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价格:
2、国际市场的多样性,决定了我国中小企业必须学会参与竞争,在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的经营之策。当前,世界经济动荡,受美国金融危机影响深刻,行业重塑与产业调整的步伐加快,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中小企业适时制定参与国际市场的策略,将为企业自身的发展寻求更大的空间。
3、国际市场的趋利性,决定了我国中小企业参与竞争,就有获得成功的可能。据了解,我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三五年,但许多进入国际市场的中小企业在追逐利润与壮大自我的过程中,却赢得了长足的发展。
4、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可为我国中小企业获得更多的优惠政策。目前,我国的税收政策是鼓励企业将自己的产品参与国际竞争,当自身的产品出口后,国家将先前征收的17%的增值税,退还13至15%给企业,作为外销产品的激励。
二、我国中小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优势与劣势
我国中小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之一。在中小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前,应当首先分析我国中小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优势与劣势,至少要分析本行业的中小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优势与劣势,做到有备无患。
(一)我国中小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优势
1、中小企业的比较优势
不容讳言,在常态情形下,大型企业往往集中了规模经营、人才众多、管理经验和科研信息等方面的竞争优势,但我国当前大型国有经济企业中广泛着存在着套用行政级别、经营机制不活、组织经营与管理效力不高的现状,大型企业的前述优势并未得到较好的利用,与此相反,许多中小企业股本结构单一、经营机制灵活、管理层次简洁、政令上通下达,这使得它的信息传递比较及时、准确、快捷,从而练就了对市场灵敏的反应能力,逐渐形成了“船小好调头”经营优势与见缝插针的拾遗补缺的特点,为其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了特有的优势。
2、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的优势
在由传统经济模式向现代经济模式转变过程中,我国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依然集中在技术含量较低的劳动密集型的传统行业中,这一方面与我国劳动力资源相对充足相适应,另一方面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倒也成为这些中小企业经营优势中的很重要的方面。以纺织行业为例,我国纺织行业的劳动力成本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仅占美国的4.8%,法国的4.4%,意大利的4%(注7)。
3、高度专业化的市场推动各地中小企业的对外发展
以浙江为例,据统计,浙江省目前拥有各类专业市场4347个,年成交额3606亿元人民币,其中超亿元的专业化集群有400多个(注8)。在浙江义乌,中国小商品市场引领全国,使得义乌方圆百里的村村落落几乎成了“厂连厂”、“公司挨公司”景区,并成功走向世界。在海宁,在本地没有皮革优势的地方,反而打造出中国皮革之都,使得海宁中小皮革企业在高度专业化的市场推动下,纷纷跨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在嘉兴地区,拥有闻名全国的洪合和濮院两个羊毛衫市场,带动当地几百家中小企业、甚至家庭作坊一起将自己的产品输向海外,名扬五洲。
4、中小企业跨国经营优势明显
首先,有明晰的产权优势。中小企业中的民营企业产权结构非常明确,不象国有经济企业投资者与经营者相分离,从而更加促使中小企业的经营者关心企业的命运与成长,因而反映在实际经营中,在投资决策时会非常谨慎,成功的可能性也更大些;第二,善于捕捉市场信息。中小企业迫于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强烈愿望,希望自身在较短的时期内快速成长,因而他们更加注意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信息与趋势,而企业经营好坏的一个直接原因就是看谁先了解市场、制造出为市场所欢迎的产品;第三,中小企业通过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洗礼,已经具备一些跨国经营的经验。许多中小企业在各地对外经济贸易主管部门或者行业协会的指导或者辅导下,已经学到了不少的外经外贸知识,部分企业已经开始涉足此领域,并取得一定的收获。所有这些,都为中小企业今后持续参与国际竞争打下良好的基础。
5、世界经济一体化促进中小企业在国际市场中寻找更多的商业机会
在我国加入WTO之后,我国企业融入全球经济的步伐正在加速,作为我国经济领域中一支不可或缺的队伍——中小企业在国内市场相对饱和、国际市场诱惑不少的情况下,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为中小企业的发展获得更多的商业机会提供可能。
(二)我国中小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劣势
1、中小企业出口产品结构雷同,缺乏品牌意识
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的产品大多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许多产品的质量档次较低,甚至停留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水平,更有部分中小企业出口产品结构雷同,市场销路重叠,最终常常上演竞相削价、低价促销的老路。另有一些中小企业,也甘愿于做大型企业的配角,自身主导产品缺乏,更无品牌观念与意识,一旦进入国际市场,竞争能力显著不足。
2、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低
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新办的中小企业,二是传统行业中成立已久的中小企业,三是由原来的经营每况愈下的大型企业沦为中小企业。在这三类中小企业中,除了第一类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尚可外,后二类中小企业绝大多数已经缺乏技术创新能力,多年来产品也大多停滞于劳动密集型档次,同时伴有设备陈旧、工艺落后、观念陈腐、耗能较大等病诟。如果这些中小企业未能在短期内走出困境,获得再度发展,与国内竞争,必定成为同行的牺牲品;与国际竞争,必定成为外资倾轧的对象,处于十分不利的位置。
3、中小企业普遍缺乏涉外经营人才
我国目前的中小企业大多保留着小企业家族式的管理,相当一部分企业的关键岗位则有家庭成员把持,就是一些含有技术含量的岗位,比如外经外贸、关键技术、市场拓展、产品研发,或者因为无管理水平的家庭成员占据而缺乏生机,或者因为工资不高而无法吸引有用人才,或者因为企业缺乏发展前景而无法留住人才。因而,当中小企业面临参与国际竞争时,顿时感觉了解国际贸易、WTO规则、国际财会和税收知识的人才奇缺,开展涉外经济贸易困难重重。
(三)我国中小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所面临的困难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2/4/4 相关论文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