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价格:
(四)健全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结构是权衡企业各利益相关者权利责任的制度,其目的是现实公平与效率的整合,利益相关者之间的长期合作是有效的企业治理结构的基础。因此,多方利益相关者介入公司治理能有效地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在这种策略下,我国上市公司进行了大范围的产权制度改革,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的。法人持股增加、国有股减持、员工持股都被有效的运用,公司治理结构得到一定的完善。引入更多其他主体的利益相关者进入企业的董事会和监事会,让他们承担监管责任,例如引入员工代表、债权人代表、外部董事和监事等。完善中小投资者的累积股票权和委托投票权制度,形成对大股东的约束,以切实保障中小投资者公平获取信息资源的权利,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同时要建立对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有效约束机制,规范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行为。中国证券会应在持续监管中继续推动《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和独立董事制度的实施,进一步完善独立董事的激励约束机制、独立董事的聘任制度等相关配套规章制度。加强对独立董事的管理,强化内部审计的作用,提高内部审计的有效性。上市公司董事会应设立主要有独立董事组成并担任负责人的审计委员会,全面负责与公司审计有关的事宜。推行职务不兼容制度,减少董事会与高管层的交叉任职,增加外部董事和独立董事的比例。充分发挥监事会的作用,加强监事会的监督功能,建立完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加强学习、培训和改选,改善监事会成员的知识结构,提高监督技能;监事会中应该更多的引入外部独立监事,监事会成员要保持独立性,对公司事务享有足够的监察权。
六、结语
信息披露制度是公正的基础,也是证券市场乃至整个资本市场的基石,它的完善关乎牵涉到资本市场的发展能力。由于中国的资本市场还处在发展完善的阶段,暴露出来很多的问题,其中很大程度都涉及到信息披露制度。我国的证券市场是一个刚从新兴市场向成熟市场过渡的市场,与有几百年历史的成熟市场(尤其是美国市场)相比有较大的差距。因此,许多国外的研究成果无法移植到我国进行实质性操作。信息披露制度创新应体现中国特色,这是由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现状所决定的。我国应当首先确立改进我国信息披露制度的基本思路,进而从法律制度、相关部门监管、公司自身以及社会公众等层面进行制度创新与完善。
引文注释:
(注1)张忠军:《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制度的理性分析》,《金融法苑》1999年第12、13 期合刊, 第56页。
(注2)李东方:《证券监管法律制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版,第89页。
(注3)余芸春:《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建设》,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03年,第18页。
(注4)梁云生:《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理论基础》,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第4页。
(注5)上海证券交易所研究中心:《中国公司质量报告(2008):透明度与信息披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版,第26页。
(注6)鲁道夫. 希法亭著,福民等译:《金融资本——资本主义最新发展的研究》,商务印书馆1994年第1版,第43页。
(注7)“私人(Private)”公司通常是制造业中的家族企业。这些公司从业主自身资本和公司的利润中就可以获得资金来源,而无需对外筹资。而公众公司由于其对资本的大量需求,必须向社会公众筹集资金,从而向社会公众承担了更多的责任;
(注8)孙著萍、谢瑞峰:《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问题、成因及对策》,《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第21期,第60页。
(注9)王远明:《略论上市公司信息公开法律制度》,《政法论坛》1998年第3期,第57页。
(注10)《中国股市重大违规事件不完全记录》,《财经》2001年第1期,第26页。
(注11)毛志荣:《信息披露违规处罚实际效果研究》,深圳证券交易所综合研究所,2002年,第32页。
参考文献:
1.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中国证监会网站 www.csrc.gov.cn,2007年。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国证监会网站 www.csrc.gov.cn,2005年。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国证监会网站 www.csrc.gov.cn,1999年。
4.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国证监会网站 www.csrc.gov.cn,2005年。
5. 范健、王建文:《证券法》,法律出版社,2010年第2版。
6. 江平、李国光:《最新公司法条文释义》,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年第1版。
7. 李东方:《证券监管法律制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版。
8. 梁云生:《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理论基础》,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
9. 鲁道夫. 希法亭,福民等译,《金融资本——资本主义最新发展的研究》,商务印书馆,1994年第1版。
10. 马连福、赵颖:《国外非财务信息披露研究评述》,《当代财经》2007年第7期。
11. 毛志荣:《信息披露违规处罚实际效果研究》,深圳证券交易所综合研究所,2002年。
12. 潘杭均:《中外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比较研究》,同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13. 上海证券交易所研究中心:《中国公司质量报告(2008):透明度与信息披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版。
14. 孙著萍、谢瑞峰:《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问题、成因及对策》,《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第21期。
15. 屠光绍:《上市制度:比较与演变》,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16. 王远明:《略论上市公司信息公开法律制度》,《政法论坛》1998年第3期。
17. 余芸春:《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建设》,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03年。
18. 张忠军:《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制度的理性分析》,《金融法苑》1999年第 12、13 期合刊。
19. 《中国股市重大违规事件不完全记录》,《财经》2001年第1期。
20. 周婷婷:《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现状分析》,《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年第2期。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