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价格:
总结这一实证数据分析,可知,广告费用、人力资本、制度因素、信息化程度等多方面因素,都对企业的销售收入有着明显的影响。进而,这些因素也会影响到品牌价值和品牌发展。
第五章 我国出口品牌的发展战略
结合上面的实证分析结果和国内外成功品牌的经典案例,应用品牌发展与制度因素、研发投入等因素相关的结论,我国出口品牌的发展战略应从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政府宏观政策
中国出口品牌的发展需要政府与企业的一致配合。正如上面的实证模型的结果所示,制度因素对销售收入有着很大的影响,过高的税收会减少企业的销售收入,降低品牌的价值。因此政府的各项政策对品牌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面对瞬息万变的国内外形式,政府审时度势的经济政策,能够确保了经济有条不紊的向前推进和国际品牌的稳速发展。相比我们的邻居韩国和印度来说,我们的政策对民族品牌保护得最少,我们的民众对民族品牌的支持和爱护也最少。所以生产微型车的印度塔塔集团能够收购美国著名的汽车品牌捷豹和陆虎,而韩国的LG和三星,从民族品牌成为国际品牌只花了短短二十年,和它们同一时期成长的海尔、长虹,至今还只是中国的民族品牌。一个国家就象大树,民族企业就是大树的根,只有根繁才能叶茂,大树才能健康成长。所以我们都应该爱护我们的民族企业,没有它们就没有我们的未来。我们对本土品牌的尊重更多一些,对他们的扶持和帮助更多一些,使这些品牌的创始人们能够得到更多的社会价值认同以及财富价值实现,让他们感觉到他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他们的背后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关注和支持,那么我们的民族企业就会有成为国际著名企业的可能,就会更加成熟、强大,能抵御各种外来风险,为我们的国家富强做出更大的贡献。
1、 以东部沿海地区为出口名牌建设的地区重点
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品牌建设起步早,出口竞争力强。以机电出口为例,东部地区是出口主体,中部地区份额小,但有一定的增长速度,西部地区出口份额小且增长相对缓慢。
2004年东部11个省市仍旧是出口主体且充分带动整体出口增长,出口额3132.9亿美元,增长42.7%,略高于整体增长,占比重为96.8%,出口净增额936.7亿美元,占出口净增额的97.6%,是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增长的主要力量。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前十名的省市全部位于东部地区,其中广东省出口(1297.4亿美元, 30%)仍遥遥领先于其他各省市,占比重高达40.1%,但因增速低于均值10多个百分点占比重有下降趋势;长江三角洲地区近年来发展迅速,在加工贸易的带动下出口增长活跃,江苏(579.7亿美元,55.5%)、上海(478.5亿美元,63.7%)和浙江(217.1亿美元,51.6%)增长都在五成以上,合计所占比重接近广东省,上升到39.4%;另外天津、河北和山东增幅也在50%以上,所占比重不断上升。中部八省虽然出口占比重仅为1.55%,但增长十分迅速,总体增幅达到45.4%,除黑龙江(80.9%)和吉林(59.9%)出口高速增长外,山西(49.5%)、安徽(47.3%)、江西(44.2%)和湖南(40.7%)也有超过40%的增长。西部地区出口额有限,占比重为1.57%,且增幅仅为18.1%,与东部、中部地区的差距又有所拉大,其中仅有贵州(90.9%)和内蒙古(51.4%)增长超过全国平均增幅,而四川、西藏和青海出口则有不同程度下降。
商务部评选出的2005-2006年度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名单中,从区域构成上看,入选品牌数量最多的六个省市依次为浙江省、江苏省、广东省、宁波市、福建省和山东省,基本与各地外向型经济发展状况和出口品牌建设水平一致。
出口名牌战略的主要目的是要培育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能代表和提升中国国家品牌形象的出口名牌,并通过出口名牌,积累品牌国际化的经验,带动落后地区的品牌建设工作。考虑到各地经济发展情况和出口品牌建设情况,要重点扶持那些有一定的发展基础,在国际上有一定竞争潜力的自主出口品牌,东部地区是出口名牌战略的重点地区。但要通过出口名牌战略,带动中西部地区的品牌建设,并结合国家西部大开发、东北大开发的措施,加强出口名牌的带动和辐射效应,加强对落后地区品牌建设方面的信息、资金、人才的扶持。
2、高度重视高新技术的出口名牌建设
(1)出口增长迅速
近年来,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2003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达到1103亿美元,是实施科技兴贸战略前1998年202亿美元的五倍多,年均增长40%。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全部外贸出口的比重,已从1998年的11%跃升至2003年底的25.2%。
(2)出口规模较大,占全国28.3%
2004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取得前所未有的好成绩:累计进出口总额超过3269美元,几乎是五年前,即2000年的一倍,其中出口更是突破了1600亿美元大关,达1655亿美元,比2003年增幅50%。进口1614亿美元,顺差达41.1亿美元。
(3)国有企业进出口全面缩减,三资企业强劲发展
近几年来,国有企业在高新技术产品贸易中的地位缓慢下降,出口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为8.5%,三资企业的发展势头相对强劲,三资企业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87%。
(4)对主要市场出口全面增长,部分发展中国家成为出口新的增长点
美国、香港、日本、欧盟、韩国是我国高新技术2004年出口前五大市场,在我国高新技术出口总额中占到近三分之二的市场份额。我国高新技术对这几个市场的出口的增幅都在20%以上。东盟、印度、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逐渐成为我国高新技术出口的新的增长点,对这几个国家的出口增幅都在30%以上。
(5)大宗出口商品增幅最大,主要商品出口单价全面提升
2004,作为最主要的出口大类商品,如重量≤10公斤的便携数字式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其他机器的零件、附件,手持(包括车载)无线电话机,液晶显示器,手持式无线电话机零件,数字化视频光盘(DVD)播放机,其他数字照相机,各大类商品除在出口绝对量、值方面实现较快增长外,出口单价也都呈现良好的上升势态。
我国高科技出口企业起步比较晚,品牌建设相对落后,但产品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成长性好,关系到我国的竞争力,又鉴于以上良好的进出口态势,今后要加大对高科技产业出口品牌建设的扶持。
二、增强出口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调整出口产品结构
1、出口企业在思想上要提高认识,加大研发投入
自主创新想要落到实处,第一出口企业在思想上要重视。目前,我国许多出口企业由于仅依靠数量扩张,产品雷同,附加值低,导致出口价格不断走低,利润不断减少。所以,对于出口企业来说,当务之急是要转变观念,树立创新意识,制定一个长远的出口战略规划。国家当前的目标是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过去“量大价廉”的粗放式出口已不被提倡,出口企业必须认清形势,转变观念,不要满足于当前低价出口和加工装配所形成的利润,要在研发上舍得投资,将利润的一部分作为研发资金,逐步实施高附加值的自主创新出口战略。
2、出口企业要做好消化吸收创新和集成创新
我国目前的国情是科技水平总体处于中等偏下。从我国的实际出发,自主创新应以消化吸收创新和集成创新为主。事实上,即便是发达国家如日本、德国、意大利、韩国等国也善于利用消化吸收和集成创新来提高竞争力。出口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后,不仅要利用它快速形成先进的生产能力,更重要的是掌握它的原理等关键技术环节,并在此基础上对引进的技术加以改进、完善。我国的家电、通讯技术等领域,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和集成创新效果明显,涌现了TCL、康佳、美的、华为、中兴等一大批典型。这些企业通过消化吸收创新和集成创新,拥有了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形成了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它们的成功经验是非常值得借鉴的。
3、企业要尽力自主开发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核心技术是指某业界或某领域同类产品在市场竞争中起关键作用的一种或多种技术。握有核心技术的企业通常会赚取高额利润,例如拥有CPU的英特尔。反之,靠购买技术来完成产品制造者则受制于人,利润空间有限。我国2006年制造业500强中,计算机及零部件制造业的平均资产利润率最低,为0.07%。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计算机及零部件制造业所需的核心技术我国尚不掌握,需要购买和支付使用费。所以,当涉及产品核心技术或原创技术时,若企业具有一定的技术基础,自主开发应为首选。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保持技术先进、获得自主知识产权。
我国的奇瑞汽车从开发自己的车型,到攻克汽车核心技术——发动机制造,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奇瑞建立了自己的研发中心,一口气开发出了18款发动机,排量从0.8升到4.0升,从三缸机到V8,从汽油到柴油,排放全部可以达到欧Ⅳ标准,技术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依靠自主创新,奇瑞的出口市场份额不断扩大,相继在俄罗斯、伊朗等地建设了合资厂,在委内瑞拉和巴基斯坦等地开展了客车装配业务,2006年更是与汽车巨头戴姆勒克莱斯勒(DaimlerChryslerAG)汽车公司合作,汽车将要出口美国等国。
4、加大管理创新和营销创新力度,努力开创自己的品牌
自主创新还应当包括管理创新和营销创新。在企业的基本价值活动中,包括材料供应、产品开发、生产运行、成品储运、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公司内部如果能对价值链的各环节进行有效管理,提高效率,同样可以提高自己的国际竞争力。沃尔玛的成功靠的就是管理创新和营销创新。作为目前全球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在1969年租用了IBM360型计算机进行货物配送管理,上世纪80年代初,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4/5/5 相关论文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