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价格:
(一)商标的注册数量逐年增加
1985年前我国的商标主要都是为国外企业注册,以及国有专营外贸企业为出口的需要而在工商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注册的,平均每年的商标申请注册量只在2万件左右。自从1983年首次颁布《商标法》后的国家推行改革开放,国家主管机关意识到不仅外销出口需要商标,国内市场也需要推行实施商标,1985年开始,全国的各级工商管理部门统一以行政命令手段要求并鼓励全国各地的国营企业、集体企业、乡镇企业进行商标(核转)注册,于是1985年的全国的商标申请数量达4.92万件,比1984年增加了近70%的申请量。根据国家商标局的统计数据,截至到2006年底中国已注册商标的总量已经达到近276万件。仍在继续不断迅速增长的申请注册量,已经开始使我国的商标资源出现稀缺的迹象。
(二)优秀民族品牌走向世界
拥有自己的品牌,一个企业才拥有进入世界市场的通行证。日本从品牌做起,进行了30余年不懈的努力,逐步使欧美发达国家和全世界接受了“日本制造”。丰田、本田、索尼、松下、东芝等,成为家喻户晓的全球品牌。韩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倾尽国力培育大企业,现代、三星、LG等品牌不断向世界发出强有力的信息,逐步为世人所认知和接受。
二十一世纪,品牌无疑已经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面对全球化国际市场,是否拥有中国自己的世界名牌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为全世界所瞩目,涌现出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品牌。
(三)企业对品牌战略提高重视
由于当前国际市场生产力已经处于过剩状态,所有开放市场经济国家都不同程度地进入了买方市场,市场竞争的环境、手段与过去相比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种新情况下,企业取胜的主要手段已不再单纯以产品本身来竞争,还包括品牌的竞争。可以说,未来国际市场竞争的主要形式将是品牌的竞争,品牌战略的优劣将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出奇制胜的法宝。
事实上,许多世界知名企业往往都是把品牌发展看成是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优先战略。可口可乐、百事可乐、麦当劳等等无一不是先从抓品牌战略开始的,创立属于自己的名牌产品,并把它作为一种开拓市场的手段,最终占领市场。而且名牌的综合带动作用十分巨大,外向度也相当高,所以往往是一个产品的牌子创立后,逐渐形成一个系列并带动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国际市场竞争已日趋激烈的今天,企业有没有建立自己的品牌战略,企业有没有自己的品牌,品牌形象如何已变得十分重要。
三、我国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存在的问题
(一)品牌意识薄弱,忽视品牌质量
中国许多企业忽视品牌创立,思想仍旧停留在产品观念上。中国无可厚非的成为制造业大国,但也是无可争议的品牌弱国。大部分企业不愿意花时间和资源去塑造自己的品牌,认为做品牌是个漫长过程,只顾着眼前利益贴牌生产,造成企业只能赚取少之又少的加工费。还有许多企业无视技术在产品创新中的作用和意义、无视市场导向、无视营销策划和市场推广,他们生产出来的只是“产品”这些产品在市场上能够被消费,也仅仅只是因为它们具有某种“使用价值”。他们没有任何品牌运作和品牌运营的理念,不知道建立品牌声誉和品牌特性的价值与意义,在一定的意义上成为制约我国企业品牌建设的障碍。
质量是品牌的基本立足点,是品牌的生命。品牌本身的质量和体现质量是品牌质量的综合体现。这两者之间是不可分割的,品牌本身的质量是由品牌产品质量所代表,而品牌体现的质量则是由顾客消费品牌所获得的感受或体验来表示。二者的有机相结合直接为品牌质量的高低做了决定。我国有的企业品牌昙花一现,大部分未能持久挺立,更多的是因为对于质量的重视程度不高而造成。许多企业在创业初期非常注重质量求生存,但随着产品的生产规模日益膨胀,他们的注意力就慢慢游离了质量这一核心。有的为了扩大销量经常进行促销,而促销太频繁是对品牌的贬值。经常性的促销会给人价格不真实的感觉,消费者更愿意等到促销时才去购买你的产品,一些忠诚的消费者也会因为感到受欺骗而放弃这个品牌。
(二)品牌定位不准,品牌形象朝令夕改
一个独一无二并且最有价值的部分,一般表现在一个品牌的核心价值上,即品牌的精髓。诺基亚的核心价值是“科技以人为主”,其不断推出新产品及以人为本的设计来打造高科技形象。保持品牌形象的统一,全力维护和宣扬品牌核心价值,这已成为国际一流品牌的共识,是创造百年金字招牌的秘诀。反观国内的多数品牌,一般不存在对品牌核心价值的定位,广告较随意,品牌形象也是朝夕令改,宣传的主体月月翻新、年年变换,成了信天游。虽然大量的广告投入能促进产品销售,但几年下来会发现品牌资产没有得到有效积累。例如浙江纳爱斯集团的驰名商标“雕”牌洗衣粉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凭借优异品质和提出的一句广告语“只选对的,不选贵的”,成为国内日化产品市场洗涤行业的佼佼者,也成为大众消费人群最喜爱的洗涤类产品之一。当人们提到洗衣粉或者肥皂,都能够迅速联想到“雕”牌。2001年,纳爱斯集团推出“雕”牌牙膏,试图以“雕”牌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带动新的增长点。然而,由于驰名商标对固定产品范围有所限制,“雕”牌牙膏遭遇查封,同时以“雕”牌冠名的牙膏更产生了一种不利的影响,消费者总认为牙膏中含有洗衣粉成分,因此,“雕”牌牙膏的销量一直不尽人意。
(三)缺乏有效的组织体系与环境
战略只有依靠有效的组织体系与环境去执行才能掷地有声。企业如果要真正制定贯彻执行品牌战略,应该将品牌管理组织上升到企业组织构架中的最高层次,应由企业精通品牌战略管理的总裁或副总裁应该亲自挂帅,协同企业的研发、生产、财务、销售等各个部门紧紧围绕品牌战略展开工作。例如,宝洁、强生等跨国公司的品牌战略制定是CEO们的核心任务之一,这些企业的总裁(副总裁)大多出身于品牌经理等职位。国内许多成功企业,如海尔、蒙牛、娃哈哈等的总裁们也无一例外的将品牌作为企业的头等大事来抓,这是这些成功企业打造卓越品牌的根本保证。
然而,在本土企业中,真正发挥品牌管理组织应有作用的凤毛麟角。据统计,目前我国有80%的本土企业没有建立内部专门的品牌管理组织机构,大部分企业还停留在西方国家20世纪50年代的品牌管理水平。许多本土企业由销售总监、广告经理代行品牌管理之职。然而,销售总监往往只关注年度销售目标,广告经理则醉心于广告创意、营销策划等战术工作。有些企业虽然设立了品牌经理一职,但大多设在市场部之内,实际只是起到广告宣传等层面的作用。这种现状导致企业品牌管理很难在品牌核心价值确定、忠诚度培养、品牌延伸、产品开发等战略层面发挥作用,更谈不上调动生产、研发、销售等各方资源为品牌战略服务,而这些恰恰又是打造强势品牌的重要环节。
(四)缺少品牌文化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2/4/4 相关论文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