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价格:
目前家族企业的激励手段比较简单,主要是物质刺激。但由于单位货币收入的边际激励效果呈递减趋势,物质刺激并不总能起到预期的作用。因此要创新激励手段,采取工资、奖金、红利、利润分享、目标管理、员工持股、股票期权等多种方式。同时,按照行为科学理论,企业员工不仅是“经济人”,更是“社会人”,他们不仅追求物质利益,更有社会心理方面的需求。因此在精神激励方面,把企业目标与员工自我实现结合起来,使其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和归属感。
(三)、拓宽融资渠道,加大技术引进和创新力度
家族企业技术引进、消化、吸收主要存在资金实力弱,创新风险大、引进技术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对此,企业可以采取与商业目标紧密联系的应用研究和试验性发展的方法,通过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来实现企业的技术跨越,为企业逐步实现自主创新积累资本。
1、建立创新体制
结合市场形势和企业发展战略提出一段时期内技术引进、创新的目标,制定分阶段技术引进、创新任务。与技术人员签订保密协议,并及时将创新的工艺、产品申请专利保护。将创新提案的数量列入研发人员的考核机制,制定详细的奖惩措施。对取得技术成果或专利的发明人给予奖励,对考核期内未完成研发指标的工作人员、违反信息保密条例人员进行惩罚,情节严重的,不放弃使用法律手段。制定技术交流与学习计划,借用外部资源对研发人员进行专利相关知识的培训与交流。在企业内部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2、拓展融资渠道
目前我国家族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是私人借贷、银行贷款、相互担保、交叉持股等。然而私人贷款由于利率较高,加之持续性差,容易增加企业经营成本及风险;银行贷款对客户要求较高,放款条件有诸多限制,申请难度较大;相互担保、交叉持股,虽然能一定程度上解决企业资金问题,但经营风险受到关联企业影响,加剧了企业长期发展的不稳定性。企业进入高端、高技术产品领域后,由于技术、产品特性,面临的融资选择更加多样。比如,申请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创新产品基金,引入风险投资等。家族企业应该利用好这些资源,加强研究,拓展融资渠道。
3、产学研结合,提高技术引进质量
产学研结合是指企业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之间的联合创新行为,是以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科技成果通过企业的生产活动转化为生产力,实现产业化道路。在我国,大部分的创新资源游离于企业之外,集中于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等。企业可以直接向研发机构购买成熟技术,将科技成果产业化、市场化。或者直接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将研发外包。
4、形成技术人员培养机制,加强企业的二次创新能力
在技术引进后,必须注意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和创新工作,要把引进的技术与自身的研究创新结合起来,通过在模仿制造中融合具有地区、产业特色的组织和文化氛围,真正的把外来技术本土化。在技术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企业进行改良创新、研究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同时,注意在引进技术中加强对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培养,深化“消化——吸收——创新”的良性循环机制。
(四)、与现代企业文化融合,打造公正、民主的企业文化
1、突出家庭亲合力的特色
家族企业是家庭关系与企业相结合的产物,其所具有的独特企业文化传统,是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内在动力。企业文化的建设需要突出家庭的亲合力特色,要以家族成员之间信任度高、目标容易统一、经营中“道德风险”低的特点,培育企业精神、共同的价值观念、文化氛围以及广大员工认同的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
2、将家族企业文化与现代企业文化相融合
现代企业文化积极、开放,具有拼搏、奋进、灵敏、宽容、理性、民主的精神;家族企业文化消极、保守,具有排外、唯亲、集权、专断的特征。家族企业文化与现代企业文化融合,必须对原有的家族血缘文化进行理性的变革,客观的保留与摒弃。家族企业领导人要克服“小家主义”,紧密结合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企业制度,探索将现代企业制度、管理模式与家族企业文化有效融合的道路,完成企业制度变迁。
3、强化家族企业文化与人本文化的融合
人本文化实质上是从人的本性(如需求、发展、平衡)出发,以关心和满足人性为基础,激发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的企业文化。家族企业文化容易形成相对封闭、家族有优越感、偏听偏信、任人唯亲的心理态势,伤害非家族企业成员。因此构建平等、和谐的人文氛围,要放弃重资产轻人力的管理理念以及专制的企业文化,提倡平等、公平、公正意识,给予员工人文关怀,这样员工才会感到自己是企业的主人,才会认同企业的价值观与长远目标,才会发自内心地为企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结论
我国家族企业是适应我国现实国情而产生和存在的。发展至今,家族企业在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增加社会就业、增加财政税收、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宏观环境的变化,家族企业在进军高端、高科技领域时出现了新的矛盾与冲突,主要体现在企业管理、人力资源、技术引进与创新、企业文化等方面。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有正确的认识,并积极探索协调解决的办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引进、培养,建立科学合理的用人机制;拓宽融资渠道,加大技术引进和创新力度;与现代企业文化融合,打造公正、民主的企业文化,从而促进家族企业取得长足的发展,为发展我国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曾向东. 中国家族企业发展研究. 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
2.贾春玉. 中国家族企业发展与创新. 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
3.应焕红. 家族企业制度创新.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4.宋亚非. 家族企业治理模式——一个国际比较视角的思考. 北方论丛, 2007,(01)
5.张美文. 中国家族企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经济问题, 2006,(10)
6.曾德国. 家族企业的文化建设初探.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6,(05)
7.管霞. 中国家族企业管理创新的思考. 北方经贸, 2005,(05)
8.郭跃进.家族企业经营管理.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年第1月第一版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