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价格:
品牌战略规划解决的是企业目标、方向、道路等品牌的根本问题,是如何做“正确的事”的战略性问题,企业如果真正认识到品牌战略规划的重要性和专业性,应该将品牌战略组织上升到组织构架中的最高层次。企业首先应该成立品牌战略规划小组,小组成员由市场部和战略发展部为主的结合研发、财务部门等相关部门负责人构成,并由企业精通品牌战略规划的总裁(或者至少是主管营销的副总裁)应该亲自挂帅,亲自撰写或指导品牌战略规划小组的规划。只有在企业最高层主导下制定的品牌战略规划,才会有真正的战略高度,才能真正得到各级职能和业务部门的认真的执行。
2.品牌管理人员应处理好业绩压力与品牌战略全局性、长期性的关系
打造品牌非一日之功,维护品牌的核心价值更需要水滴石穿的定力。“最大、最有实力的世界级品牌由一个小概念起步。如果你试图用大量资源强行发展你的新品牌或新公司,包括制定巨额广告预算,你就不可能成功”。
(二)努力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
质量是品牌建设的最基本的保障。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主题,只有不断提高质量,并保持产品品质的稳定性和持久性,才能为实施品牌战略打下坚实基础。记得有这样一个说法:读懂“质量第一”的理念,等于读懂一个企业、一个行业,甚至读懂了质量对于生命的深刻内涵。产品质量是品牌的基础,品牌在消费者心中意味着高质量和高性能。没有质量的产品就不能称为品牌。国际著名质量专家约瑟夫•朱兰博士说:本世纪是质量的世纪。国内外名牌企业无不高度质量管理,质量是保持品牌生命力的关键。(注2)就中国企业整体而言,目前尚处于创牌子的初级阶段,距离品牌经营还需要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为此,中国企业必须坚持不懈地狠抓质量教育,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在品牌研发、生产和销售过程中严格把好质量关,杜绝质量问题的发生,维护企业和品牌的声誉。提高品牌的附加价值,首先就要把好质量关,使品牌在国际竞争中具有竞争力。为此,必须进一步强化舆论宣传,真正形成人人关心质量、重视质量、振兴质量的良好氛围。要把质量当作企业的头等大事来抓,做到“三个不变”,即“质量第一,永远第一”的方针不变;质量无处不在的认识不变;以质量求效益、创品牌的基本原则不变。要坚持“严控过程、持续改进、诚信满意”的质量方针,用科学、规范的技术资料指导生产,并结合产品的市场消费状况和消费者的新要求,在工艺改进、提高产品的内在品质上下功夫。质量都不过关的产品是不能成为品牌的,更不会被大众所接受。企业要建立和落实质量信誉等级评价制度,严格按照国际质量管理标准体系办事,并将品牌培育与质量监督、标准宣贯、计量认证、产品检测以及人员培训等有机结合起来,严把品牌申报质量关,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和提高,为品牌的发展提供一个最基本的保障。
(三)加强保护,完善品牌创新和培育机制
品牌的创新是品牌建设当中不能忽略的一个部分。只有不断创新,企业才能不断发展。只有勇于自主创新、善于创新并持续创新,企业才能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国际竞争和全球合作中占据主导地位。在第四届浙江“中国民营企业峰会”开幕式上,备受各界关注的“2006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50强”揭晓,浙江有18家企业入围,数量居国内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首位。但在50强榜单上,浙江企业位次还不够靠前,在前15强企业中,只有正泰集团一家跻身第9名,这显示了正处于转型期的浙江民企在自主创新领域还大有可为。自主创新没有企业大小之分,关键在于企业老总要有创新的意识,既要盯住市场,更要“管”住技术。企业产品创新需要有创造性思维,要通过加强产学研合作,进一步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拥有更多自主知识产权,努力在关键领域掌握一批核心技术。要以经济全球化为契机,不断引进顶尖的生产技术与设备,引进优秀的科研人员、管理人才、营销人才,抓紧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队伍,建立强有力的研发中心,努力开发新产品,提升高档次,从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在发展品牌战略的时期,企业之间的竞争就是品牌之间的竞争,名牌企业之间的产品差异性不大,所以竞争手段就要出现一些新的变化,优化服务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有效措施。消费者是市场的主体,企业要建立以顾客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不断改善和提升服务水准,努力实现市场的最大化和最优化,使市场营销网络在广度、密度增大的同时,网络质量和美誉度也不断提高。要针对目标消费者开展能凸现品牌特性的活动,使消费者在活动中亲身感受到品牌特性,从而将品牌铭刻在心中。这是提升品牌知名度的最佳途径。作为政府及有关部门,必须统筹兼顾,花大力气抓好品牌的培育、提升、经营、延伸工作,充分发挥品牌的示范、辐射、集聚、带动功能。如工商部门,可出台商标发展规划,建立相关考核奖励机制;通过媒体,营造“重商标、创名牌”的舆论,扩大企业品牌的国内、国际知名度;按照“一厂一标、新品新标”的工作方针,帮助指导企业开展商标注册;把推进民营企业创驰名、著名商标工作与开展评比“消费者信得过企业”、“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等有机结合起来,丰富创新资源;帮助企业进行包括品牌的名称、标志、包装等方面的品牌形象树立和创新,严厉打击查处各类商标假冒侵权违法行为,提高品牌的市场竞争力,使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
(四)加强营销,持续推进品牌战略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3/4/4 相关论文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