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价格:
除了让知识型员工参与决策之外,管理者还应当通过授权的方式委以重任。授权不仅是一个权力下放的过程,而且也是一种激励措施。有效的授权能够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使他们更多的参与到组织的运作和决策当中,增强责任感。对管理者而言,委以重任的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员工,如有必要,还要对准备授予权力的员工进行一定的培养,使之有能力承担将要给予的任务。只有这样,才能使员工产生主人翁意识,同时也使企业的竞争力不断提高。
(四)重新设计薪酬战略提高激励度
1.注重员工个体成长
知识型员工具有强烈的成就动机和自我提升愿望,因此,管理者要注重员工个体成长,为他们提供良好的个人发展通道可以产生强大的激励作用。比如加大培训投入,一方面可以提升员工素质,另一方面也使员工感受到企业对自己的重视,增强对企业的归属感。
2.设计薪酬战略
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健全的薪酬战略是吸引、激励、发展与留住人才的最有力工具。“理想的薪酬制度有三个目的:第一是提供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以吸引有才能的人;第二是确保组织内部的公平,也就是要做到员工的同工同酬;第三是奖励优良的工作业绩,利用金钱奖赏达到激励员工的目的。” 薪酬体系一般包括工资、奖金和福利三部分,但也可根据企业实际要求,制定员工持股计划。
工资是薪酬体系中相对稳定的部分。它能够提高员工努力工作的动机,降低员工离职率,减少培训成本、招聘成本,保证企业收益的增加。
福利是为了吸引员工到企业工作或维持企业核心人才的项目,包括:午餐费、养老金、医疗费、交通补贴等。一些大型企业非常重视福利在薪酬体系中的作用,比如:联想集团除法定福利外,还给予员工补充医疗保险、出国休假、带薪休假等福利措施。
奖金具有一定的弹性,可以与其他激励手段补充配合。对于知识型员工来说,奖金的物质奖励属性有一定的意义,但在奖金背后的精神激励往往有更大的意义。
股权是指根据协议规定,成为公司的股东,拥有公司的股票,享有公司的剩余索取权,将个人利益与公司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对于企业所有者来说,为了充分激励管理者和专业人员,往往采用股权分享的方法来留住人才。以微软为例,“在微软工作5年以上的员工,很少有离开的。一项统计资料表明,1995年美国IT业的员工流动率是20.6%、美国所有公司的员工流动比率是16%,而同期微软的流动率只有8.7%,在这其中,股票期权可谓功不可没。” 员工持股计划的发展越来越国际化,在我国的企业改革中,尤其是国有企业改革,一直都有员工持股的试点,这些企业中,员工体现出较强的自主意识和参与的主动性,完善了企业的经营管理。
(五)强化沟通提高知识型员工彼此间的协作
随着信息传递速度加快,企业管理愈加复杂,在一个组织中,信息沟通有其不可或缺的存在价值。管理层与管理层、管理层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都需要沟通来传播信息、交流思想。因此,作为管理者,首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加强信息沟通。
1.减少管理层次扩大管理幅度——应对自上而下的信息流
所谓自上而下的信息交流,主要是指政策、命令和要求等信息由上至下传递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在自上而下的信息交流过程中,应适当减少管理体系中一些不必要的层次,同时扩大管理幅度,在组织内各部门和不同层次人员之间,通过一定的沟通工具建立高效的信息沟通网络,确保企业内能顺畅地沟通各种信息,为全员充分参与创造条件,使高层的方针政策能快速传递到企业各处。
2.开放式的沟通渠道——应对自下而上的信息流
自下而上的信息交流主要是指报告、请求、意见等由下至上传递到企业的管理部门。较之自上而下的信息流,这种沟通容易出现阻塞,员工的请求或意见有时难以抵达相关的管理部门,一旦这种沟通渠道问题频发,就会引起员工对企业领导的不满。因此,应构建开放式的沟通渠道,使员工的请求或要求能尽快得到回应。美国卡斯特钢管公司的管理人员为了保持信息沟通渠道的通畅,采用了开放式的沟通渠道,同事间都以“家庭成员”互称。正如一位员工所言:“我知道,我可以和他们任何一个人进行交谈,无论他们是公司的领导人,还是医务部门的领导人,或是其他什么人,这里总会有人愿意认真听你的问题,并愿为此而做些事情”。
3.定期组织联谊活动——应对横向信息流
横向信息流,也成为称为平行信息流,是指组织内部平行管理层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沟通的具体形式有:部门会议、协调会议、例行的培训等。除此之外,管理者还可以适当的考虑举办联谊活动等非正式活动,增进员工之间的相互了解,为企业营造一个宽松有序的工作氛围。对知识型员工而言,他们更渴望通过灵活有效的方式达到沟通的目的,定期组织联谊活动在某种意义上也符合知识型员工的需求。
(六)利用知识管理实现知识共享
1.创建学习型组织
如上文所述,终身学习是知识型员工的特点之一。目前,大部分企业都很重视员工培训,比如:韩国的SK集团,由一个纺织品工厂发展成为一个涉及能源、电讯、燃气、海运等多各领域的大型集团,与其人才管理制度密不可分,SK集团采用了“工作中培训”和“自主性学习”两种教育制度,为职员的短期海外研修、公司内部职业培训等各种教育训练项目投入了巨资。因此,在知识型员工更加注重个人成长的需要前提下,企业应该注重对员工的人力资本投入,健全人才培养机制,为知识型员工提供受教育和不断提高自身技能的学习机会,从而具备终身就业的能力。
2.创建知识共享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知识管理的有效手段,在实施知识管理过程中,一方面要鼓励员工愿意贡献自己的知识,另一方面还应为员工共享知识创造一个便利的环境。企业中,有的知识型员工拥有丰富的知识,但他们认为知识就是财富,拥有知识才能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因而不愿自己的知识被人共享,或者是企业的客观条件不允许实现知识共享,这样不利于企业技术的创新。因而,企业管理者应努力创建知识共享的企业文化,一方面使知识型员工愿意将知识与他人共享,另一方面为知识共享创造有利的平台。
结论
信息经济时代,知识是企业的战略资产,企业是一种知识整合系统或是创造、传递和运用知识的组织。所以企业是否拥有创新知识就成为推动企业提高生产率、提升并创造连续竞争优势的源泉。作为知识和科技“承载者”的知识型员工,尤其是他们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成为了企业真正的财富。知识管理理论从理论高度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了方向,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应从企业实际出发,灵活运用知识管理理论,对当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牢牢把握知识型员工的特点,具有针对性的采取有效措施,从而激发知识型员工的创新能力以及对企业的认同感。实现企业长久的进步发展。
参考文献:
[1]、[2]、[5]彼得•德鲁克:《后资本主义时代》,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年版,第18页、第22页、第45页。
[3]詹姆斯•昌佩、尼丁•诺利亚:《管理的变革——企业管理最先进观念的转变》,经济日报出版社,1998年版,第3页。
[4]王德禄等:《知识管理:竞争力之源》,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5页。
[6]潘宏锋:《知识管理及其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硕士学位论文,第19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