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价格:
(三)民族品牌流失现象严重
在几十年的生产经营中,我国一些国有产品品牌、技术工艺、企业名称等,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国际市场上也有很强的竞争力,成为跨国公司进入中国的障碍。一些外商看清了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认为要打开这个市场,与其靠自己的力量逐步渗透,不如借中国企业己有的实力和市场迅速占领制高点。为此,他们利用国内企业市场意识和品牌意识不强的弱点,低价收购国内企业的品牌,吞食排挤经营多年的民族品牌。如今,在饮料市场上,国内八大饮料公司已有七家被可口可乐、百事可乐收购或合并;在碳酸型饮料市场上,外国品牌的市场占有率达90%以上,国内品牌仅剩娃哈哈和健力宝;在洗涤用品市场上,全国四大年产超8万吨的洗衣粉厂己被外企合并或收购了3个;食品、药行业,国外品牌市场占有率已达30%-40%;轮胎橡胶行业,外资己收购多家国内大型厂家并形成垄断;啤酒产业中,年产超过500万吨的企业合资率己超过70%;我国感光行业,几乎也都被柯达收购。于是,在外资并购的大潮中,许多品牌,如活力28、熊猫洗衣粉;扬子、香雪海冰箱;红梅音响;天府可乐、北冰洋碳酸型饮料等都被外企收购后冷藏。事实说明,中方品牌不仅没有在外资并购中壮大自己,反而被削弱,民族品牌流失现象非常严重。
三、我国企业品牌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国企业品牌为什么不能像国际知名品牌一样长远发展呢?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经营者“短视”“投机”现象严重
在中国,缺少真正有品牌意识的企业家。对于绝大多数企业而言,刚刚学会了价格竞争、广告狂轰,尝到了甜头。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企业不到万不得已决不做品牌,即使做“品牌”也没有一个长期的规划,仅仅是加强一个包装、改进一下设计、多做点广告而已,并期待着品牌效应能够“立竿见影”。这就是目前中国企业“品牌建设”的现状。
(二)品牌管理理论的贫瘩与实际操作经验的医乏
品牌如同市场一样,是按照其客观规律运作的。国内众多的品牌都希望一夜之间便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企业在普遍急功近利的社会心态的驱使下,以“名”而求利,背离了或根本就不懂得市场经济机制中品牌建立的基本规律,即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先导的营销法则,品牌推广大都是轰轰烈烈开始,销声匿迹收场,虎头蛇尾。究其原因,除了市场运作经验缺乏之外,品牌管理理论的贫膺与实际操作经验的匾乏也是导致我们建立品牌不力的重要原因。通常,中国企业在品牌前期知名度的推广上往往不遗余力,不惜重金,可是一旦品牌上市、家喻户晓之后,就疏于管理,而且也不知道如何继续维护和提升品牌形象。结果一开始由广告塑造起来的良好品牌形象,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由于缺乏品牌管理以及市场竞争的蚕食,转眼间变成了风烛残年的“老人”,直到退出市场竞争的舞台。
(三)企业经营者的“霸王”心态与企业自身的“短命”
1、企业经营者的“霸王”心态
国内企业家们似乎希望自己的商品从开始进入市场就能独占鳌头、独领风骚,取得霸主地位。于是试图从“XX王”之类品牌名称的气势上压倒对手。然而,市场霸主地位的夺得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单靠“霸名”是难达目的的。事实上,这种霸道实际上体现出商家内心的妄自尊大与唯我独尊心态。他们拒绝给同行以生存空间,完全把商场看成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战场,并不努力从商品特色上下功夫,创造出具有独创性的牌名,以求得整个行业的共同进步。
2、企业自身的“短名”
企业的寿命是品牌存在的基础。20年来,中国品牌的寿命周期短,不能走远,除了上述原因外,中国企业经营寿命短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现在,中国真正上成年的企业寥寥无几,大多企业只有十几年甚至几年的历史,而德国500家最优秀的中小企业平均年龄为64岁,四分之一的企业已有上百年的历史。这说明:一方面,我们太注重品牌宣传的“永远”和“不老”,而忽视了现实中企业兢兢业业、踏踏实实的经营运作。在品牌的塑造上往往只追求知名度,不注重与加强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从而在产品品牌成名之后,导致后续管理、资金、人才等决策失误而走向衰落。另一方面,许多企业无视产品发展的生命周期,凭主观意愿逆势而作,最终导致企业的衰败与消亡。
(四)过度的广告投入与价格大战
一些企业把广告作为品牌成长的催化剂,依赖单一的广告投入促使品牌快速成长。广告投入大大超出企业的承受能力,结果是巨额广告投入后,企业并未取得预期的市场销量,造成企业入不敷出;或是在品牌成长的初期,靠广告投入取得了一定的市场效果,有时销售效果还会非常明显,这又会给企业造成错觉,并简单地推断广告投入会与销售量的增长呈现正比例关系,进一步加大广告的投入。这时广告对品牌开始产生负面影响,产品销售量反而下降,企业面临巨大的财务风险,最终拖垮企业,导致品牌夭折。比较典型的如秦池、爱多等。
四、我国开展企业品牌战略的措施
按照上述品牌的创建、传播和维护展开企业品牌战略,并不能保证就会取得良好的品牌资产,企业品牌战略实施的的结果要有良好的品牌资产(表现为高的市场占有率和高的消费者忠诚),还要企业在战略过程中有品牌战略成功开展的保证措施。
(一)高度重视质量建设,建设知名品牌
质量是企业得以生存发展的基本元素,也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重要保证。没有高质量做保证,企业是很难在市场中立足的。没有质量,品牌就如“无水之源”,失去了根本立足点。优秀品牌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能提供更高的可依靠的质量。世界上的知名品牌如奔驰、索尼、摩托罗拉、西门子等无不体现着高质量。许多顾客青睐名牌,主要就是由于名牌所体现的质量优势,名牌从来都以优质为基础的。品质是企业创品牌的根本,是使顾客产生信任感和追随度的最直接原因,是品牌大厦得以稳定的根基。没有高品质,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品牌,甚至可能会导致企业经营失败。质量作为品牌的本质、基础,会影响到品牌的生存和发展。同时,高质量会带来品牌的成长,会带来高的市场份额。对那些雄心勃勃想创名牌的企业来说,质量作为品牌的本质是一道必须攻克的难关。
企业应该建立严格的、科学的质量保证体系,采用国际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从市场预测、产品设计、生产制造、售后服务等全过程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如1SO9000族、1SO140000族、GPS等认证,提高自己的品牌形象。只有不断提高质量,并保持产品品质的稳定性和持久性,才一能保证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品牌的生命力。
(二)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增强品牌的竞争力
中国企业的领导者必须深刻地认识到,品牌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国际知名大品牌企业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持续发展,其拥有一大批高素质人是关键所在。因此,中国企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构建人才高地,拥有优秀人群体。
根据品牌战略的要求和品牌竞争的实践经验,现代企业应当拥有三个不同层次的优秀人才一群体:
第一层次是善于策划、善于管理、善于指挥、善于团结全企业职工、驾驭全局的高素质的企业领导集体;
第二层次是活跃在管理部门,能够正确贯彻企业战略意图,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熟谙市场规律规则,认真发挥本部门职能作用,具有创新精神的技术和管理优秀人才群体,包括各类技术专家、营销专家、物流专家、理财专家、法律专家,特别是熟悉对外贸易和WTO游戏规则的专家;
第三层次是处在生产经营管理第一线的具有本岗位专业知识,熟练掌握本岗位操作技能,能够带领周围职工出色完成本岗位职责任务的各类能手,包括技术操作能手、营销组织能手、物流管理能手,电脑维护能手等等。
这三个层次的优秀人才群体的有机优化组合,充分发挥相辅相成的合力作用,将确保企业在品牌竞争中的人才优势。
(三)大力进行技术创新,防止品牌流失
世界级品牌最大的特征就是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是品牌之源,企业品牌的生命力以及在消费者中的感召力,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来支撑的。很多的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越来越明白,品牌的竞争能力与其技术的创新能力是成正比的。现在,人们的消费需求不再局限于过去的低水平上,人们在消费心理上体现出求新、求奇、求异的特点。因此,现在的企业不但要生产出性能优异、质量可靠的产品,更重要的是要不断提升产品档次,推出科技含量高、适应潮流的新产品。必须加大科研投入,密切注视世界产业新趋势,努力追赶甚至超过世界先进水平,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优、人优我变”,也就是要有领先一步的战略眼光。
无锡“红豆”品牌成为首批“中国驰名商标”、全国青年最喜爱的服装品牌之一。产品销路迅速拓展,技术创新是红豆发展的核心动力。靠着技术创新,无锡红豆企业成功实现了从“红豆制造”到”红豆创造”的成功转变。2007年,申请专利178件,同比增长52%,申请量位列无锡企业前茅。转化为产业化生产后,销售额达到20多亿元。同时,努力推进企业民主化进程。实行制度选人、竞争上岗,通过合理化建议,使红豆员工从“努力”工作到“聪明”工作,推出的高档女装进一步提升了红豆的品牌形象。与此同时,红豆培育的高科技产业也显示出强大的发展后劲。红豆投资8亿元的科技含量高的全钢子午线轮胎项目投产后一直供不应求,投资3亿元的二期工程又已动工 。
五、海尔的品牌战略
海尔集团是我国家电行业的特大型企业,拥有员工3万多人。产品有电冰箱、洗衣机、空调器、电视机、冷柜、多用展示柜、微波炉、厨房用具等40多个门类,8000余个规格品种,2002年品牌价值498亿元,为家电行业首位。
2003年12月,全球著名的战略调查公司Euromonitor公布了2002年全球白色家电制造商排序,海尔以3.79%的市场份额跃升至全球第二大白色家电品牌。2004年1月,由世界知名的财经媒体英国《金融时报》和全球最大的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公司举办的“世界最受尊敬的公司”排名揭晓,海尔集团再次位居中国公司首位。海尔的成功,是和它成功的品牌战略分不开的。
回顾海尔多年来的发展历程,在实施品牌战略,争创国际知名品牌的道路上,以下几方面是至关重要的:
(一)海尔的品牌标识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2/3/3 相关论文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