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欧盟为主的发达国家是对华反倾销指控的“主力军”。在对我国产品提出反倾销指控的国家和地区中,欧盟一直是“领头羊”。我国遭遇的第一起反倾销指控就源自欧盟。2008年,中国依然是欧盟的反倾销重点。欧盟委员会的数据显示,2008年前10个月欧盟新发起14项反倾销调查,其中6项针对中国,分别涉及蜡烛、铝箔和多类钢铁产品。同期,欧盟采取的3项临时反倾销措施,均是针对中国的,在6项正式反倾销措施中,也有一半是针对中国的。
2.反倾销对象多集中在我出口“拳头产品”上,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出口增长的稳定性与成长性,集中的领域是机械设备、化工制品、纺织品以及钢铁制品等,如欧盟对我出口彩电征收高达44.6%的反倾销税,几乎使我彩电退出欧盟市场,而这一市场每年进口量为1000万~1500万台,也使得我国国内彩电企业大演价格战。
3.反倾销发起国家和地区由最初的发达国家开始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延伸近年来,在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对我提起反倾销指控的同时,俄罗斯、印尼、阿根廷等发展中国家也加入其中。
4.反倾销诉讼已经成为跨国公司在全球市场上应对中国产品冲击的一个重要砝码,从比较优势理论来说,发展中国家较发达国家而言具有低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由于贸易条件、市场依存度和非价格竞争因素的限制,一般情况下,发展中国家往往处于不利地位。但是从实际情况看,由于资本沉淀和劳动力转移等退出障碍的存在,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不愿退出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这样,在产业结构完成升级之前,需要某种程度上的贸易保护。中国出口产品具有价低、量大、厂商分散的特点,这就成为国外反倾销诉讼的目标。
5.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相对过剩的产业以及对环境有污染的产业、产品遭到反倾销的较多。
(二)、我国遭受国外企业反倾销的原因
1.我国目前仍被认为是“非市场经济”国家,有些国家对我国采取了歧视性反倾销措施。
由于绝大多数国家仍视中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人为地寻找“替代经济”来计算中国产品的所谓公平价格,这造成不断升温的反倾销恶浪。西方国家在实施反倾销措施中,其所经常采用的歧视性待遇的做法是中国遭受反倾销指控的关键因素。以欧盟针对我国出口彩电提出反倾销指控为例,欧盟选取了新加坡作为劳动力成本和市场价格的参照,并依此确定反倾销幅度。而新加坡人工成本与我国相差很大,完全没有可比性,据此对中国彩电征收高达44.6%的反倾销税无疑具有很强的随意性。值得注意的是,国外对我国“三资”企业出口产品的反倾销案正在增多,特别是对“三资”企业产品的调查也依据“非市场经济”来对待。这完全是歧视性的,它对我国的投资环境产生了极其不良的影响。据有关专家分析,我国虽已正式加入WTO,但是,在美国等西方国家一意孤行的坚持下,中国在短时问内还不可能彻底摘掉“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帽子,西方国家对中国在反倾销问题上的歧视性做法仍将继续。
2.由于目前全球经济低迷,反倾销已经越来越被当作是一种经济手段用来保护本国市场。
随着世贸组织的成立,各国现有的进口关税不断调低,配额及许可证制度等非关税壁垒措施的使用将逐步取消。但是全球贸易法令允许反倾销措施的存在。世贸组织明文允许进口国在进口价格低于母国价格或生产成本时,如果进口国制造者能证明受到伤害的话,就可采取反倾销行动。这对于仍以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为主导出口产品的中国来说,一方面随着各国关税的降低和非关税壁垒的逐步取消,比以往更有可能利用成本尤其是工资成本的比较优势打入发达国家的市场,而且中国的某些低成本价格商品对发达地区市场的竞争会越来越明显。但是另一方面很多国家为控制进口,会把反倾销措施作为他们保护国内市场的新的杀手锏。如我国一些越是全球第一的产品越容易遭到反倾销指控。随着我国出口的进一步增长,针对中国出口产品的反倾销案件可能还会增加。
3.中国出口产品结构导致,出口产品量大、技术含量低且价格低廉。
我国出口产品多以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为主,劳动力价格低,因此产品成本相对较低。产品低价出售以及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国外市场饱和并引发国外生产者的不满,都是国外反倾销指控的导火线。但是近年来,这个特点已经有所变化,后面会详细说明。
4.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孤军作战,没有一个行业协会组织,面对反倾销指控消极应对。
造成国内企业不积极应诉的主要原因,一是缺乏WTO《反倾销协议》相关知识和专业人才,对国际惯例和指控国有关法律不了解;二是对发起国实施反倾销措施的后果的严重性认识不足;三是应诉费用高昂,单个企业不堪重负,而多家出口企业联手应诉又存在组织成本和外部性(非应诉企业的“搭便车”行为)。因此,国外对我国提起反倾销指控更是有恃无恐。据统计,在对华反倾销案中,我国至少有一半的企业不去应诉,直接导致了80%反倾销案件的败诉。欧盟对我彩电征收44.6%的最终反倾销税的主要原因是我国无一家彩电企业应诉。根据欧盟《反倾销法》的规定,对不应诉企业,欧盟将根据“所能掌握的情况”做出不利于我国企业的决定,通常是被征收了最高等级的反倾销税率。这与韩国彩电企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韩国三星、LG等企业积极应诉,制定了周密应诉策略,向欧盟提供了充分的依据,同时调整了全球市场战略,纷纷到欧盟国家投资设厂,从而绕开反倾销壁垒。
(三)、中国面对反倾销新趋势
1.劳动力价格上升,劳动密集型产品对美出口比例降低,而资本密集型产品反倾销案件增加。
就美国来说,美国目前对中国的反倾销指控呈现这样一种趋势,即反倾销对象越来越集中于资本密集型产品。这是因为劳动力价格上升,劳动密集型产品对美出口比例降低,而资本密集型产品反倾销案件增加。由于劳动力成本低廉,多年来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被认为是具有竞争优势的出口产品。但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逐步提高以及能源、水等资源价格的上升,低成本竞争的状况将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随着对农村发展扶持力度的加大,农业增收明显,从农村到经济发达地区的务工人员有所减少,从而导致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这种情况主要集中在产品竞争比较激烈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如制鞋 、玩具制造 、电子装配、服装加工、塑料制品加工等行业。劳动力成本的增加致使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价格有所上升,其出口额在对外出口总额中的比例有所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国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对美国国内相关产业形成的竞争压力,从而减少了受反倾销指控的数量。而资本密集型产品对美出口的迅速增加对美国相关产业造成竞争压力。面对中国资本密集型出口产品的强大竞争力,一些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的美国相关企业往往通过利用反倾销措施来阻挡中国的产品出口,从而保护自己的利益。这意味着中国对美国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的持续快速增长对其国内相关产业形成的竞争压力是导致美国对中国资本密集型产品反倾销案件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
2.“中国制造”在昂首走向世界的同时,也遭遇了严重的质量质疑。从食品到工业用品,从牙膏到玩具,闻名世界的“中国制造”在2007年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也经历了太多的考验。这一年,“中国制造”产品的质量信誉一度遭受到重大打击。西方媒体从2007年3月起,开始连篇累牍地报道和渲染“中国制造”产品的质量问题。08年末闹得沸沸扬扬的“三鹿毒奶粉”事件再一次使中国产品的质量遭到国际上的质疑,纵观整个事件的发展,无意其中受损最严重的不是中国产品的质量,而是整个世界对中国制造产品的诚信度的降低。主要是一开始对整个事件,河北地方当局政府采取了隐瞒不报,企业掩盖,造成了事件的不断扩大,让整个世界对我们中国制造的信心缺乏。欧盟委员会9月25日在委托欧盟食品安全局(EFSA)调查后,声明目前还未在欧洲市场上检测到任何受三聚氰胺污染的奶制品的同时,决定在现有禁止进口中国牛奶及奶制品的禁令之外实行新的补充措施,另规定所有从中国进口的奶粉成分占15%以上的商品在进入欧盟国家之前,必须进行检验。中国制造频频遭遇反倾销,有一部分原因也是由于产品质量造成的。例如今年中国陶瓷卫浴行业“倾销门”事件,业内人士认为,陶瓷产品出口利润微薄,主要是因为中国的产品质量处于中低端,只在价格上占优势,而价格战又导致我国频繁遭受国外反倾销。随着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提高、原材料价格上涨等不良因素影响,中国陶瓷产品出口面临越来越严峻的考验,还频频遭受国外对中国陶瓷提起的反倾销调查。“只有提高自己的产品质量,才能参与国际定价,改变出口的困境和只能赚微薄加工费的现状。”这也将是中国企业解决反倾销的出路。
3.美国次债危机波及面越来越广,有蔓延的趋势。美国是中国非常重要的出口市场,如果次债和其他因素导致美国国内消费意愿下降,市场需求下降,会对中国对美国的出口有不同程度影响。最近一段时间,美国对华贸易保护主义倾向不断抬头,早在2007年7月26日美国参议院财政委员会以21票赞成1票反对通过《2007年货币汇率监督改革法案》。该法案规定,如果一个国家货币的汇率在被认定为有“根本性偏差”后未进行重估,则可对该国实施反倾销惩罚。8月1日,参议院银行委员会17票对4票通过一项要求人民币升值的议案。 这种以立法干涉贸易并带有鲜明贸易保护主义色彩的议案,引起美国上下的高度关注。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商务部长古铁雷斯和贸易代表施瓦布近期联合致信国会领袖,强烈反对针对人民币汇率的两项议案,认为这一做法将在全球引起贸易保护主义报复行动。而在2008年末奥巴马终于当选成为新一任的美国总统,奥巴马竞选之中表现出的贸易保护主义令人担忧。竞选期间,或许是出于选举策略的考虑,我们留意到,奥巴马推出了带有贸易保护主义倾向的政纲,以便争取工会力量的支持,而新一届国会中有相当一批民主党议员也是凭着高举保护主义的大旗当选。目前,全球经济正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陷入一个空前的衰退潮中,保护主义在美国有重燃的苗头并不令人意外。事实上,法德等国已经显露出投资保护主义的迹象,政府成立基金收购重要企业的股权而不允许外国资本插手。随着欧洲经济形势受金融危机影响而急转直下,欧盟内部日益躁动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值得警惕。由欧盟成员国代表组成的反倾销委员会于2008年12月3日以微弱优势通过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钢铁紧固件征收5年最高达87%的正式反倾销税,这不过是欧盟最近对中国发起的诸多反倾销攻势之一。就在同一天,欧盟在其官方公报上发布了针对中国产柠檬酸的正式反倾销决定,在此前一天已发布了对中国味精的正式反倾销决定。以上这些均表明在目前全球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各国的贸易保护主义都在抬头,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贸易摩擦加剧,将对中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对于这种情况,我们需要为中国营造一个良好的对外开放环境,不要把国际经济贸易关系政治化,否则,受伤害最大的就是我们自己。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2/5/5 相关论文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