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价格:
(一) 澄清认识,把外贸发展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第一要务来抓
一种观点认为,“我国出口依存度太高会影响国家的经济安全或造成出口贫困化增长”。其实,合理的出口依存度的界限要看出口是否有效益,如果出口企业不亏损,国家也不补贴,在这一前提下,只要国际市场上有需求,出口产品卖价又合理,我们就应当鼓励多出口,这样做就不会影响国家的经济安全,也不会造成出口贫困化增长。另一种观点是只强调扩大内需而忽视外需的作用,这是不科学的。诚然,我国是发展中的大国,扩大内需是我们长期应的正确方针。但是,在经济条件下,任何时候都不应忽视外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应始终如一地重视投资、消费、出口需求的三轮推动作用。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加工贸易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价值低,走私,不宜大力发展。这种认识也是片面的,应当强调,发展加工贸易是我国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的客观需要,有利于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扩大社会就业,弥补国内短缺资源。只要搞好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鼓励国内厂商技术创新,提高加工深度和技术含量,由外商委托制造向委托设计制造和自主品牌加工方向发展,加工贸易也会延伸链条,增加附加价值,加工贸易也会向高层次发展。
(二)制定新时期的外贸发展战略
改革开放以来的不同时期,我国曾经制定了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大经贸、科技兴贸等外贸发展战略。21世纪初期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的主要着力点和战略重点应该是对国际贸易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具体来说,
1. 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对外贸易。高技术产业贸易是跨国公司企业间贸易的主要形式,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
2. 扩展贸易空间,加强对发展中国家市场的开拓。发达国家和地区市场是我国的主要出口市场,是我们应首先关注和重视的市场。发展中国家里那些经济发展较快、贸易相对稳定、市场潜力巨大或具有战略前景的市场是我们今后应特别关注和加大开拓力度的市场,也是国家政策应重点支持的市场。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对这些市场已展开强大攻势,甚至结成了区域经济集团,如果我们不积极参与其中,将可能失去重大市场机遇。
3. 创造竞争优势,重视企业制度创新。鼓励各类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在竞争中不断提高实力。无论是政策的制定还是实施都应该围绕是否能够调动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积极性,是否能够帮助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来进行。在未来几年里,对外贸易战略应把侧重点从主要依财政支持和政策优惠转向大力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上来,从根本上解决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问题。现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垄断条件下的集团竞争,而我国外贸企业结构迄今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存在着缺乏主导产业、无长远规划、缺乏开拓新市场的能力等缺点。因此,要大力发展我国的外贸事业就必须向大型化、实业化方向发展。
4. 增强环保意识,努力占领国际绿色市场。应通过一系列法规、制度,使企业改变传统的局限于企业内部利润的最大化或成本的最小化的经营决策,将成本纳入企业效益评价体系之中,采用社会经营决策,统筹协调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效益之间的关系;应认真研究各种重要的国际标准并加以宣传、推广,我国出口商品在技术、安全、卫生、环保各方面接近或达到国际标准的要求,减少贸易摩擦;应努力提高环保技术,不断开发绿色产品,避免绿色贸易壁垒的不利影响。
(三)努力营造我国外贸稳定增长的外部环境
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一些国家和地区散布所谓的“中国经济论”、“中国经济崩溃论”、“中国输出通缩论”等论调。我们应以加入WTO为契机,大力宣扬中国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的新贡献,适时提出中国经济机遇论,指出中国经济发展将成为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新引擎,将为一些国家经济渡过难关作出应有的贡献。一个良好的外部,必将对我们促进外贸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积极影响。
(四)继续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积极开发新兴国家市场
我国应该加大对非洲、拉丁美洲及大洋洲市场的开拓力度,打破亚洲、欧洲、北美洲三足鼎立的局面,探索多极化贸易发展的可能性。
在今后的对外贸易发展过程中,可以实施“三手抓,三手都要硬”的策略,即:第一手,稳定现有的欧美日市场;第二手,积极开拓经济较发达的发展中同家市场;第三手,适当发展经济不发达国家市场。
未来工作的重点应该放在积极开拓经济较发达的发展中国家市场上,例如巴西、印度、南美等,其贸易发展势头强劲,经济发展与我国有很多相似之处,贸易互补性较强。诸如南非等非洲经济落后、最不发达的国家,其贸易基础较为薄弱,市场容量不大,与我国市场的互补件也不强,可以作为次一级开拓的市场。与发达国家的贸易,应注重提高合作档次,减少对单个国家市场的依赖,以分散市场风险。
(五)全面优化对外贸易结构
对外贸易的商品结构、方式结构、模式结构以及区域结构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也是互相制衡的。在这个有机体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贸易结构整体失衡。我国对外贸易出口商品结构一直存在着层次不高、附加值较低的问题,对外贸易方式结构中加工贸易所占比重大,而且加工过程短,获利少。这一系列的问题都间接影响着我国对外贸易外部区域结构,使得对外贸易伙伴集中于一些对劳动密集型产品需求量比较大的发达国家和地区。因此,解决我国外贸区域结构失衡问题,必须从四个结构同时入手:
1. 继续升级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出口由劳动密集型制成品向技术密集型制成品和投资品扩张,进口由投资品和工业制成品向技术产品和初级产品(资源)转换,提高我国在国际贸易分工中的地位。
2. 不断优化对外贸易方式结构。尽快提高加工贸易的质量和水平。
3. 在贸易模式结构中,要注重平衡产业内贸易与产业间贸易的发展。
(六)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软化
21世纪是发展知识产业的世纪,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将得到蓬勃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会趋于下降,社会对信息、服务、技术和知识等“软要素”的依赖程度将不断加深。我国应大力发展知识型服务业,在发展货物贸易的同时,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在服务贸易方面的合作,借此创造更多、更广阔的贸易机会。
(七)积极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扩大我国的出口市场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已成为各国和地区处理国际事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国应积极参与亚太以及其他地区的各种经济合作、贸易组织和集团,增强我国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同时,在对外贸易中要积极争取“轮轴国”的地位,通过签订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扩大我国产品的出口市场。尤其是对一些“中位”市场同家,可以充分利用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优势去占领市场。
(八)鼓励企业对外投资,以投资带动贸易
在开发“中位”市场国家方面,应充分利用我国加工贸易方面成熟的经验,鼓励企业在“中位”市场国家投资建厂,开展技术密集型加工贸易,以此带动双边贸易的发展。并且通过对其投资帮助其引进我国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生产工艺,全面提升其工业化程度,进行国有产品替代,增强其出口商品的竞争力,达到双赢。
(九)优化我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
现阶段我国要在适度发展具有明显竞争力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基础上进行商品结构的优化。发展具有明显竞争力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与过去一味按照比较优势盲目投资与劳动密集型产业不同,现阶段的投资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中资本和技术密集的产业,逐步推动这些产业由粗放向集约的发展。要明确优化我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是个渐进的过程。因此,优化我国对外贸易商品的结构必须积极推动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增强对我国低效率产业的进口替代,提高出口产品中高新技术产品比重,加大对高新技术设备的进口替代。加快发展服务贸易,降低国民经济对可贸易的第二产业的依赖。通过服务贸易巨大的就业带动效应继续发挥我国在劳动力成本上的优势。进口方面,为了避免对国际原料市场的巨大依赖,应作好对战略性资源产品的进口调控,推动重要战略性资源进口方式和来源多元化。
(十)提高加工贸易产业的层次
尽管目前我国加工贸易存在诸多缺陷,但加工贸易仍不失为对外贸易的一种重要方式。我们需要做的是要正视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使加工贸易在合理的范围内健康发展,进而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为了提高我国加工贸易产业的层次,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国家应出台有关的宏观调控政策和措施,对日益膨胀的加工贸易规模予以控制,保护国内受冲击的行业,减少对外贸易摩擦,扶持一般贸易发展。二是提高加工贸易附加值,增强加工贸
易的创汇能力。三是转移原产国别,减少对外贸易摩擦。针对我国与美国和欧盟贸易顺差较大的问题,可以考虑引导我国从事劳动密集型的加工贸易企业适当地转移到比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和地区。
(十一)推进对外贸易市场多元化战略
我国推进对外贸易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原因主要是:一、分担风险。单一市场风险过于集中。而开拓多元化市场,正如分散投资,无论对于进出口来说都是十分有益的。这样市场波动给国际贸易带来的风险就小得多。二、防止倾销控诉。这是针对出口而言,也是市场多元化战略出台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中国生产成本低,尤其是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因此产品价格也很低。如果大量注入到单一国家市场中,势必会产生倾销的嫌疑。因此开拓多元化市场有助于在更大的范围内消化中国的生产能力。具体来说,推进对外贸易市场多元化战略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加大多元化市场战略宣传力度,使企业真正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提高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第二、利用税收等经济杠杆鼓励企业自主开拓国际市场,例如企业在同新市场进行贸易时,可对其实行减免关税或其他优惠政策等。第三、尽可能地为企业提供有关国际市场的最新信息,避免企业因信息不完全不敢轻易行动而丧失良机。
【参考文献】:
1. 萧雨 姚秀丽. 商场现代化,2007年第十六期.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状况与主要问题
2. 周雪莲.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 2006,(01) .
3. 刘可. 我国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国际贸易问题2006年第三期
4. 林璇华. 新世纪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及应对策略. 《科技经济市场》2006年第09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