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价格:
所以,企业要广招各类人才,以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企业面向全社会招聘,吸纳良才,由非家族成员管理和经营企业已成为事实和必然,而且也惟有如此,才能更有效地利用企业的有限资源,去获得更好的收益。将内部提升与外部招聘并举,既要加强内部人才的培养,又要注意对外来人员的扶持,要唯才是用,不避亲疏,大胆放权,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3.建立人才激励约束机制
家族企业能不能持续发展,人才是关键。而企业能不能做大,取决于真正的人才有没有发展的机会。因此家族企业要建立人才激励约束机制,在物质上的激励是比较容易的,比如说工资、待遇、红包。但更重要的是精神激励,通过企业对他的帮助,让他做到以前不能做到的事情,给他机会和舞台,使他始终努力向上。同时,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奖优罚劣,不断推进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综合水平的提高。家族企业要采取科学的管理方式,综合运用多种与企业相匹配的激励手段,制订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建立客观公正的评价考核机制,培养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保证企业的长期稳定和发展。
4.建立人才培训机制
家族企业要实现长远发展,必须建立学习型企业,建立人才培训机制,提高企业经营者和主要从业人员的思想文化素质,完善知识结构,转变经营管理观念,更新思想,摆脱狭隘的小生产意识的影响,要进行有关政策法规、市场营销、人力资源、财务及管理决策等方面的学习培训、造就一批懂经营会管理、有头脑、具备良好综合素质的家族企业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同时培养企业员工良好的公众意识,不把企业当作私有物,在追求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注重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公共关系。
(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打造企业核心价值观
企业制度和管理模式上的“家族情结”,始终困扰着绝大部分的中国家族企业,我们不得不承认文化在中国家族企业制度转换中的至关重要的影响。我们在讨论中国家族企业家的素质不高、能量级不够、人格障碍、对家族以外成员的高度不信任等,其实,所有这一切都可以归因于文化因素。我们的家族企业一定要重视企业制度、文化的建设和实施,注重企业整体形象和整体竞争优势,有鲜明的企业理念和独特的企业文化氛围,让员工有强烈的归属感和敬业精神。要让所有员工意识到,企业不仅是企业家的企业,也是员工的企业,是社会的企业,企业要走向发展与壮大就必须自始至终强化这种意识——社会化,这是长寿企业的必然经历。
家族企业以及家族企业的经营者都是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生产和成长的,既从这种文体中汲取养分,又受到这种文化的制约和束缚。无论是制度安排还是行为模式,无不透出一种特定文化的底蕴。然而我们也必须看到,特别是当一种文化中的部分内容已经被证明了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满足不了一个民族强盛和发展的需要时,改变与演进的速度就会明显加快。文化影响着人的行为,人的行为也影响着文化。尽管家族企业家作为个体不可能去改变他所属的文化,但他却完全可以改变自己!企业老化并不是必然命运,如果能够给企业不断地注入新的活力,那么,企业就有可能永葆盛年。家族企业家的素质和人格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他们刻意地去追求更高的目标、不断地去战胜自我,那么家族企业家的素质和人格都会得到升华。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家族企业还是有可能自我完成企业制度转换,并有希望发展成为大规模的现代企业的。
(五)创新与实践相结合,找到适合本企业的发展方式
家族企业的发展趋势就是控股化、集约化。日本在20年代已完成家族企业控股公司的转变,以控股上市公司的方式经营,这也是资本社会化的选择。因此,一方面要充分汲取家长式管理模式灵活高效的优势,注意不断改进、总结和提高;另一方面又要在一定阶段果敢地抛弃旧的管理模式,大胆借鉴国内先进的管理经验,结合自身情况,大步迈向股份化、规范化,建立起适应企业发展的新型的现代企业科学管理模式。
当然,世上没有万能的管理模式,各产业有各产业的特点,各企业有各企业的价值链,管理模式因企而异。但总的来说,一种科学的先进的管理模式,必须是围绕着如何让企业保持良好的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这一核心目标展开和建立的,有明确的企业竞争战略和准确的市场定位,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结合实情进行详细的调研分析和系统论证,制订正确的长远规划和明确的市场目标。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告诉我们,企业在生命周期的某一阶段,必须经过“再生”才能达到成熟。企业的创立使得企业获得了第一次生命,但只有当企业得以脱离创业者的影响时才会获得再生和走向成熟。相比较而言,再生的过程,更为痛苦,时间也更长。对中国家族企业来说,这个再生过程就是企业的二次创业。由家族企业自身提出来进行二次创业、战胜自我,是需要相当的勇气和胆识的,但惟有如此,中国家族企业才有希望走向成熟和发展成大规模的现代企业。
参考文献:
1.郭凡生:《中国模式---家族企业成长纲要》北京大学音像出版社2009年第一版
2.文岗:《给中国家族企业开一剂药方》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年10月第一版
3.郭跃进:《家族企业经营管理》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年第1月第一版
4.何心展:《中国家族企业发展与创新》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年第6月第一版
5.应焕红:《家族企业制度创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第2月第一版
6.薛誉华:《企业发展新思维》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年6月第一版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