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价格:
中小企业走国际化之路的扩张方式多种多样,但日本企业和韩国企业的国际化扩张渠道的做法值得我国中小企业借鉴。日韩企业的国际化扩张有三种典型的方式:第一种,也是最普遍的一种,从日韩扩展到发展中国家,再到发达国家。这也是其与之前欧美企业的国际化战略最大的不同之处,目的是比欧美企业早先一步占领国际市场。第二种渠道是直接从本国市场进入发达国家。第三种扩展渠道是直接在发达国家开办公司,避过本国市场。通过该渠道进行扩张的是那些当时在日韩国内没有市场,或市场太小的产品,如彩电、录像带以及缝纫机(注11)。
五、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力的对策与建议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日益发展,中小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势头正与日俱增。一方面,大量国外的企业、设备、技术、资金、管理等要素蜂拥而入,国门进一步打开,使得一大批中小企业参与来料加、来件装配、来图来样加工和补偿贸易,外向型经济得到迅猛发展;另一方面,大量中小企业在外向型大潮的冲涮下,纷纷带上产品、飘扬过海,寻找海外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分享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的喜悦,值得赞赏。然而,联系我国现有中小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实际,笔者认为中小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在以下几个方面可作对策研究与实施。
(一)建立完善国家扶持中小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法律法规
我国于2002年6月29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并于2003年1月1日起施行。该法第五章《市场开拓》中虽有“促进中小企业产品出口,推动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第三十五条)、“国家制定政策,鼓励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到境外投资,参与国际贸易,开拓国际市场”(第三十六条)等内容,但至今与此相关配套的法规与政策却少之又少。因而,当务之急是由国家中小企业局牵头组织有关专家学者调查研究现有中小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现状,及早制定出相应的政策与法规,至少包括鼓励中小企业到境外投资的财政政策、金融政策、产业政策,在条件逐步成熟之际,将一些内容相对固定、实施卓有成效的政策上升为国家法律、法规,逐步建立与完善我国扶持中小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法律法规体系,进而从法律、制度、政策层面保障中小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良好环境。
(二)建立完善中小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各项服务体系
一是信息服务。从我国政府与相关的中小企业行业协会组织来看,能够积极主动地帮助中小企业搜集国际市场信息,提供信息分析与处理的部门与单位不多,即使就是各地经贸委下属的中小企业局大多从事的企业信息的收集,比如各种统计数据的汇兑、资料的选编,但很少将注意力投向国际市场,研究与分析国际竞争走势与趋向,因而为中小企业的国际竞争帮助不多,提供有益的支持则更少。目前,要充实收集、分析、研究海外市场信息的部门与人员,提高信息收集与处理的能力和质量。二是金融支持。政府和社会为中小企业出口、对外投资提供信用风险和信贷担保,要积极鼓励社会力量通过必要的渠道与方式组建各类金融支持机构,包括中小企业融资公司、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中心、国外政府金融与财税政策分析机构、专业的保兑银行,建立海外投资风险基金,逐步化解因他国政府的征收等系统风险。三是简化各种审批手续。可以借鉴国外的做法,改进中小企业政策的实施方式,尽量将事前审批变为事后检杳。简化各种审批程序,使企业能够方便地使用支持资金或享受优惠政策,为中小企业开展国际贸易创造条件(注12)。
(三)加强中小企业行业协会等非政府组织的建设
从我国政府组织机构的演变看,大多注重于行政机构的设置与职能的发挥,有关中小企业行业协会的建设始终处于弱化的态势之中,一方面表现为许多地方没有中小企业行业协会组织,另一方面部分地区虽有中小企业行业协会组织,但大多处于休眠状态中,很少开展实际有效的工作,而为中小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提供帮助的则非常之少。鉴此,笔者建议:一是尽快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行业协会组织,完善协会组织机构的工作制度与办事程序,要在人员、资金、办公场所、技术装备等方面予以全面的扶持;二是利用中小企业行业协会等组织,积极为中小企业开展国际贸易、外经外贸、WTO知识以及反倾销、反垄断、反补贴等专业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中小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三是在努力建设中小企业行业协会组织的同时,不断提高政府管理行业协会的能力与技巧,让中小企业行业协会成为联系政府与中小企业的桥梁与纽带,成为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领路人。
(四)努力构筑中小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人员培训平台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缺乏人才储备的状况日益突出,人才奇缺在中小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许多过程与环节中,已经显露出许多问题。培养与造就既懂经营又懂国际贸易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已经是中小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首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为此,及时构筑中小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人员培训平台,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是利用现有的外经外贸学院集中时间与精力,短期内培训与提高一部分已经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的业务技能;二是抽调各方力量,在各地的社会主义行政学院或者中共党校中设置培训中小企业外经外贸干部的课程、课件,加强专业知识的培训;三是加强中小企业专业从事国际竞争业务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在条件成熟之际,可以考虑开设中小企业国际商务师资格考试,将业务工作与专业技能统一起来;四是政府、中小企业局、中小企业行业协会等,要积极为中小企业提供一个国际化经营人才的交流平台,既可以以各种交流会、高峰论坛等形式进行,也可以以访问学者、专家的形式开展,通过几年的不懈推进,解决中小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缺乏外向型人才的顽症。
(五)倡导中小企业以自主品牌参与国际竞争
中小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一定要有自己的自主品牌的产品,以自己的坚强有力作后盾,去赢得国际市场的地位与份额。一是中小企业要有品牌意识,要充分认识到一个良好的品牌,可能造就一个持久经营的企业;二是要鼓励中小企业集中优势人才,积极研制开发新产品,尤其是开发带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努力占据国际市场的制高点;三是要有与国际大公司、著名公司抗衡的勇气与胆识,从点滴做起,从自我做起,每年进一步,三五年彻底改变自身,努力实施品牌战略,以自己的品牌开拓国际市场,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小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之路。
六、结 论
中小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是一个永远值得孜孜研究、不断深化的课题。而我国中小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时日不长,积极的经验又不多,因而值得研究的领域还有许多。我们相信,通过全国上下理论工作者的辛勤耕耘,通过广大中小企业的共同开拓,我们必将在不久的将来,迎来中小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灿烂明日。
参考文献
1、赵优珍:《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实践》,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林汉川、邱红:《中小企业战略管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版。
3、陈丽丽:《迈向贸易强国的战略研究》,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陈华文:《对我国中小企业向国际化发展的思考》,原载《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2007年第四期。
5、朱桂方:《日本企业跨国经营模式对我国跨国经营的借鉴与启示》,原载《集团经济研究》2007年第六期。
6、江静:《广东中小企业发展对外贸易的解决方案》,原载《商场现代化》2008年第二期。
7、徐轶:《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战略分析》,原载《商场现代化》2008第二十二期。
注 释: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