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价格:
首先是部分公司上市前的招股说明书的过度包装,财务报告的严重失实,通过寻租行为获得上市资格;二是虚假陈述和利润操纵行为严重。有的上市公司运用不恰当的会计处理方法,粉饰财务信息,虚增利润,骗取股东和社会公众的信任。天津磁卡在2002年盈利无望的情况下,大幅对应收款项计提坏帐准备,加大坏帐计提本无可厚非,但这成为了天津磁卡操纵利润的一种手段。在2003年4月28日,天津磁卡公布了2002年年报,公司对应收款项计提了1.29亿元的坏账准备。然而仅仅一天之后,公司在4月29日便又宣布由于公司应收款项的可回收性很大,应收款项提取坏帐准备的方法由帐龄分析法更改为余额百分比法。于是,2003年天津磁卡凭借更改计提方法,将已经计提的1.07亿元资产减值准备转会,从而达到了盈利的目的。
三、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不力
我国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进行监管的部门主要是证监会、沪深交易所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其中,证监会享有最广泛的权力,是最权威的监管者;交易所处于一线监管的地位,权限较为有限;中注协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管是间接的,是通过对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督和管理来实现的。.近年来,虽然证监会对信息披露监管的力度在不断加大,但信息披露违规事件却屡禁不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证监会和证券交易所监审不力。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和证券交易所是证券市场最主要的监管者。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招股说明书的信息披露是最为详尽、全面的,应该最容易从中发现问题。但从经查处的案例来看,不少公司在招股说明书中就已疯狂做假。交易所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管主要是在持续披露阶段,对于持续信息披露的载体—定期报告和临时报告的审查,交易所相当一段时间里采取事前审核的办法。以目前交易所的人力、物力,尤其是对定期报告,在各上市公司定期报告相对集中的几天时间内,认真地审核是很难做到的。
(二)信息使用者对上市公司信息的忽视
上市公司信息的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以及政府机构等。不同的信息需求,会对信息失真表现出不同的态度,也从各个侧面影响着信息的质量。先从投资者角度看,我国目前的证券市场不规范,中小投资者对信息是否真实并不看重,股票收益的结果才是最重要的。其次,作为企业主要债权人的银行对信息失真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一般来说,在贷款发放之前,银行对申请贷款的企业信息的真实性较为关注,对各项财务指标进行了较为严格的审查和可行性研究,因为这直接关系到贷款的安全性和收益性。但在贷款发放后,债权人对信息的真实性显然不如发放贷款前那么关注,这也诱发了信息提供者提供不真实的信息。第三,从宏观经济调控方面,各级政府对信息的真实性要求不同。中央政府担负着调节社会经济运行、管理国民经济的任务,需要企业提供真实的信息,而地方政府为了本地区的利益,为争取尽可能多的上市公司指标或为保证已上市的公司不被退市,对虚报及虚夸采取纵容态度,也是造成信息虚假的原因。
(三)注册会计师协会的监管没有发挥更好的作用
尽管我国的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体制正在不断理顺,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和提高,但与我国蓬勃发展的证券市场需求相比,尚存在不小的差距,行业监管体制也有待进一步理顺。目前,我国的注册会计师监管体制倾向于美国模式,在行业自律机制薄弱的情况下,采用此种模式有助于提高监管的效率。但由于我国市场经济还不发达,条块分割依然存在,地方政府为谋求地方经济利益,通过对地方协会的控制,介入注册会计师行业市场管理,削弱了行业自律监管体系的权威性。当前注册会计师行业却存在许多发展障碍,一是注册会计师行业存在执业质量低,职业道德差的问题,部分会计师事务所片面追求创收,忽视和放松执业质量与职业道德,不按审计准则和行为规范的要求来收集审计证据、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和编写审计报告,有的还出具虚假报告,与客户共同作弊,败坏注册会计师声誉,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形象;二是由于审计费用由被审计单位支付,为与客户保持长期的关系,注册会计师有可能失去“超然”立场,丧失审计过程中的独立性。
四、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治理
(一)大力发展多样化多层次的投资结构
我国需要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相对于个人投资者,机构投资者拥有较完备的专业知识及获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强大能力,由于受过专业训练,他们通常使用先进的模型和方法进行决策,对公司报告的认知程度一般高于其他群体。因而他们对信息的需求更加明确,也更加强烈。同时,机构投资者本身的组织化程度较高,易于形成有效的信息需求群体。所以,我们应该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允许养老基金、退休基金入市,解决券商融资问题,扩大机构投资者规模。我国需要成立投资者权益保护组织,该组织要能提供专业分析师的服务,带动投资者进行理性投资的同时,并可代表投资者反映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信息需求意见,监督信息供给的质量等,这一组织可以由后面建议建立的中小投资者保护协会担当。此外,提高投资者的素质也刻不容缓。上市公司的利润操纵、虚假披露很容易“骗”过投资者,尤其是个人投资者,正是因为个人投资者的知识结构层次偏低,投资专长缺乏,所以他们的抗风险能力有限,从而也导致了他们的投机行为,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信息需求的内在动力。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对投资者的教育,提高其市场信息识别能力。建议政府监管机构内部应专门设立投资者教育部门,常年传授投资知识、投资经验、投资技巧、报表分析等,指导投资者通过不同方式督促上市公司增加透明度,提高投资者对市场的认识,告知投资者权利及保护途径等。
(二)健全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
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缺陷是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为此,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1.健全董事会,并建立独立审计委员会制度
独立审计委员会主要由公司的非执行董事和监视组成,它应独立于公司管理当局之外,负责对公司经营和财务活动进行审计监督,并拥有聘请注册会计师的决定权,以保证注册会计师应具有的独立性。
2.加强独立董事监督的权力
独立董事独立于公司的管理和经营活动之外,在公司的重大问题上做出自己独立的判断,他既不代表出资人(包括大股东),也不代表公司管理层,能更有效监督会计信息披露,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会计信息披露失真问题。
3.提高监事会的权威性
监事会是上市公司内部的监督机构,其主要职责是监督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因此,应通过提高监事会成员的素质等手段来加强监事会的职责,从而有效的发挥监督作用,提高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
4.完善上市公司业绩评价体系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3/4/4 相关论文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