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价格:
(四)政府杠杆化使债务负担加重
金融危机使得各国政府纷纷推出刺激经济增长的宽松政策,高福利、低盈余的希腊无法通过公共财政盈余来支撑过度的举债消费。全球金融危机推动私人企业去杠杆化、政府增加杠杆。希腊政府的财政原本处于一种弱平衡的境地,由于国际宏观经济的冲击,恶化了其国家集群产业的盈利能力,公共财政现金流呈现出趋于枯竭的恶性循环,债务负担成为不能承受之重。
四、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是全球金融危机的持续深化,是欧元区各国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不断累积的结果。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将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金融市场的流动性、海外融资规模和出口贸易等方面造成负面影响。
(一)加剧中国金融市场的流动性风险
受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美元强劲反弹,欧元大幅走低,投资者在恐慌的情况下,出于避险情绪上的需求,国际资本从股票和房地产市场流向美国国债市场。在而我国目前的市场情况看来,存在着人民币的升值预期,因此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易导致更多的短期国际资本通过各种渠道流入我国,从而加剧流动性过剩和资产泡沫化,造成中国金融市场的流动性风险。若未来出现短期国际资本集中撤出中国的情况也会对中国金融市场造成冲击,导致流动性紧张局面。
(二)压缩中国的海外融资规模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后,欧洲各国采取了紧缩的财政政策,紧缩的财政政策措施将减少欧元区国家的海外贷款和投资规模。长期以来,我国的海外贷款有47%来自于欧洲,53%来自于美国、日本和其他国家。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爆发后,德国2010年6月7日宣布将在2011-2014年削减开支816亿欧元,成为该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财政紧缩计划,法国也在2010年6月12日宣布将在未来3年削减公共开支450亿欧元。此外,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2009年欧盟对外直接投资为2630亿欧元,比2008年减少24%。因此,债务危机及随后采取的财政紧缩措施将减少德法等欧元区核心国家的海外贷款和直接投资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中国的海外融资规模。
(三)影响我国对外贸易的稳定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为克服出口过分依赖于美国,加大了对欧洲国家的出口,欧洲已成为我国第一大出口市场,占我国出口总额的19.5%。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使得一方面欧洲主权债务国经济增速放缓,另一方面欧元区大幅贬值,影响了我国对欧盟的出口贸易。据海关数据统计,2009年12月我国出口贸易额为1307.2亿美元,2010年1月和2月我国出口贸易出现急剧下滑,分别为1094.8亿美元和945.2亿美元,比2009年12月分别下降了16.25%和27.7%。若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进一步扩大,世界经济出现“二次探底”,我国的出口贸易不仅不能复苏反而将会受到更严重的影响。
五、欧债危机的发展方向和危机解除对策
(一)欧债危机进一步的发展方向
在未来五年内,欧元区的政府负债水平恐将保持高居不下的状态。欧洲债务危机的最终解决仍然需要经济增长来实现。根据IMF的最新预测结果,欧洲经济正在处于缓慢复苏的过程,由于全球经济的复苏,欧盟主要国家的投资需求有所上升,工业生产值上升,加之欧元的贬值使欧元区出口量持续上升,而德国、法国也正处于经济复苏之中。此外,通过扩张货币政策和汇率的贬值以及消除公共投资的挤出效应等因素的发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紧缩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虽然欧洲方面财政紧缩后,政府赤字得到一定遏制,但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不足的现象仍旧延续,不断被三大评级机构下调的主权债务评级以及今后可能“负面”的预测让欧洲经济雪上加霜。欧洲各国的复苏正在一个不确定的过程中。欧洲的问题在于政治,法国人始终希望能够当欧洲的领头人,而德国人在牢牢控制住了欧洲央行的货币发行权后,法国人的优势逐渐瓦解。要在“大杂烩”的欧元区中做种种协调耗费资源,不如该舍就舍,不懂取舍之道,只能自取其乱。因为在欧元区的体系下,那些债台高筑的国家不可能再用贬值本国货币来刺激出口,而他们本国的实业在诸如德国等国家显著的优势面前荡然无存。将来制定进入欧元区的新标准并严格执行将势在必行。
(二)解决欧债危机深层次矛盾的方法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3/4/4 相关论文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