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价格:
(三)来自国际的原因
1.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发生于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使得财富金融资产化程度最高的欧洲产生了巨大的风险并逐渐暴露出来。由美国债务危机而引起的世界金融危机实际上对“欧洲五国”主权债务危机起到了一种引爆作用。
2.美国信用评级机构的助推作用。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任何危机的爆发,都有一定的潜伏期。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的潜伏期始于2001年,爆发于2009年。2001年,处于困境的希腊接受了美国高盛投资集团的“帮助”,希腊得以顺利达标,并成为欧元区的成员。
然而,也正是由于美国信用机构的助推,使包括希腊在内的“欧洲五国”主权债务危机骤然恶化和加重。
2009年,根据IFM的统计,“美国财政赤字占GDP比例达到创纪录的10.8%,日本达到10.29%,英国达到10.8%,均接近希腊12.8%的水平,且均高于欧元区的总体财政状况。然而为何希腊爆发了财务危机,而美、日、英没有面临同样的处境?关键在于希腊丧失了从市场融资能力,而这一能力的丧失的关键原因是美国三大信用机构的‘落井下石’。”有的学者认为,由于三大信用机构降低了南欧五国的信用评级,使得这些国家融资成本上升,并最终导致了财务危机的发生。此外,信用机构对爱尔兰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也起了一种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应对策略
(一)主权债务危机国家自身的应对策略
希腊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应对其主权债务危。希腊债务危机爆发之后,希腊政府向欧盟提交了2010年至2013年的稳定计划,计划在2010年把预算赤字占GDP比重削减4个百分点;之后在2011年至2013年分别降低到5.6%、2.8%和2%,达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所规定的标准。
2010年1月14日希腊政府承诺对2010年的财政赤字减少145亿美元。1月17日希腊总理乔治•帕潘德里欧发表电视讲话,公布了一系列改进措施,通过增税和削减公共开支这两种手法的并用,目的在于增加税收,减少开支,把赤字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如加征烟草类消费税以及实行应对偷逃税的各种措施;对年收入10万欧元以上的希腊人征收45%的特别税;对每升燃油增收0.08欧元的燃油税;减少政府公务员津贴,降低公务员的工资水平;控制政府开支,冻结政府雇员招募计划等等。
西班牙政府也采取了发行新债券的方式度过危机。2010年6月以低利率顺利发行了60亿欧元的10年期国债,其中2/3的投资者来自海外。西班牙政府为了减少财政赤字,还将公务员工资降低5%。
葡萄牙政府财政部长桑托斯提出要采取措施修改财政政策,以刺激储蓄计划。即使没有受到主权债务危机的国家也积极采取对策,未雨绸缪。如德国于2010年6月7日宣布,到2014年也将实施规模为800亿欧元的财政赤字紧缩计划。
(二)欧盟应对主权债务危机的策略
“欧洲五国”主权债务危机的发生,引起了欧盟及成员国的广泛关注,欧盟也采取了许多措施应对主权债务危机。
欧洲中央银行购买国债,避免国债价格进一步下跌。欧洲央行有意识增加流动性供给;扩大可以接受的获取央行贷款担保资产的范围;延长流动性贷款的期限;购买公司债券,实际上也是给市场注入流动性。
欧盟出台紧急救援计划。以德国、法国为核心的欧盟国家已经开展了实质性的救助程序。2010年5月10日,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达成了7500亿欧元的庞大救助方案。该基金作为一个特殊机构向市场发行债券筹资,然后以所筹资金用于面临主权债务危机的任何国家。
欧盟对成员国加强监管建制。主要包括金融监管建制、阶段性应急建制和具体监管措施。金融监管建制由前法国央行行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雅克德拉罗西埃为首的专家组提交了一份监管报告,主张建立European Systemic Risk Council,ESFC和金融监管系统。
此外,还开展了阶段性应急建制,就是对发生主权债务危机的国家进行紧急救助的制度。其中包括“欧洲金融稳定机制”和“欧洲金融稳定基金”。
(三)国际社会应对主权债务危机的策略
“欧洲五国”债务危机发生后,国际社会提出了建立化解危机的制度体系和方案。
第一,各国政府增加外汇储备,以应对主权债务危机。此次发生主权债务危机的国家都是外汇储备枯竭的国家,因此很多国家都认识到,要防范国家主权债务危机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增加外汇储备。
第二,建立区域自救机制。这包括创立欧洲货币基金和东亚货币基金。欧洲货币基金由两个主要机制构成:一是初始基金的筹集机制。启动基金由违反《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规定,赤字率超过GDP的3%和负债率超过GDP的60%的国家上缴,后续资金由欧盟用发行欧元债券的方式在资本市场筹措。二是确立惩罚机制。如接受救助的国家必须对如何缩减财政赤字的程序作出严格规定。正是由于上述两个因素,不少学者也在构想建立亚洲货币基金组织以应对主权债务危机。为了摆脱危机,尤其是为了避免发生像“欧洲五国”那样的主权债务危机,东亚各国开始尝试建立东亚货币基金组织。虽然,亚洲货币基金组织提案暂时被搁置,但其雏形却正在形成。
第三,世界银行寄希望于通过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来抵消欧洲主权债务国的经济困境。
第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作为最后一道防护墙。2010年5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欧洲紧急稳定方案,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2500亿欧元贷款,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主席利普斯基表示,这只是一个假定的数字。
四、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我国的启示
(一)加强经济产业结构优化
希腊等国的财政赤字严重,但是对原有债务的偿还缺乏实体经济和真实消费基础带来的经济增长的支持,从而导致债务资金链条断裂,引起主权债务危机。中国应该坚持以国内经济发展为主线,立足于国内市场的发展,推进经济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夯实中国实体经济发展的基础,提升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要防止房地产泡沫对经济的冲击,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同时在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也迫切需要建立一个经济的实体层面和货币层面相统一的框架来积极应对流动性、资产价格的波动周期,减轻虚拟经济波动对实体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加强地方债务管理
虽然我国政府的财政状况总体上处于良好状态,但是其结构性问题不容忽视。首先,应建立财政信息公开制度,提高地方政府债务透明度。地方政府债务中由于隐性债务的存在,使得其实际债务会远远高于公开的负债水平,不利于地方政府公共债务的管理。因此,政府应建立健全信息披露制度,按时准确地公布政府的资产负债表,以保证其公共债务水平处在可按制的范围内。其次,完善地方政府财税体制。过去,地方财政主要收入来源是出让土地使用权,这样一个收入来源单一的现状使得地方债务风险控制处于一个不稳定状态。现在,地方政府应该在资金收支和政策重点向实体经济、高科技企业等企业倾斜,并把主要精力放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上来,切实提高政府的偿债能力。
(三)加强财政与金融的一体化监管
首先,国家政府要加强对财政的监管。具体来说,就是监管财政赤字与GDP的比值、政府债务与GDP的比值;控制债务的期限结构及国别结构;设立债务的预警机制;对国家的对外债权采取保障措施,等等。
其次,国家政府要加强对金融的监管。如爱尔兰银行业出现问题时,爱尔兰政府就注资几百亿欧元;美国金融业出现问题时,奥巴马政府甚至注资7000多亿美元。所以,无论从那一方面讲,政府都有理由对金融加强监管。德国前总理施密特主张对金融进行监管,他甚至认为,仅仅靠一个国家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管还不够,还需要众多国际金融监管机构的联手,才能消除这个危及国民经济的“真空地带”。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3/4/4 相关论文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