组织与出口产品所在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等内容,平时做好其相关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如果遇到所在国的指控,企业只需事先了解情况,例如通过行业协会、经贸委进行咨询、中外律师咨询、主动与外国商务部进行沟通等,待充分掌握了对方国家的相关情况,做足准备工作,全力争取就有胜诉的可能。当反倾销调查开始时,出口企业要积极配合调查工作,否则只能使反倾销税更加高昂。第二,企业应该认识到积极应诉的重要性,懂得借助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是业内的合法权益。企业如果放弃应诉,一定会被认为是败诉。只要败诉,就可以认定企业的产品触犯了反倾销法,处罚高额的反倾销关税,产品不可能再次出口,也失去了已有的市场,想再次进入市场就相当困难。从以上事例可以看出,只有积极的配合反倾销公所的实施,积极的应诉,就有可能在倾销的指控中胜诉,从而不会失去市场,更不会使我国的产品丧失信誉。
2.完善反倾销服务体系
在本国的一切出口企业都能够成为倾销的被控对象,为了尽量避免引起反倾销调查的风险或者减少损害程度,我国应该建立纠正机制来对出口或者出口价格进行限制和调整。不再被动的应诉,应该积极主动的打造相对完善的国家反倾销咨询机构和信息网络服务体系,我国政府应该尽力协助企业搜集各个方面的反倾销资料,同时要及时的将这些信息向国内企业公开。例如:各个国家不同的反倾销法律、法规、政策等。需要注意的是,政府应该对企业产品的定价和出口数量等提供可供参考的数据,对市场占有率等情况进行跟踪监测。及时向企业发布预警信息。
3.有效利用争端解决机制
通过争端来解决机制、应对反倾销诉讼事件。我国的企业只有通过正确认识争端解决机制,积极地并且善于运用这种机制才能公平、合理的解决入世后我国在国际贸易倾销领域中的种种纠纷,走出我国以往经常在非倾销领域中的被动局面,以此来有效地维护我国的利益。虽然我国是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但不能过度的依赖发展中国家的地位,不要期待从已有的对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关照中获的特殊利益的。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使我国的经济能够持续稳定、并且有序的发展,使国内的企业能够更加健康、迅速的成长起来,使我国的企业能够更好的应对国际贸易间发生的摩擦与纠葛,对待反倾销时我们应该积极的发挥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职能,强调出口企业的主观能动性,为保护我们企业的利益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协调和沟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博:《试述中国企业如何应对反倾销》,现代商业,2007年10期
2.冯学智:《中国企业应对反倾销实体策略分析》,甘肃理论学刊,2005年2期
3.武长海:《美国反补贴法的中国应对》,WTO经济导刊,2005年9期
4.李慧萍:《WTO的反补贴规则与中国的应对策略》,经济理论研究,2006年10期
5.参考网站:国际商报电子版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