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价格:
(一)知识型员工的内涵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正由工业经济时代向信息经济时代转变。知识作为一种资源已经逐渐被人们所认可,“而知识的产生与应用归根结底离不开高效率和高素质的员工。也就是说,国家之间的竞争,企业之间的竞争,知识的创造、利用与增值,资源的合理配置,最终都要靠知识的载体——知识工作者来实现。” 彼得•德鲁克认为“知识工作者,指的是那些掌握和运用符号和概念、利用知识或信息工作的人”, 然而,随着时代发展,知识型员工的外延已经扩大到大多数白领,他们一方面能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提高工作的效率,另一方面本身具备较强的学习知识和创新知识的能力,所从事的是以知识和技术的应用与创新为主的活动。
(二)与一般员工相比知识型员工的独特性分析
知识型员工具有比其他员工更强的竞争性,管理者必须对企业进行适当调整, 把企业建成知识型企业, 并建立有利于知识型员工彼此进行合作的创造性方式。为此,只有充分了解及掌握知识型员工的特点,才能管理好知识型员工。总的看来,与一般员工相比,知识型员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具有较强的自主意识。由于知识型员工具有某种特殊技能,他们往往倾向于一个自主的工作空间,去做他们自己喜欢做的事,在企业中,他们一般不愿受制于他人,不愿俯首听命,任人驾驭。
2.具有独立的价值观。与一般员工相比,知识型员工更有一种表现自己的强烈欲望。他们为企业工作,并不仅仅为了挣钱,而是要发挥自己的专长、成就事业的追求、体现自己的价值。因此,他们热衷于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把攻克难关看作一种乐趣,一种体现自我价值的方式。
3. 具有较强的流动意愿。信息经济对传统的雇佣关系提出了新的挑战,对知识型员工而言,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适应竞争的需要。在信息经济时代,知识型员工的工作更多地依赖自身的知识,而不是外在的条件,因此,知识型员工往往具有较强的流动性。
4.乐于学习和更新知识。终身学习是知识型员工的特点之一。从客观环境看,知识和专业技能是保证知识型员工获得良好职业和发展机会的重要前提,随着信息经济的发展,专业领域知识的更新和发展速度加快,为避免知识陈旧而被时代淘汰,他们存在更新知识的外在压力。从主观意愿看,知识型员工对知识的认同和尊重、对事业的追求,都是他们主动学习、更新知识的动力。
5. 工作具有创造性。创造性是知识型员工最重要的特征。他们具有不断创新有用知识的能力。知识型员工从事的不是简单重复性工作, 而是在不完全确定的组织环境中充分发挥个人的技能, 应对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 推动技术的进步和产品的更新。
6. 工作过程具有不确定性,工作结果难以衡量。由于知识型员工的工作具有很大创造性, 且主要是思维性活动, 劳动过程往往是无形的, 而且可能发生在任何时刻和任何场所,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也没有确定的流程和步骤,因此,工作过程极不确定,对于一些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往往是多个知识型员工集体智慧和努力的结晶,衡量个人绩效比较困难。
(三)信息经济时代知识型员工应具备的素质
“素质”字面的意思表示能力和技能,具体而言,“素质是驱动一个人产生优秀工作绩效的各种个性特征的集合,它反映的是可以通过不同方式表现出来的个人的知识、技能、个性与内驱力等。素质是判断一人能否胜任某项工作的起点,是决定并区别绩效差异的个人特征。” 对企业而言,知识型员工作为核心竞争力资源,他们的素质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创新能力及发展。下面,结合Boyatsiz提出的素质洋葱模型分析知识型员工应具备的素质。
Skills 技能
Self-Image 自我形象
Social-Role 社会角色
Traits/Motives
个性/动机
Attitude 态度
Value 价值观
Knowledge 知识
素质洋葱头模型
由上图可见,素质包括动机或个性、自我形象与价值观、社会角色、态度、知识和技能几个部分。在这个模型中最表层的是知识和技能,由表及里,越来越深入,最里层、最核心的是动机或个性,是个体最深层次的特征,最不容易改变和发展。 对知识型员工而言,无疑,他们拥有比普通员工更具创新价值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但这些知识技能,普通员工也可通过后天学习获得,因此,知识型员工更为重要的素质在于其独特的个性和人格,比如:追求成功、不断挑战自我的动机;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通过建立明确的自我形象和价值观,客观评价自身;积极乐观的工作态度等。这些素质是大部分知识型员工固有的、深层的要素。具体而言,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具有成就动机,向具有挑战性的目标不断努力。正是这种追逐成就的动机驱使知识型员工不断地创新,不仅为自身的成长奠定基础,而且能够推动企业的进步。
第二,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知识型员工的工作通常是通过团队合作完成的,因而,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性对知识型员工而言不容小觑。在信息经济时代,由于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要求团队本身是一个开放型的不断学习的组织,如果员工不愿将自己的知识拿出与他人分享,会影响整个团队的进步。
第三,能够客观地评价自我,具有自信心。知识型员工在企业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但知识型员工要给予自己客观的评价,既不能高估自己的水平,又不能低估自己的能力。
第四,积极乐观的态度。知识型员工往往比一般员工要承受更大的压力,只有对待任何事情都抱有积极乐观的态度,才能缓解工作压力,使自己保持最佳状态来应对工作中的挑战。
三、我国知识型员工人本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由于知识型员工自身具有较强的自主意识、成就感、流动意愿,其所从事的工作具有创造性、工作过程具有不确定性、工作成果难以衡量,因而,对知识型员工进行管理绝非易事。目前,我国知识型员工人本化管理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一)人本管理的理念没有确立
所谓“人本管理”是指:把员工作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以员工的能力、特长、兴趣、心理状况等综合性情况来科学地安排最合适的工作,并在工作中充分地考虑到员工的成长和价值,使用科学的管理方法,通过全面的人力资源开发计划和企业文化建设,使员工能够在工作中充分地调动和发挥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增加工作业绩,为达成企业发展目标做出最大的贡献。 但我国一部分企业的管理者缺乏人本管理的理念,比如:对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为减少产品成本,严格控制员工费用的支出,此做法往往是以员工积极性和工作绩效降低为代价的,对于员工潜力的充分发挥也有很大的阻碍。根据调查,我国国有企业中30%以上的人力资本投资只是象征性地拨一点教育培训费,年人均10元以下,20%左右企业的教育培训费年人均10-30元之间,大多数亏损企业已经基本停止了人力资本投资。由于缺乏人力资本的积累,我国企业人力资本的增值能力十分低下。在亚洲15个国家工业效能排名中,中国总得分倒数第二,仅好于孟加拉国。我国平均每个劳动者创造的国民生产总值,只有西方发达国家的2%-4%。每年我国工业产品的平均合格率只有70%,不良损失达2000亿元,国有企业约有20%的员工人力资本的存量低于“临界点”,30%的员工的人力资本存量的产出与人力资本成本正处于“平衡点”附近。
(二)忽视员工的自主性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2/4/4 相关论文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