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价格:
1.风险暴露不够充分。在商业银行信息披露中,风险信息是最为重要的。从巴塞尔委员会提供的披露建议看,银行应披露包括:市场风险、利率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等信息。对这些披露,既要有定性的信息,也要有定量的信息。但从我国商业银行公布的信息看,对风险信息的披露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其公布的财务报告中定性风险披露较多,定量信息揭示不够。
2.资产负债表外项目的披露不充分。表外项目主要有或有负债、承诺和衍生金融工具。随着商业银行业务的不断创新,其表外业务日益膨胀,给银行带来巨大利润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风险。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和巴塞尔委员会对此作了专门的规定。但是,目前我国关于衍生金融工具等表外项目的信息披露规定还不全面,难以反映银行因此可能承受的风险。
3.信息披露失真。近年来,会计信息失真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在银行业也同样存在信息严重失真现象。利益的驱动是会计造假的原动力。另外,现代企业资本结构的“缺陷”,即所有者与经营管理者的分离,也使会计造假成为可能。
三、进一步完善我国上市银行业信息披露制度的对策
1.遵循新巴塞尔协议的核心原则,稳步推进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改进工作。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在经营规模、业务发展、管理技术等方面差异较大,从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出发,按照巴塞尔协议的核心原则、采用渐进方式稳步推进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改进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包括采用核心披露与补充披露相结合的方式,并针对不同发展水平的银行提出不同的披露要求等,从而既切合实际、又稳中有进,最终可达到信息披露的完全对称和市场纪律的客观公正的要求。
2.规范信息披露的基本原则,突出强调真实性。规范信息披露的基本原则是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工作的基本出发点。要充分发挥审计的功能,一要审查资产负债管理的有效性和真实性,主要对流动资产、固定资产、长期资产、无形资产、流动负债、长期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等项目进行审计,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质量,盈亏状况,尤其是对资产负债比例的高低、流动资产比例的大小、支付能力的强弱、信贷资产质量状况优劣等主要指标做出准确的审计判断,了解资产负债表上所反映的各项资料是否真实可靠。二要审查损益的真实性,对商业银行是否严格地执行国家和行业的有关法律、法规进行严格核算,包括对营业收入与支出、成本费用和损益等项目进行审计。三要审查有价证券业务的合法性、真实性,尤其要审查代理股票买卖业务的操作是否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四要审核会计报表填列的真实性、合法性,重点审查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是否真实、规范,有无隐瞒、虚报等人为调节数据的现象。五要审查法定准备金制度和存贷款利率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包括:存贷款利率是否正确、真实,有无为扩大存款而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等行为。六要审计与评价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制度,首先要对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有关的规章制度,包括授信业务、资金业务、存款及柜台业务、中间业务、会计业务、计算机信息系统等是否完善、有效进行评价。
3.强化监管当局的信息监管作用,建立监管信息系统。由于我国目前金融市场尚处在发展初期,市场结构、投资品种和监管技术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因此必须强化监管当局的监管作用,通过建立有效的监管信息系统,以弥补公开信息披露的不足,这对减少金融体系风险、强化金融市场纪律是有必要的。
4. 强化金融市场纪律,正确处理好信息披露中的各种关系。商业银行在规范和完善信息披露的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好以下关系,例如公开与保密的关系,简单与详尽的关系,法定最低披露义务与自愿披露责任的关系,市场需求信息与监管需求信息的关系,政府监管与民间自律的关系,国际惯例与各国国情的关系,等等。只有这样才能使信息披露的程度和水平得到社会、市场和监管部门的共同认可,并将信息披露工作的复杂程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5.运用现代科技成果,完善和创新信息披露手段。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披露实践将逐步由单一的以纸张介质的信息披露过渡到以纸张和网络媒体并用的新阶段,以实时披露替代定期披露,以个性化信息披露替代通用型信息披露,以组合分析型数据披露替代单一的财务指标数据披露,带给市场上各类信息使用者一个全新的感受。
引文注释:
(注1)张中平 刘巍:《浅议完善我国上市银行信息披露的监管机制》,《金融会计》,2008年第9期,第29页。
(注2)巴曙松 等:《上市银行信息披露:国内外文献综述》,《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5年11月第3卷第6期,第39页。
(注3)黄志军:《商业银行内控制度缺陷问题初探》,《生产力研究》,2009年第8期,第50、51页。
(注4)杜晓荣 李晗:《我国上市银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中国财务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2009年7月1日,中国财务学会第十届年会。
(注5)郭广平:《我国上市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制度缺陷及完善》,《法学研究》,2007年8月号,第131页。
(注6)蒋建华:《论金融审计对商业银行信息披露质量的监督》,中国审计教育网,2007年1月3日,
参考文献:
1.符启林主编:《中国证券市场十年著名案例评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
2.李明辉、王学军:《上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金融研究》2004年第5期。
3.曹代福、陈浪南:《国有商业银行信息公开披露研究》,《投资研究》2004年第11期。
4.胡正衡:《我国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的改进方向》,载于《中国金融》2004年第15期。
5.张兴胜、胡婕:《国际银行业信息披露制度研究》,《金融论坛》2005年第8期。
6.冉勇、钟子明:《银行信息披露制度与银行系统稳定性研究》,《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第10期。
7.张炜 等:《银行改制上市法律问题与规制比较》,法律出版社,2006年2月,第1版。
8.钟伟、徐建炜:《新巴塞尔协议对中国银行业信息披露的启示》,《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9.潘功胜 等:《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年9月,第1版。
10.上海证券交易所研究中心 编:《中国公司治理报告(2008):透明度与信息披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10月,第1版。
11.证监会公告[2009]34号——关于做好上市公司2009年年度报告及相关工作的公告。
12.李伟:《我国上市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制度研究》,《江西社会科学》,2009年第3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