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价格:
综上所述,虽然自主品牌产品(轿车),市场占有率位居第二,但我们清楚的发现,自主品牌主要占领的是低端市场,一般在10万元以下,中高端被外资品牌牢牢占领着。随着世界经济危机的加剧、石油价格的攀升,小排量、经济型轿车倍受青睐。现在中高端品牌的车企,已经开始向低端市场发力,对我国汽车企业将是一个重大的挑战。
二、世界汽车发展趋势及我国汽车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一)世界汽车发展趋势:
⒈汽车设计方面:①、越来越多的采用计算机工具,从而能在更短的时间内开发出更多的款式、车型;②、越来越多的采用数学模型,从而能实现验证模拟设计,并确认空气动力学、耐冲撞性能、可制造性、从而缩短开发时间。③、越来越多的采用虚拟概念,从而无需制作物理原型,就能组装、观察、模拟汽车的性能及制造工艺,进而缩短开发时间;④、越来越多的开展厂家、院所、政府、供应商之间的战略伙伴关系,从而加快汽车开发时间;⑤、消费者的生活方式主导汽车设计潮流,从而见诞生出新的汽车种类,进而满足消费者越来越多的需求。这些新产品将在不同程度上组合轿车、旅行车、皮卡车、越野车的特点。同时也将促成汽车市场的进一步分化。
2. 汽车动力方面:专家预测,在今后10年中、内燃机将继续担任汽车动力的主要来源。但是汽车动力系统将来的主要发展方向是越来越多的采用稀燃汽油发动机、柴油发动机技术,优化的燃油发动机组合,以及更好地催化技术。汽车动力系统的配置将有所改变。电动和燃油混合动力行汽车、燃 电池汽车等多种动力技术将日趋普及。这些尖端技术可望在将来减少或消除汽车尾气排放及其对环境的污染。
3. 汽车材料方面:为了有助于减轻车身的重量,21世纪的汽车将越来越广泛地应用轻质材料:铝材、镁材、超轻钢材、轻质聚合物、聚合物符合材料等。这些新的合金,新的复合材料以及新的加工技术,将使这些新的汽车产品成本越来越低,并提高燃油燃烧效率,并赋予设计师更大的设计灵活性。
4. 汽车舒适性方面:考虑到21世纪人们驾驶车的时间越来越长,因而对轿车舒适性,方便性的期望将越来越高。因而未来的汽车将在不增加外部尺寸的前提下,车身的内部空间将越来越大。轿车的视野将更好,出入轿车将更方便。汽车制造厂将针对不断变化的市场品味,以更快速的将消费者需求的概念车投入批量生产。
此外,未来的汽车,机械系统将大量地被电子系统所替代,这将大大提高轿车的驾驶性能及行驶的安全性。车内将配置更多的电子器件、计算机功能、并接入因特网。车上配有:交通信息功能、路线规划与导航设备、高级导航设备、车载娱乐信息设备等。所以汽车将变为可与消费者家庭、办公单位交换信息的信息、通行、娱乐中心。
5. 汽车安全方面:为了保护车内驾乘人员的安全,汽车制造厂家将在车上设置新一代安全带、能量吸收结构、前端和侧面安全气囊,触发气囊的智能传感器、发生紧急情况的求救信号等。但是保证安全的下一个目标是:避免碰撞。为此,车上装有帮助驾驶员避免撞车的警告系统、将集成雷达、视野、全球定位卫星、地图成象和评估汽车前方道路上的危险状态。据悉避免碰撞技术将在不远的将来装备到轿车之中。
(二)我国汽车产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汽车市场在产销高速增长的繁荣期,我国汽车已经暴露出了四大问题:
1. 汽车产业热度过高,供给市场存在投资泡沫。近几年,在强大的市场需求刺激下、受汽车产业链条长,对地方经济带动作用大和投资回报高的诱惑,截止2005年有23省市在搞汽车、分别设立了190个整车厂、292个特种车及改装厂,98个车身厂,3900多家汽车及摩托车零部件和配件厂。根据有关方面的分析,目前我国整车生产能力约为1000万辆.目前国内形成的汽车投资热,尽管有市场因素作用,但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地方政府支持主导下掀起来的.这种模式的汽车企业,明显不利于汽车生产集中度的提高,增加了企业间生产和竞争成本,降低了汽车产业的效益.
2.自主开发能力弱,引进多、模仿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少。大部分新型轿车都是依靠技术引进和合资开发。当前我国汽车产业实质上是汽车强国和世界汽车巨头的组装车间,汽车市场格局是由跨国巨头主导和操作的.
3.汽车行业分散,产业链条短、企业规模偏小,生产成本偏高。目前中国汽车生产不但自主开发能力弱、而且产业配套能力也非常低。目前我国有许多汽车合资厂家所需要的特殊钢材仍需要大量进口。此外、由于中国铁路运输系统效率低,钢材及零部件运输交货时间不及时,还使企业的运输成本和库存成本增大。使得目前中国生产一辆汽车的成本比工业化国家高出18%左右。
4. 销售服务体系不健全,汽车消费环境欠佳。汽车产业要想获得持续高速的增长,必须有旺盛的市场需求支撑。而有将市场需求有潜在变成现实的购买力,又必须有宽松的汽车消费环境。就目前我国的情况来看,尽管全国已经形成了认输众多的中高等收入阶层,他们完全有能力买得起汽车,但由于买车手续复杂,服务不到位,收费项目多,影响甚至抑制了人们的汽车消费。汽车消费金融系统的不完善,也严重压制了潜在的消费者。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大中城市的城市建设也制约着汽车产业的发展。
三、我国未来汽车汽车产业发展战略与政策选择:
(一)、政府层面:
1、建立健全新型自主开发投入体制。长期以来,我国科技投入有很大部分是依靠政府推动的,而企业研究与开发投入的比例很低,科技创新能力薄弱。尤其是合资企业,普遍存在着引进力度大,开发费用低的现象。为改变这种状况,国家应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加强自主开发,提高技术开发投入占销售的比重。同时借鉴工业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建立健全新型的技术开发投入体制,形成产品开发以企业为投入主体,产业共性技术由政府、企业、科研机构联合投入的新型科技经费投入机制,从而促进我国汽车产品自主开发能力的不断提高。
2、多方面支持企业对引进技术的吸收与创新。可以采取以下方式:①对企业为推进技术的吸收与创新,从国内外购入首次用于国内或国外市场的生产制造技术,专利实施许可,技术使用许可,科技开发方法和软件使用许可等知识产权,按合同交易额,可申请一定比例的政府补贴;②由企业承担的技术创新项目,可优先获得拨款或政策性贷款支持;③列入国家重点技术创新的家户,除给予相当的拨款支持外,还可以申请新品基金低息贷款;④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设计项目,给予资金贴补;⑤对技术开发及技术改造连动的项目,将给予政策优先支持⑥对符合产业导向,企业自主开发的产品,其申请国内外专利的申请费用给予全部补贴,专利代理费和专利维持费给予部分补贴。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3/4/4 相关论文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