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价格:
台州发电厂建于1979年,是国家大一型企业,全国一流火力发电厂,浙江省主力火力发电厂,装有2台300MW、2台330MW和6台135MW机组,总装机容量2070MW,职工达到2000多人。台州发电厂有一套成熟的教育培训体系,建立了三级培训机构,共有107位基层技术管理人员从事培训管理工作,职工岗位操作技能以厂内培训为主,技能理论一般采取校企相结合的培训模式。近三十年来,台州发电厂先后向外输送了700多名优秀的生产、管理人员,被誉为“浙江电力系统人才培养的摇篮”。
本文阐述了企业培训体系建立的必要性,针对台州发电厂“上大压小”的现状,对职工培训工作提出新的观点要求。通过对台州发电厂培训工作的论述,分析了台州发电厂职工培训效果评估体系,对培训评估方式单调、评估执行力不强等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提出培训评估方式针对性、多样化以及建立三级培训效果评估长效机制等克服培训障碍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发电厂培训、效果评估、企业培训体系
【正文】
教育培训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一条重要途径,也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力的源泉。一个有效科学的员工培训体系的建立,需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找出企业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并持续加以解决。
一、企业培训体系建立的必要性
企业职工教育培训是提升职工素质和能力的重要载体和抓手,职工技能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一)企业培训体系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需要
现代企业的竞争从根本上讲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实质上是学习力的竞争,而学习力的竞争归根到底还是培训理念与培训体系的竞争。增加对人力资源不断的投资,加强对职工的教育培训,提升职工技能素质,使人力资本持续增值,从而能持续地提升企业的业绩和实现企业的战略规划。
(二)企业培训体系是职工实现与企业共同发展的平台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的不断前进,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提高素质也就成了必须面对的课题。提高人力资源素质需要通过人员培训来实现,培训可以让员工在知识、技能、态度、行为等多个方面取得不断进步,这为员工将来的发展和实现自身存在的价值是极为有利的。人不学习就会落后,企业给员工提供培训,就是为其创造有利学习、成长的环境。员工的能力上升了,企业的效益自然也会跟着提升。因此,培训是能够让员工和企业达到双赢。
企业培训体系满足了职工自我发展的需要,调动了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增强企业凝聚力,充分发挥了培训对于企业的积极作用。
(三)企业培训体系是自我不断完善的系统
企业的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培训制度、培训实施都可以通过培训评估来实现自我完善。企业培训体系经过对培训需求信息的分析,科学地制定培训方案,克服了培训计划和培训内容的盲目性,同时监控培训实施,纠正培训制度,评估培训成果,是员工培训再实施的重要保障。
二、台州发电厂职工现状分析
(一)机组发展、人员配置情况
1、机组规模、人员配置
台州发电厂始建于1979年,第一台机组于1982年12月23日投产发电,至目前共有6台135MW燃煤发电机组、2台330MW燃煤发电机组、2台300MW燃煤发电兼供热机组,总装机容量2070MW,投产以来,共发电1756多亿千瓦时,为浙东南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台州发电厂目前在册人员2061人(其中含集体工25人), 30周岁以下62人,30—40周岁706人,41—50周岁1024人,51周岁以上244人。其中十个生产部门97个班组共计1559人,科室后勤职能部门共计502人。大学本科及以上412人,大专819人,中专58人,中技高中470人,初中及以下(包括小学)277人。高级资格36人,中级资格212人,初级资格397人;技师42人,高级工522人。[注1]
2、135MW机组关停生产线员工面临转岗、分流的局面
根据国家“上大压小、节能减排”政策的要求,台州发电厂于2010年10月全部关停6台135MW燃煤发电机组。当前,原135MW机组的运行人员大部分经过培训转入300MW等级机组运行岗位,还有部分老员工也通过转岗培训进入检修维护队伍。
台电也有着一套相当成熟的人才培养经验,近三十年来,先后向外输送了700多名优秀的生产、管理人员,被誉为“浙江电力系统人才培养的摇篮”。但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信息化时代对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面对“上大压小” 新建台州第二发电厂按照4台1000MW机组的规模,需要从台州发电厂抽调600余人,[注2]这对台电的人力资源整体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大机组项目发展对员工技能素质提出的新要求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2/5/5 相关论文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