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价格:
品牌的开发、设计、研制需要人才,品牌的营销和管理的各个环节需要人才。长期以来企业吸纳、培养和造就了一批营销和管理人才,但却相当缺乏能进行产品设计、研制、开发、创新的技术人才,以致品牌创新能力普遍薄弱。为此,必须加快品牌专业人才的培养,建立真正的科学品牌管理系统,采取有效措施重点引进品牌研制专业人才。与此同时,把开发人才资源纳入企业发展战略,建立健全包括培训、使用、选拔和配套的科学的人才资源开发体系,真正做到科学育人、合理择人和用人。
品牌是一个企业的灵魂,“以人为本”则是企业灵魂的“工程师”。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关键在人,在于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因为品牌是靠全体员工的劳动创造的,员工有没有争创品牌的必胜信念,决定了他们对实施品牌战略的态度和责任心。必须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宣传和引导,让员工认识到品牌是企业的宝贵财富,走品牌之路是市场竞争的要求,是企业发展之必然,创品牌与每一个员工息息相关,责任重大。从而,让员工真正树立起“品牌在我手中,品牌在我心中”的坚定信念,切实能够自觉地积极投身到创品牌的行动之中。必须让员工进一步懂得,品牌企业不仅是生产产品,更是在经营一种文化,品牌的文化,企业的文化。只有不倒的精神,才有不倒的企业。要提炼人性化的企业精神和价值观,提高员工的文明素质,不断增强企业主人翁意识。要通过多种竞争激励机制,创造充分发挥员工个性和创造力的宽松环境,为企业创品牌注入强大活力。
企业要让员工懂得,诚信是品牌的基础,是企业走品牌战略之路的一块最重要的基石。一些百年老店、老厂就是在诚信的品格上创造出响当当的品牌,赢得了消费者广泛的认可和尊重。必须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规范经营,依法纳税;诚信待人,尊重他人,对社会履行更多的责任。最后,特别需要强调一下企业家的个人素质包括文化素质。民营企业家的全新形象,应该是一个既有经济头脑,又有文化素养,还有社会责任心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企业家必须更新学习理念,进一步提高现代企业管理水平。
评价一个企业是否有竞争潜力的标准不是看眼前的利益,而是看企业的文化内涵。学习的人越多,企业的整体智商也就越高。一个有知识的管理者,更有远见,更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也更容易取得员工的尊重。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通过多种渠道加强企业家的培训,不断“充电”,不断更新知识,使每个热血企业家的人生坐标都能逐步走在世界经济运行的轨道上,站在时代的高度来认真审视、思考、研究和解决品牌战略中的实施问题,从而更好地选择未来、把握未来、决胜未来,带领企业走向成功。
(五)提高品牌附加值,大力发展出口品牌
品牌是衡量一个国家技术水平、产业基础和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也是一个国家在国际大舞台上物化了的重要形象。品牌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政府的保护和支持。在品牌营销中,政府要有明确的观念和政策导向,为企业创建国际品牌提供政策上的优惠和支持,以促进品牌的发展。(注3)
随着国际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就是品牌的竞争。企业我国企业国际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品牌形象的国际化,这一观点如今已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内行业巨头的认可。经济全球化在客观上也要求各国的优势企业走出国门、更好地参与全球资源的优化配置。很多企业的经验总结,通过与境外跨国集团、国际著名企业进行资本对接、品牌对接、技术对接、渠道对接,走多类型、多形式的“以民引外、民外合壁”的路子,出现了一些“以民引外、以外促民”的新效应、新特点。“民外合壁”的成功实践,已经产生了企业增量提升、技术吸收、制度转型、文化提升等良好效应。作为企业发展出口品牌,必须努力借助政府的职能作用。比如,我国正在开展的“品牌万里行”活动,在品牌战略推广,提升企业品牌意识,树立民族品牌信心等方面,正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为此企业就要借势而为,大力普及、宣传品牌创造及保护的相关内容及制度体系;依靠政府的政策扶持,努力培育和推广自主品牌;积极建立与完善自主品牌的创造及发展机制、品牌的管理与保护机制;学会运用法律武器,有效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企业要利用政府构建的包括品牌在内的对外贸易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参与形成企业、政府等联动的知识产权协调管理机制,加强知识产权的进出口预警和监测,解决知识产权争端问题,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品牌利益和名牌声誉,并在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舞台上,使企业和品牌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
引文注释:
(注1)罗立:《精细化管理-赢在品牌》,新华出版社,2006年10月,第110页。
(注2)陈放:《品牌学》,时事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第42页。
(注3)谢弦:《品牌战略与国际竞争力》,福建出版社,2005年4月,第125页。
参考文献:
1.杜纳.E.科耐普:《品牌智慧——品牌培育(操作)宝典》,企业管理出版社,2005年6月第5版。
2.大卫.A.艾克,爱里克.乔瑟米塞勒:《品牌领导》,新华出版社,2001年4月第1版。
3.莱斯利.德.彻纳东尼:《品牌制胜——从品牌展望到品牌评估》,中信出版社,2005年9月第3版。
4.余鑫炎:《品牌战略与决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第3版。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