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价格:
4.高竞争性。高新技术产品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产生的,高新技术产品的目标、技术指标及性能价格比,必须到国际市场上去较量、去竞争。只有经受严酷的国际竞争的考验、挑选,才能生长出真正的高新技术产品。
二、国际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市场发展概述
(一)国际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市场发展的历程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在世界范围内广泛进行,国际市场对高新技术产品的需求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以美、日、欧为主体的一些经济发达国家纷纷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此争夺国际市场的控制权和支配权。
美国1983年提出了耗资高达1万亿美元、几乎包括所有高科技领域的“星球大战”计划,企图通过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方面对宇宙空间的综合开发利用保持其在21世纪政治与经济在全球的支配地位;90年代中期推出了新的“国家出口战略”, 强调加速全球经济及贸易的自由化和国际化,创造美国竞争优势,提高美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由于政府与企业的共同努力,美国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贸易一直保持较快增长。2000年,美国的高新技术转让占了其外贸出口额的18%,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据国际高新技术产品市场份额的45%以上,在国际市场上一枝独秀。21世纪初在日、欧等技术大国的追赶下市场份额有所下降,但2005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仍占世界市场份额的14.8%,2006年达到19.7%,始终保持其霸主地位。
日本是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的主要竞争对手。70年代,日本在大力引进国外技术的同时加强了自主开发,产业结构的重点转向知识密集型产业。80年代,日本确立了科技立国战略,高技术产业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1986年日本提出了与“星球大战”计划、“尤里卡”计划相对应的“人类新领域研究”计划,凸显了其发展高新技术的战略意图。从9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提出科技创造立国,从一个技术追赶国转变为科技依靠国。日本走了一条引进、学习、改进、创新到自立的发展道路,开发出许多在国际上抢手的高新技术产品,短短几十年出口额跃居第二位仅次于美国。
欧洲面对美国、日本高科技的严重挑战和欧洲市场将被美、日瓜分的严峻形势,欧洲18个国家集团于1985年提出“联合振兴计划”,即著名的“尤里卡计划”。欧洲空间机构1987年正式决定开发载人航天飞机计划。不久又制定了涉及信息、材料、环境、生命、人力资源等6个领域的总体规划。1994年建立以欧盟为核心囊括全部欧洲国家的“统一的大欧洲经济区”。欧盟在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同时,为增强在国际经济中的竞争实力,各主要成员国都在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尤其是德国、英国、法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令世界刮目相看。当今,在电信、航空航天、核电、制药等高新技术产品市场,欧洲已经成为美国最主要的竞争对手,欧洲高新技术产品的世界市场占有率也在稳步上升。
(二)国际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市场现状
1. 国际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市场以发达国家为主体
目前,全世界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仍以发达国家为主,2005年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全球市场份额的80%。2005年全球主要高新技术产业出口国占世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份额见下图:
如图所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世界份额前15名的国家中,发达国家占据了主导地位。
2.新兴工业化国家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得到高速增长
虽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市场以发达国家为主体,但比重逐年缩小,近年来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以及部分发展中国家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快,在国际出口市场所占的份额迅速增长。中国2007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已接近国际市场份额的20%,年均增长38%;新加坡2005年高新技术产业的出口已经占到世界出口份额的6.7%;韩国2006年IT服务产品出口额增长27.6%,带动软件出口额同比增长13%,达13.4亿美元;中国台湾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出口也呈快速发展势头,根据台湾市场情报中心2008年的数据,台湾企业提供了全世界约70%的芯片代工服务,约92%的笔记本电脑,70%的LCD面板,35%的服务器和34%的数码相机。台湾短短20多年已经在半导体、光电、PC、电子精密制造几大领域成为世界巨人。
(三)国际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市场发展趋势
1. 21世纪初,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进入结构调整时期
“9.11”事件后,发达国家经济普遍出现衰退,以美、日、欧为代表的电子信息等高技术产业受到影响,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度占总产值的额度呈现下降趋势,2006年世界主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国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占世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份额分别为19.7%、12.7%、8.3%、5.9%、5.4%。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经济滑坡严重,各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普遍呈负增长。世界产业结构面临重新洗牌及调整。
国际主要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指标比较 (单位:亿美元)
国 家 总产值 增加值 出口额
中国(2006) 5266.99 1261.19 2944.27
美国(2005) 15011.65 5681.29 2330.8
日本(2005) 4180.56 1613.42 1226.8
德国(2005) 1627.71 604.22 1375.5
英国(2005) 1291.11 456.96 828.41
法国(2005) 1518.51 426.77 696.73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数据2007年)。
2.世界经济重心向亚洲转移,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
近10年间,亚洲国家和地区克服了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跃居为全球经济发展最快和最具活力的地区,亚洲新兴经济体的GDP年均增速超过9%。2007年,中日韩、台湾、香港、东盟10国等亚洲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7万亿美元。中国和印度等新兴经济体业已替代日本成为亚洲经济发展的引擎,亚洲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地位正不断提高。同时高新技术产业也发展迅速,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等亚洲国家和地区在战后短短30年多年的时间就走过了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200-300年的工业化历程,并使高新技术产业及其对外贸易获得了飞速发展。韩国在近30年的工业化过程当中,高新技术产业成绩显著。目前韩国已是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的世界第四大电子产品制造国,也是继日本、印度之后的亚洲第三大软件大国;印度近10年来经济增长平均超过7%,在全球普遍陷入经济衰退的情况下,印度经济经受了世界金融风暴的考验,2008—2009年度的增长率为6.7%,为仅次于中国的“世界第二增长引擎”。其中最强劲的经济驱动产业就是信息产业和软件外包服务,全球软件外包市场在2006年总额仅600亿美元左右,而2007年印度的信息产业进出口总额就达到500亿美元。目前印度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软件生产国;台湾的电子产业已经形成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链,“集聚效应”独步天下。当今全球消费者手中的几乎所有高科技产品,包括各种最新的音乐播放器、智能手机、游戏机、PC等,都由甘愿匿名的台湾企业设计、研发、组装和出品。台湾拥有全球最大的芯片铸造厂、最大的EMS合同制造服务商、最大的笔记本代工商等等具有世界级竞争力的企业。2008年,英国《经济学人》智库(EIU)将台湾排在了全球IT产业竞争力排行榜第二位,仅次于美国。
三、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贸易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一)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贸易的发展历史
第一阶段:起步阶段(20世纪八十年代末~1998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速高,1992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为40.0亿美元,1998年为202.5亿美元,这阶段以31.7%的高平均增长率增长,但出口规模小。
第二阶段:发展阶段(1999年~2001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从1999年的247亿美元猛增长到2002年的678.6亿美元,年均增长32.5%,但这阶段进口增长比第一阶段更快,年均增长率为30.6%。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2/4/4 相关论文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