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绿色壁垒影响的范围和严重程度认识不足。
虽然有许多专家学者早就在研究,甚至提出警示,但是对决策者和广大企业家来说,似乎还没有足够重视,还停在喊“狼来了”的认识阶段。我国几年前已开展了环境认证工作,但是这项工作在国际和国内的权威影响力都还远远不够,仅仅处于起始阶段。甚至个别企业从思想观念上并没有认识到绿色生产的重要性,进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也就是为了宣传的需要。因此,就现实的状况而言,是难以面对国际上日益临近并不断发展强化的绿色壁垒的。
2.面临着管理上的难度。
比如要对各种产品制定涉及环境方面的技术指标,这个指标是由环境保护部门规定,还是由技术监督部门制定,还没有法律方面的规定,尚需一个明确的界定。
3.在技术上存在着难度。
假设我国已经有了相应的产品绿色技术指标,但我们是否有相应的检验评判能力,也还是一个问题。过去我国对一般产品在环境方面没有严格的技术要求,故也没有进行这方面的实验设备准备。今后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加技术设备和相应的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因此,在技术开发资金投入上也还存在着一定的障碍。
4.建立绿色壁垒的基础研究工作不足。
任何一个技术指标体系的建立,都是要经过长期的基础性研究,在科学的基础上形成的,就目前现状而言,我国的基础研究工作还不够,要在短时间内建立起我国绿色壁垒技术指标体系,也是有很大困难的。
(四)面对绿色壁垒我国应采取的应对措施短期内对国民经济和企业竞争的不利影响
1.绿色壁垒降低了出口企业的效益,减少了中国出口总值
西方发达国家的对产品的环保要求并不仅限于最终产品的环保指标,而是要求形成一个从生产到销售完整无公害的管理体系;因此,绿色壁垒的推行必然会牵涉到产品从生产到销售各个环节的监督与检测。中国出口产品将不得不越来越多地接受各种检验、测试、认证和技术鉴定等繁杂手续,这样,中国出口产品的各种中间费用和附加费用将会大幅度上升。出口产品价格低廉是中国产品的最重要的竞争优势之一,如果出口费用继续上涨的话,无疑会使得中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下降,从而影响出口企业的效益。
2.绿色壁垒对中国出口市场的不利影响
中国的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和部分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它们约占中国外贸出口总额的 90%左右。2004年列居中国外贸出口前4位的主要贸易伙伴依次为美国、欧盟、香港地区、日本(见表1)。中国对上述四个主要贸易伙伴合计出口4跖5亿美元,占中国外贸出口总额的68.6%(其中香港地区绝大部分是转口贸易,最终目的国大部分也是发达国家)。在中国出口的前10位国家和地区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包括日本、欧盟、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均为世贸组织中“贸易与环境委员会”的重要成员或活跃分子,是世界上绿色壁垒最严重的地区,而且,他们的行为往往得到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的积极响应。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每年有80亿美元的出口商品受到国外绿色壁垒的影响,240亿美元出口产品达不到发达国家环保包装要求而受到影响。如果绿色壁垒在上述国家和地区不断扩张,那么,中国的出口市场将会面临十分不利的局面。
参考文献:
1.陈依慧 金毅,《绿色壁垒:国际贸易中的新障碍》2002年第3期
2.陈占葵,《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及对策》2004年7月
3.陈靓黑,《浅论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2004年12月
4.丁家云,《绿色贸易壁垒与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2002年第4期
5.张美霞,《正视"绿色壁垒" 》2001年第10期
6.刘为,《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外贸发展的影响及对策》2004年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7.程晓东,《论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及对策》,2004年6月。
8.吴建华,《绿色壁垒对我国贸易影响的对策》,《外贸经济国际贸易》,2002年第2期
9. 王金南等,《绿色壁垒与国际贸易 》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10.王树义, 绿色壁垒及中国企业应当采取的对策 《经济管理》 2002年15期
11.那力,何志鹏:《WTO与环境保护》 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