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我国民族汽车工业在困难中成长
首先,股权平等的合资不利于民族汽车业发展。中国汽车有市场、有劳力,缺少的是技术、资金和品牌。中国渴望汽车工业快速发展,跨国公司则急欲进占中国市场,这就使双方的合资合作姻缘很容易实现。现在跨国公司都在中国找到了合作伙伴,这种合作促进了中国汽车业的发展,提高了生产技术水平,但股权平等使中国失去了控股地位,而产品技术和品牌又为跨国公司所拥有,这样中国的话语权显得很弱小,民族属性已不明显。这里要指出两点:一是跨国公司利用你求生存谋发展的愿望扶持你,目的是控制你成为它的战略伙伴,获取它的最大利益,而不是为了中国汽车业的兴旺发达;二是不拥有技术所有权和品牌,汽车生产规模再大,产量再多,既没有强势可言,也不意味着成功。现在已合资的企业靠着合资外企不断提供新产品支持大都发展势头良好,没有合资的企业困难要大得多,因此有人说:“中国汽车企业能不能生存,并不在乎你是谁,而在乎你背后站着谁”。合资方是不会支持我们拥有,技术和品牌的,靠它们的支持发展生产规模虽然很省力,但很不利于民族汽车工业的发展。
其次,跨国公司支持的重组难以成就民族汽车工业。近几年三大集团在国内的重组行为时有发生,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这些重组的背后都有跨国公司背景,重组后生产的是洋品牌。如一汽重组天汽的导演是丰田,重组后生产的产品是威驰等,这种以跨国公司为后盾、以洋品牌为纽带的重组发生的范围越广,进入的洋品牌就越多,对我国汽车业的渗透就越深,在重组的一片叫好声中,中国汽车业被跨国公司所蚕食。这种在跨国公司导演下的重组,并不是什么福音。重组企业的新产品推出速度加快,民族品牌却难觅踪影;产品技术不断提高,自主开发能力却未见长进;生产经营不断进步,自主知识产权却越来越远;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依赖性却越来越强。很显然,这种重组给跨国公司提供了更大的活动舞台,却难以成为民族汽车工业发展的积极因素。
再次,民族汽车工业在困难中成长。轿车工业是汽车工业的核心成分,恰恰在这一领域,洋品牌占了绝对优势,民族品牌生存得很难,但也摆脱了红旗孤军奋战的窘境,有了奇瑞、中华、哈飞、吉利等的加盟,民族品牌趋于活跃。这些品牌虽比较幼嫩,但在竞争中能坚持自我,独闯天下,能与洋品牌同台竞技,站稳脚跟,显得非常可贵。因为一汽、上汽和东风之间的竞争,实质是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上的较量,而奇瑞、中华、吉利等品牌在市场上的出击,正是民族汽车工业与跨国公司的竞争,跨国公司很清楚这一点,因此它们在大力支持合资公司快速发展的同时,却不愿看到民族汽车工业的崛起和民族品牌的成长,这就是奇瑞、吉利连遭指控的原因。而正是这些在竞争风雨中成长起来的民族汽车工业,才是中国汽车业的根。
最后,民族品牌需要全民族的爱护。民族品牌比较幼小,却时常受到一些人的指责。在我国零部件产业还不够发达、技术水平还不高的情况下,民族品牌的产品上装用一些国外先进总成零部件,这在全球采购的国际化潮流中是正常的,却遭到一些人的责难。有些人指责红旗轿车是怀揣山姆大叔的心脏、身披日耳曼外衣的假洋鬼子,这就很不妥当。在全球采购机制下,产品上装用哪国的总成零部件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用得合理,使它成为自主品牌产品的合理内核。民族品牌还比较幼小,它的成长不仅需要国家政策的扶持,也需要正确的舆论导向,推波助澜,更需要全民族的关心和爱护。
3. 发展中的问题
首先,自主开发能力问题。发展民族汽车工业,必须拥有自主开发能力,这是个基础。如果没有这种能力,就会受制于人,就不会有真正的民族汽车工业。中国汽车(尤其轿车)开发能力弱,但也不能因此而认为只能依靠别人过日子。当前,国家重点支持的大企业集团中的合资企业,尽管规模大,效益好,占有资源多,但在自主开发能力建设上却少有作为。而那些实力较弱、生存压力大的企业却能以不同的方式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奇瑞、中华、吉利、哈飞是典型代表。新产品是市场竞争的产物,是生存压力结出的硕果。合资企业依靠跨国公司支持,后续新产品不断,有竞争而无压力,求发展而无忧虑,重规模建设、轻自主开发,在国际化潮流中寄存希望于国际分工,其结果是只能做大,难以做强,这正是跨国公司所希望的。因为这样可以造就它们的辉煌,却不会培养出竞争对手。很自然,自主开发能力建设要靠自己,光靠合资合作是难有结果的。
其次,民族品牌问题。汽车是品牌生产,消费者更多关注是品牌而不是生产者。品牌是集技术、企业文化和商誉于一身的载体,是企业历史的积淀。因此与技术相比,品牌更加重要。民族品牌的成长充满艰辛。一汽的红旗是最老的品牌,发展并不顺利,至今市场占有率不高,规模上不去,现在拿来马自达6生产以求发展。神龙公司用买来的技术贯以自主品牌富康,价格低而销售少, 2002年新车生产时又使用了洋品牌。吉利、奇瑞成长也很坎坷,一个受起诉,一个遭责难,但它们没有退缩,生产规模逐步扩大。发展势头较好。这种大者难为、小者有为的局面是因大者的后退之路太宽广,很容易引入洋品牌生产,而弱者则无退路可走只有勇往直前。其实,任何品牌不可能在没有风雨的温室里成长,都必须经历市场风浪的洗礼,民族品牌作为后来者遇到的风浪会更大一些。国家应当给予民族品牌以更多的支持,因为支持拥有自主品牌的企业比支持缺少自主品牌的企业做大更重要。大企业集团应当在发展民族品牌中负起更大的责任,它们的优势是其它企业在短时间内无法拥有的。如果它们在民族品牌创建上不能有所作为,那么未来产业政策提出的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目标将难以实现。
再次,市场竞争问题。加入WTO后,幼稚的民族汽车工业与跨国公司同台竞技很现实地摆到了面前,短暂的保护期不可能扭转竞争中的劣势地位,融资代替了自主,合资合作代替了竞争,民族汽车工业提法遭质疑,认为凡在国内从事生产经营的所有企业都是纳税和提供就业机会,是一样的。入世一年后,发现进口车并未对我国汽车市场造成冲击,到底应如何认识中国汽车竞争?无论今天的竞争形势如何,最终将是民族品牌和合资品牌的较量,这才是本质。我们分析一下就会知道,在中国市场上,洋品牌之间互相竞争,是为了瓜分中国市场。为数不多的民族品牌之间还没有形成竞争态势,对洋品牌更不具有威胁性。但弱小可以成长为强大,幼嫩可以变得成熟,民族品牌终将成长起来,这是跨国公司不愿看到的。因此它们被跨国公司视为眼中钉,是真正的竞争对手。
4.思考与建议:民族汽车工业要走绿色之路
由于我国汽车工业明显的“幼稚产业”特征,在加入WTO之后实施一定的保护是必须的,但保护的程度、方式和期限并不是无限的。从发展的眼光看,关税壁垒的坍塌是一种趋势。我国的汽车工业除了要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外,还要正视一个严酷的现实,那就是国内的交通环境污染和国外的绿色贸易壁垒。我国汽车工业只有面对现实,走绿色环保的发展道路,才能走出低谷,成为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支柱产业。目前我国机动车排污控制技术仅相当于国外上个世纪70年代的水平,机动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铅等排放量高,机动车尾气排放逐渐成为城市大气主要污染源。随着国家有关鼓励私人购车政策的出台,个人购车比例将快速增长,机动车尾气污染将更加严重。同时,由于我国汽车制造工艺水平和维修保养能力较差,旧车淘汰率低,交通噪声也有逐年加重趋势。在汽车的普及不可逆转的情况下,环境保护的要求在汽车工业中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再从国际形势来看。在国际贸易中,绿色贸易壁垒已成为最重要的贸易壁垒之一。所谓绿色贸易壁垒,是指进口国以保护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为由而制定的一系列环境贸易措施,使得外国产品无法进口或进口受到一定限制,从而达到保护本国产品和市场的目的。多年来,我国汽车生产企业由于规模小,技术落后,使企业本身无法按照国际技术规则和质量标准来组织自己的生产,许多产品难以达到进入发达国家市场的水平。许多发达国家会利用国际贸易中环境保护的“不可申诉”原则,使用绿色贸易壁垒来保护他们的汽车市场。民族汽车工业要想打开国际市场的大门,绿色环保无疑是最重要的砝码。 几年前,一家外国知名汽车企业向中国有关部门提出制定轻型汽车环境标志的申请,但介于当时的中国汽车工业的状况,环境标志如果按该国企业所提出的标准制定,国内没有一家企业可以达标。几年过去了,从环保的角度看,我国汽车工业的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扩大了。目前,欧洲将要执行欧Ⅴ标准,而我们目前还在执行欧Ⅱ的标准;欧洲的汽车制造商使用的材料有85%是可以回收的;欧洲部分国家还要求汽车制造商承担全部的汽车回收成本。而我国的汽车企业还躺在供不应求的市场,做着暴利的美梦。
随着人类环保意识的增强和排放标准日益严格,21世纪的汽车工业将是低污染、无污染的时代,汽车环保技术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一批环保型汽车也将逐渐走上舞台,舒适、轻便、安全、节能等特点将越来越适应人类的发展需要,大气污染会得到有效的改善,而汽车排放问题对汽车发展的关系将逐渐减弱。汽车生产企业要加快技术进步步伐,加大技术引进力度,对传统的技术和产品不断进行改善和优化。在环保方面,要致力于发展可替代燃料,发展混合动力汽车和开发燃料电池汽车等高新技术产品。
利用汽车技术的国际化和市场的国际化来否定中国民族品牌是外国汽车资本的阴谋。汽车是国际化了,品牌也国际化了,但是我们怎么还知道宝马、奔驰、丰田、现代等等的品牌子,他们深层次代表的是什么?是资本的纽带、利益的链条,这条链条被品牌的所有者掌控,这个锁链在我们的脖子上越拉越紧,谋杀我们的民族品牌。我不赞同用国际化否定民族品牌,这是风马牛不相及的概念,要想成为一个汽车强国我们就要有自已的核心技术,这也是民族品牌生存和强大的基础。
中国汽车民族化的进程需要国家、民族汽车企业、消费者共同关心和扶持。
坚持自主创新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开发建设民族品牌,通过自行设计、自行开发、自行生产,生产真正的民族产品,并在某一品牌上不断培养多种用户群,使自有产品能在国际市场上一决高低,真正形成汽车工业的核心竞争力。除此之外,配套产业的发展,是汽车产业发展强有力的支持。制定有效的扶持政策大力推进零部件工业的发展,促使我国汽车工业跃上一个新的台阶,更要加快零部件生产企业重组步伐,强化研究开发能力,大力调整产品结构,形成零部件工业生产和科研的核心,集中力量扶持重点零部件企业,促其更强、更优、并向规模化方面发展。只有零部件工业发达了,才能为汽车工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基础保证。其次还要加快我国原材料和基础工业及其他相关产业发展。最后要做好企业的配套改革,为企业发展提供稳定的环境,为我国汽车工业参与国际竞争提供更大的支持力量。
八、民族品牌汽车在国外的市场
尽管中国民族汽车品牌进入欧美等高端市场的步伐不会一帆风顺,但正如作为中国自主品牌进军国际车展的领军人物——吉利汽车掌门人李书福说“作为中国自主品牌的打造者,我们的使命应该是让自主品牌汽车跑遍全世界,而不是让合资品牌汽车跑遍全中国!”进入欧美市场,一方面要提高自主开发能力,提高国产汽车品牌的质量,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强欧美客户对品牌的了解,参加国际大型车展则是加强双方了解的一个较好平台。在2005年的法兰克福和底特律车展上,中国汽车民族品牌的主角是吉利,在日前落幕的巴黎车展上,长城汽车则成为民族品牌的一道风景线。长城汽车有关人介绍说,法国前总理拉法兰和中国驻法国大使赵进军参观了长城汽车在巴黎上的展区,并对首次来到巴黎参展的长城汽车表示欣赏。
可以预见的是,在今后,民族汽车在欧美等市场可能还会遭遇品牌纠纷,但国内汽车厂商并不会因此停止拓展市场的脚步。
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历程,发展的进程及技术水平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我们可以自豪的说,中国汽车,很棒!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华夏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
2詹姆斯.M.布坎南:《经济学家应该做什么》,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88年12月第1版。
3张占武:《比较优势-中国汽车产业的政策、模式和战略》,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
4白仲林、王文莲:《中国汽车工业的市场分析与战略优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