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价格:
(一) 产品定位原因
1. 产品自身原因
46LX440A产品研发的主要原因是原430A竞争力和利润率下降,无法承担占领市场重任,急需一款有竞争力和利润高的主推产品。因此针对主要竞争对手三星UA46D5000PR和索尼KDL-46EX520研发了46LX440A。46LX440A在夏普公司46寸液晶电视产品体系中定位于承上启下的重要位置,同时作为与合资品牌竞争的主力军。46LX440A产品自身存在问题有以下几点:
首先,在产品研发时,没有认真分析整个液晶电视行业的技术发展趋势和对手产品路线图变化,导致产品上市就面临设定的对手产品即将退市的窘迫现状,面临对手推出的新一代产品的竞争,原先针对开发的优势绝大部分丧失,拱手让出主动权。
其次,46LX440A定位中端产品并未得到用户认同。从产品主要原件技术指标、功能特点、附加应用几个方面比较,46LX440A与430A相比,领先优势不大;与竞品基本处于同一水平。在对手将竞品定义为中低端产品和即将下市产品的情况下,将46LX440A介绍为中端主打产品,很难得到顾客的认可,给顾客造成技术不先进,价格虚高的印象,促销难度加大。
再次,46LX440A功能设计缺乏特色,没有独有的特色功能,仅仅简单的将竞品的功能涵盖。没有差异化和独门武功,人为将产品放到中低端产品中去竞争,自然力不从心。同时人有我也有的开发思维,没有分析每个功能的可用性,造成附加一些鸡肋功能,即增加了解说复杂度,又提高了成本,得不偿失。
2. 销售定价原因
46LX440A销售定价主导思想为争取高利润,比竞品价格高5-10%。从实际情况来看,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2011年以来,整体电视行业受国内外经济大势影响,比往年有较大幅度下滑,几乎所有电视行业企业都处于亏损困境,为了摆脱资金压力,产品之间价格竞争异常惨烈。
其次,竞品由于退市促销的原因,对销售价格进行大幅调整,使得价差高达35%。在明显的价格差距下,品牌和新品的宣传优势不足以打动消费者。
再次,经过多年发展,液晶电视行业已不是一个高门槛的行业,产品的技术和质量差距已非常接近,消费者的购买心理已非常理性。消费者基本是通过反复对比,选择性价比最高的产品下单,因此,缺乏动态应变机制的46LX440A定价,其性价比在竞品的冲击下,一路下降,销量表现对此进行了充分的证明。
(二) 产品营销计划原因
1. 销售宣传原因
46LX440A营销计划中对于产品宣传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作为主推产品,没有印刷单独的促销单页,重点不突出。无论是促销员,还是消费者,都没有明确、详尽的信息推送。
其次,在产品展台的布局上,没有将46LX440A作为重点产品,放置在重点突出位置,仅仅是前排;同时,在宣传视频播放上,没有针对该型号的特制宣传视频。这些情况造成46LX440A在众多产品展示品中被平庸化,播放相同的视频节目,使得46LX440A与高端机型相比,在色彩、细腻度上有明显差距,与低端机型相比,画面效果差距不明显,造成产品价格与性能不符印象。
再次,在产品培训中,针对该产品性能特点、推介重点的解释说服力度明显不足。促销员在给消费者推介产品时,拿不出可以说服消费者购买的可信说辞。通常仅仅是从面板是日本原装、音响效果好等常用说辞,很难让消费者有进一步了解这款产品的欲望。
第四,在整体市场推广上,缺乏有力配合宣传。无论是电视媒体、平面媒体和商场实体中,鲜有46LX440A的宣传广告,使得该产品的认知度低,人为造成该产品普通化。
最后,近期关于夏普公司的负面宣传较多,网络舆论负面倾向较大,加上2011年夏普年报的糟糕业绩,使得夏普品牌的高端形象遭受严重冲击,这些给产品的销售直接带来较大影响。公司对此没有拿出有效的危机公关措施,也没有对促销员进行统一思想培训,导致消费者就相关问题提出疑虑时,缺乏可信的说辞,导致消费者转投其他品牌。
2. 销售政策原因
作为主推产品,在销售政策的指定上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46LX440A的销售提成政策与其他产品没有明显区别,加上产品定位、价格等因素导致产品销量不佳,造成促销员宁愿推销高端、低端产品,也不愿主推该产品的现状。
其次,销量目标的分解按照销售专员区域划分进行划分,没有细化到每个门店,任务分工不明,造成互相依赖心理,缺少责任心和压力。
3. 支持保障原因
产品的支持保障方面如:销售主管的重视力度、价格政策的调整机制、广告公司的展示形象设计、产品技术支持的缺乏等支持力度的不足,造成空有行动口号,没有实际措施的现状。种种原因将46LX440A推入不利的境地,销量和占比达不到期望值不足为怪。
四、 营销计划改进
1. 营销计划制定理论基础
杰罗姆•麦卡锡于1960年在其《基础营销》一书中第一次将企业的营销要素归结四个基本策略的组合,即著名的“4P’s”理论: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促销(Promotion),由于这四个词的英文字头都是P,再加上策略(Strategy),所以简称为“4P’s”。1967年,菲利普•科特勒在《营销管理:分析、规划与控制》第一版进一步确认了以4Ps为核心的营销组合方法。
4Ps营销理论实际上是从管理决策的角度来研究市场营销问题。从管理决策的角度看,影响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各种因素(变数)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企业不可控因素,即营销者本身不可控制的市场;营销环境,包括微观环境和宏观环境;二是可控因素,即营销者自己可以控制的产品、商标、品牌、价格、广告、渠道等等,而4Ps就是对各种可控因素的归纳:
产品策略(Product Strategy),主要是指企业以向目标市场提供各种适合消费者需求的有形和无形产品的方式来实现其营销目标。其中包括对同产品有关的品种、规格、式样、质量、包装、特色、商标、品牌以及各种服务措施等可控因素的组合和运用。
定价策略(Pricing Strategy),主要是指企业以按照市场规律制定价格和变动价格等方式来实现其营销目标,其中包括对同定价有关的基本价格、折扣价格、津贴、付款期限、商业信用以及各种定价方法和定价技巧等可控因素的组合和运用。
分销策略(Placing Strategy),主要是指企业以合理地选择分销渠道和组织商品实体流通的方式来实现其营销目标,其中包括对同分销有关的渠道覆盖面、商品流转环节、中间商、网点设置以及储存运输等可控因素的组合和运用。
促销策略(Promotioning Strategy),主要是指企业以利用各种信息传播手段刺激消费者购买欲望,促进产品销售的方式来实现其营销目标,其中包括对同促销有关的广告、人员推销、营业推广,公共关系等可控因素的组合和运用。
这四种营销策略的组合,因其英语的第一个字母都为“P”,所以通常也称之为“4Ps”。
2. 产品定位调整策略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3/4/4 相关论文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