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获取
|
论文天下网
|
原创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论文下载
|
计算机论文
|
论文降重
|
毕业论文
|
外文翻译
|
免费论文
|
开题报告
|
心得体会
|
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天下网
->
免费论文
->
其他专业论文
->
工商管理
禽流感的综合防控措(二)
销售价格:
禽流感的综合防控措
加强饲养管理是预防所有动物传染病的前提条件,良好的饲养管理可以保证家禽处于最佳的生长状态并具备良好的抗病能力。养禽场选址要远离水禽、野生鸟类栖息的河道、湖泊等;防止水源或饲料被野禽粪便污染;养禽场生产区设立消毒设施,对进出车辆要彻底清洗、消毒;饲养人员进入生产区应穿着专用衣、帽及鞋靴;严格杜绝其他养禽场人员参观;定期对禽群、禽舍和周围环境进行消毒;定期消灭养禽场内有害昆虫如蚊蝇、老鼠等;死亡禽类必须焚烧或深埋;坚持自繁自养和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引进种禽及其产品时,一定要来自无禽流感的养禽场;尽量减少应激因素的发生;在秋冬、冬春之交季节气候变化大的时候,做好保暖防寒工作。
(二) 加强免疫工作
FAO、WHO、OIE在意大利罗马召开的关于禽流感防治的会议上一致认为,把疫苗免疫作为控制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一项主要措施[3]。目前我国对所有家禽,包括种用、蛋用、肉用的鸡鸭鹅以及饲养的鸽子、鹌鹑、鸵鸟、雉鸡等进行强制免疫。使用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包括4种:禽流感灭活疫苗(H5亚型,N28株)、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H5N1亚型,Re-1株)、禽流感重组鸡痘病毒基因工程疫苗(H5亚型)和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4]。为了确保免疫效果,在免疫接种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因素:一是慎重选择疫苗。所选疫苗必须是来自于农业部正式批准的禽流感疫苗定点生产的9家企业。二是精心选准疫苗。一种亚型的疫苗只对一种亚型的病毒所致疾病有效,所选灭活疫苗血清亚型要与当地流行毒株的血清亚型一致;使用单价苗对某一相同亚型禽流感的保护作用优于多价苗。三是充分考虑不同禽种的影响。鸡对禽流感病毒较为敏感,使用灭活疫苗的效果很好,而对水禽的免疫效果则不理想。四是制定科学免疫程序。根据大量的抗体检测结果,比较理想的程序为:10日龄对鸡群进行首免,60日龄和135日龄分别进行二免和三免,以后每隔3~4个月免疫1次。五是掌握不同疫苗免疫有效保护期,一般情况下,灭活疫苗接种14 d后即可产生免疫保护,免疫期为4个月。但在疫苗免疫保护力产生前已感染了禽流感病毒,尽管接种了疫苗,仍然会发生禽流感。
(三)加强疫情监测
建立禽流感预警机制,健全市、县、乡、村四级疫情监测网络,充分发挥基层防疫员和疫情报告观察员的作用。加强对边境地区、发生过疫情地区、养殖密集区的监测;按照候鸟迁徙路经区域和水网地区特点,加强对大型湖泊周围以及水库、湿地、自然保护区等水禽、候鸟、野鸟活动频繁地区的监测。加强对散养禽户、交易市场、禽类屠宰厂(场)、异地调入的活禽和禽产品的监测。监测对象以易感禽类为主,必要时监测其他动物。监测方法包括临床观察、实验室检测及流行病学调查。基层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对监测结果及相关信息进行风险分析,及时发布预警预报,同时将监测结果逐级汇总上报。
(四) 加强疫情报告
规范报告程序,明确报告责任,健全报告网络,做到有疫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早控制”,防止禽流感疫情扩散蔓延。任何单位和个人一旦发现可疑禽流感疫情时,要立即向当地县(市)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报告内容主要包括疫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发病的家禽种类和品种、临床症状、发病数量、死亡数量、是否有人员感染等。县(市)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赶赴现场诊断,怀疑为疑似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应当在2 h内将疫情情况逐级报至省(区、市)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并同时报所在地人民政府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省(区、市)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认定为疑似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应当在接到报告后1 h内,向省(区、市)人民政府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和农业部报告。省(区、市)人民政府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接到报告后的1 h内报省级人民政府,并报告农业部。怀疑为疑似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应立即按要求采集病料样品送省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实验室进行实验室检测。省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认定为疑似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应将样品送国家参考实验室确诊,确诊结果应立即报农业部。
(五) 加强检疫监管
对禽群及禽类产品离开产地前,由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到场实施产地检疫,检疫合格的,出具检疫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并对运载工具进行消毒。在通往疫情监控重点地区的交通要道上,设立公路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对进出的禽类及其产品进行监督检查,对运输工具进行消毒。引入的种禽必须隔离饲养21 d以上,经检测合格后方可混群饲养。对屠宰的禽只,检疫人员进行验证查物,合格后方可入厂(场)屠宰。禽类和禽类产品凭检疫合格证运输、上市销售。生产、经营禽类及其产品的场所必须符合动物防疫条件,并取得动物防疫合格证。严格对病死禽采取“四不准、一处理”处置措施,即不准宰杀、不准食用、不准出售、不准转运,对死亡禽只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
(六)规范疫情处置
按照按照“早、快、严”原则,对疫情进行规范处置。一是临床怀疑疫情处置。如果是临床怀疑疫情,则对发病场(户)实施隔离、监控,禁止禽类、禽类产品及有关物品移动,并对其内、外环境实施严格消毒。二是疑似疫情处置。当确认为疑似疫情时,需扑杀疑似禽群,对其内、外环境实施严格消毒,对扑杀禽、病死禽及其产品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限制发病场(户)周边3 km及其产品移动。三是诊疫情处置。疫情确诊后立即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扑杀疫点、疫区内所有的禽只,销毁所有病死禽、被扑杀禽及其禽类产品,对禽类排泄物、被污染饲料、垫料、污水等进行无害化处理,对所有与禽类接触过的物品、交通工具、用具、禽舍、场地进行彻底消毒;对受威胁区内所有易感禽类进行紧急强制免疫,实行疫情监测,关闭疫点及周边13 km家禽及其产品交易市场,同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当疫点、疫区内所有禽类及其产品按规定处理完毕21 d,监测未出现新的传染源,完成终末消毒,受威胁区按规定完成免疫,经上一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审验合格,由原发布封锁令的人民政府发布解除封锁令,取消所采取的疫情处置措施[11]。
(七) 加强培训工作
对基层兽医专业技术人员和规模养禽场(户)定期开展培训,针对禽流感最新流行特点、研究进展与免疫技术,实施禽流感临床诊断要点、免疫规范操作、消毒隔离、疫情处置和个人防护等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防控技术水平,保证防控质量。
(八) 做好宣传工作
充分发挥宣传、教育、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等有关部门作用,利用图书、报刊、广播、专家讲座、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将禽流感的基本特征、流行病学特点和防控措施等知识向社会公众广泛宣传,为公众释疑解惑,提高公众对禽流感的认知能力;免费发放农业部组织专家编写的口袋书《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知识问答》和《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政策法律问答》、挂图《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知识》和《科学认知高致病性禽流感》以及《高致病性禽流感明白纸》等,增强公众的防范意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总之要通过各种渠道,让公众和广大养禽场(户)知道禽流感可防可控,指导群众以科学的行为和方式对待突发禽流感疫情。
(九)做好保障工作
一是设置禽流感防控指挥常设机构,处理防控日常工作;组建应急预备队伍,经常开展应急演练。二是将禽流感疫情监测、消毒、强制免疫、扑杀、处置及补助等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专户管理。三是完善禽流感防控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制度,建立应急物资的采购、出入库、日常维护、更新、报废等相关制度,做到专人专账、出入有据、账物相符;重点落实消毒剂、疫苗、防护用品等防控物资储备,并及时进行更新、补充。
(十) 防控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早在1981年,美国就有禽流感病毒H7N7感染人类引起结膜炎的报道。近年来人们又先后获得了H5N1、H9N2、H7N2、H7N3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类的证据。尽管目前人禽流感只是呈地区性小规模流行,但考虑到人类对禽流感病毒普遍缺乏免疫力以及人类感染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后的高病死率,世界卫生组织认为这种疾病可能是对人类存在潜在威胁最大的疾病之一[5]。必须采取措施防控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一是尽可能减少人特别是儿童与禽、鸟类的不必要接触,尤其是与病死禽类的接触。二是因职业关系必须接触者,工作期间应戴口罩、穿工作服。防止实验室病毒的感染及传播。三是农业部门和卫生部门应加强信息交流和沟通、工作衔接与配合,建立2个部门之间的联防联控机制,确保“三同时”原则(即在发生疫情时同时到达现场、同时开展调查、同时进行疫情处理),在禽流感防控工作中得到贯彻执行。四是加强对密切接触禽类人员的监测[12]。有禽类接触史的流感样症状患者需及时就医,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同时,严格规范收治人禽流感患者医疗单位的院内感染控制措施。五是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未熟的肉类及蛋类等食品;勤洗手,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六是药物预防。对密切接触者必要时可试用抗流感病毒药物预防,或采用中医药方法辩证预防。
6 参考文献
[1] 蔡宝祥.家畜传染病学[M].4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2] 陆承平.兽医微生物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3] 高作信.兽医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4] 张彦明.兽医公共卫生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5] 国务院办公厅.全国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EB/OL].
[6]重庆市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指挥部.直面禽流感[M].重庆:重庆出版社, 2005.
[7] 崔尚金,童光志.禽流感防治关键技术[M].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2006.
[8] 姜良铎.禽流感与人禽流感[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
[9] 农业部兽医局.中国禽流感免疫情况[EB/OL].
[10] 农业部.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技术规范[EB/OL].(2007-04-01)
[11] 黄海鹏,陈永红,张友,等.禽流感疫苗对水禽免疫效果观察[J].中国兽医杂志,2008。
[12] 林祝生.禽流感的预防措施[J].当代畜牧,2013(24):50-51.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2
/2/2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禽流感的综合防控措施 (2)
下一篇
:
浅议企业招聘中的问题与对策
推荐论文
本专业最新论文
Tags:
禽流感
综合
防控
【
返回顶部
】
相关栏目
政治工作
营销论文
医药医学类
生物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论文
社会学专业
语文论文
焊工钳工技师论文
数学论文
建筑论文
食品论文
工商管理
毕业论文格式
英语教学论文
旅游管理
汉语言文学论文
数学教育
数学与应用数学
现代教育技术
小学教育专业
心理学专业
学前教育
MBA论文
经济学硕士毕业论文
医学硕士毕业论文
工程硕士毕业论文
教育硕士毕业论文
其他硕士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