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情况表明,随着东扩进程的加快,欧盟对中东欧地区的投资还会进一步增加。
四、中欧经贸关系发展前景
欧盟东扩后虽然给中欧经贸关系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但是我们会努力消除这些不利因素,中欧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的前景仍然是广阔的。
(一)中欧双方扩大经贸关系的良好意愿为促进经贸往来提供了动力
中欧经贸平稳迅速发展与中欧发展经贸关系的良好意愿紧密相联。中欧经贸发展总体上经历三个阶段:初期合作与稳定发展阶段(1978-1989年),1989年由于政治上的原因中欧关系一度受挫,经贸往来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低迷阶段(1989-1998年),期间中欧关系有回暖迹象,由于欧盟内部分化,中欧关系仍然低迷。全面合作阶段(1998年至今),1998年3月欧盟委员会通过了《与中国建立全面伙伴关系》的对华政策文件,努力提升中欧关系水平,特别是支持中国加入WTO,促使中国更好的融入世界经济中。2001年5月欧盟发布《欧盟对华战略:1998年文件执行情况和促进欧盟政策更为有效的未来步骤》,增加了一些具体务实的中短期目标。2002年3月欧盟发表了《国家战略报告:中国》,进一步明确了对华合作的重点领域。2003年的亚欧会议也为双边贸易往来提供了更大空间。几十年以来中欧关系基本上以渐进方式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快速展阶段。
(二)很强的产品互补性是促进双边经贸往来的基础
从贸易结构看,中国向欧盟出口主要有机电产品、船舶、服装、纺织品、鞋、箱包、玩具、塑料制品、音像、医药品、照明装置、五金工具、家具、灯具、钢铁制品等等。欧盟输往中国主要有机电产品、船舶、汽车、飞机及零配件、光学照相器材、谷物、有机化学品、钢铁及其制品、塑料制品等,互补性极强。中国与欧盟前五位贸易伙伴国间的贸易量占中欧贸易70%强,贸易互补性使双方内部市场形成巨大吸引力。欧盟丰裕的资金和中国拥有的后发优势使相互投资潜力巨大。欧盟企业整体上处于优势地位,中国通过技术合作与交流能更好地学习欧盟的管理经验,提升技术合作水平,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三)积极做好应对欧盟的反倾销策略,最大限度的减少贸易摩擦
中国须加强对欧盟反倾销实体法和程序法的研究,掌握欧盟对华反倾销的特点,做到理性应对。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应通过各种渠道展开政府间的谈判和交涉,提高对于反倾销产业的预警能力。
全球反倾销案的变化比世界经济趋势滞后1年,积极关注世界经济发展和产业变化,才能掌握反倾销案的规律,预防欧盟反倾销案的诉讼。由于征收反倾销税的有效期长达5年甚至更久,为防止进货商寻找新供货商而导致中国商品无法进入欧盟市场,中国还要规范出口商的市场行为,加强行业自律,以合理的价格进行有序竞争,通过行业组织协调本行业的价格和出口数量以保护产业发展,降低反倾销制裁程度。
此外,要积极运用WTO的规则,对于欧盟某些过高过严、甚至存在歧视倾向的规定,我国应保护自己正当的贸易权利,加紧就欧盟东扩给中国造成的贸易损失与欧方进行贸易补偿谈判。
(四)采取各种措施积极拓展和进入欧盟市场
针对欧盟与内部成员国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经贸战略,欧盟的25个成员国经济发展程度不同,与中国经贸往来的规模及发展速度也不相同。中国应采用欧盟市场细化战略,对贸易政策、对欧出口产品、销售方式等进行细化,从而有效地对欧盟市场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进入,尽量避免单一商品出口过度集中。中国政府要鼓励采取贸易-投资复合运用方式进入欧盟市场。贸易与投资的关联性紧密,当直接贸易成本上升时,投资作为市场进入的最好方式可带动本国出口贸易增长。目前中国对欧盟投资十分有限,投资进入与贸易进入极不平衡。因此,中国应在继续扩大出口的同时争取在欧盟国家设立合资、合作企业,加快对欧盟的投资步伐。中国应尽快减少服务贸易领域的准入限制,对于金融业、保险业、航空业、旅游业等领域积极推进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吸引欧盟企业来华进行跨国并购活动。利用欧盟东扩机会,进入欧盟更为广阔和开放的市场。12个准成员国加入欧盟后,对成衣、鞋类、家居用品、通讯及保健产品等的需求将会上升,这些国家对上述产品的进口依赖性非常强,而中国的优势产品正在于此,因而贸易需求量会进一步增大。中国应当注意开辟区域性市场,积极开辟中东欧地区、波罗的海、地中海、以及黑海沿岸地区等区域性市场。
(五)采取各种措施应对当前经济危机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经济危机是百年不遇的,美欧为应付经济增长放缓甚至严重衰退的压力,必然会进一步利用各种贸易保护手段保护其内部市场。因此,预计未来一段时间欧盟对华反倾销、技术性、标准性、绿色的贸易保护手段会更加频繁出现。
此次危机是逐渐发展的过程,对我国出口的影响一步步传导过来,从2008年7月开始,出口增速在明显下降,到11月份开始出现负增长。出口是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在危机仍在发展的背景下,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压力日益凸显、任务更加艰巨。
为了改善我国出口贸易的困境,我国应进一步完善外贸政策。要加强对重点出口商品的监测,帮助出口企业解决流动资金紧缺问题和汇率风险防范问题。同时,要对近两年的出口退税和其他相关政策的效果进行清理与分析评估,不断出台适应新形势的外贸政策。另外,从长期来看, 我国应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把外部的压力转换成出口产品升级的动力。积极调整出口产品、产业结构,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推动外向型产业由劳动密集型逐步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升级,同时,可细化劳动密集型产业内部产品的不同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含量,对纺织轻工行业的鼓励类产品进一步提高出口退税率。
总体上看,中欧双边经贸合作的潜力和发展空间仍然很大。中国改革日益深化和欧盟一体化不断发展为中欧经贸深入发展带来巨大机遇,中欧经贸关系必将在一个稳定的体制框架内更加迅速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褚永娴,朱孝静.中欧经贸关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年2月号下(总第363期)
[2]胡少甫.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出口贸易研究,现代商贸工业,2009年第1期
[3]曾建中.从金融危机看我国外贸的影响及应对之策,中国经贸,2009年第4期
[4]吴崇伯.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建议,前进论坛,2009年第5期
[5] 孙文涛,钱虹.欧盟东扩对中欧经贸的影响与策略分析,经济理论研究,2006年第10期
[6]王新华.欧盟东扩对中国外贸的影响,经济论坛,2005年第8期
[7]张桂梅,张平.试析欧盟东扩对中国企业的影响.黑龙江社会科学,2006年第4期
[8]姜玮.浙江对欧洲出口受欧盟东扩影响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9] 张丁榕.欧盟东扩后反倾销政策变化对我国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分析,广西财经学院报,2006年6月第19卷第3期
[10]陈林,秦向东.欧盟东扩对我国纺织业的潜在影响分析,国际贸易问题,2006年第1期
[11]李听,孔平.欧盟东扩与我国的对策,北方经贸,2004年第9期
[12]孙小中,马涛.欧盟东扩对中欧经贸关系的影响,国际贸易问题,2003年第10期
[13] 李钢,崔艳新.在合作与竞争中实现互利共赢——中欧经贸关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中国金融,2007年第5期
[14] 刘翔峰. 中欧经贸关系发展现状及前景,世界经济,2004年第2期
[15] 杨元华.欧盟东扩后中欧经贸关系发展前景,中国远洋航务,2004年第6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