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价格:
第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搞好专业研究。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特点向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决定教师既要专又要博,既要通理论又要懂实践,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鼓励教师走出去,通过参加各种专业培训、学术研讨会或到各名校进修,派教师出国考察,借鉴学习国外的教学经验,提高教师自身水平;创造条件通过专业教师在政府或其他公共事业部门挂职、担任顾问等形式,促使教师更深地理解公共事业及其管理的相关理论,避免教学中照本宣科现象的出现。同时,可以从社会保障领域聘请部分学识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公共政策娴熟、理论基础扎实的领导和公务员、事业单位干部,担任专业课程教师或进行专题讲座,充实专业师资力量。
(四)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突出研究性、前瞻性特点,深入推进社会保障管理学科研究,造就一批社会保障领域的专家和学者
众所周知,管理是科学,管理更是生产力。同样,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改革与发展离不开管理,离不开具有先进管理意识、较强管理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国外的经验表明通过公共管理专业学位教育来培养高级公务员和公共事业管理人员,是一条很好的途径。资料表明,近20年来,美国高层管理人员中具有公共管理硕士学位的比例不断上升,在政府就职的公务员中约有10%—20%获得了公共管理或相近专业的学位,而且政府在招聘公务员时,某些职位必须有公共管理学位,极大地提高了美国政府的公共事业管理水平。我们应该充分借鉴国外经验,通过大力发展MPA教育为国家政府和公共部门培养大批高级管理人才。
要发展MPA教育,必须提高MPA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地位,赋予充分的权力和职责,发挥其行业管理的领头作用。在国外,职业学位一般是从事某项职业的必备条件。在美国,医学博士(DM)是临床医师的必备条件,建筑硕士学位是获得建筑师执照的先决条件,法律博士是获得律师资格的重要前提。在法国,普通大学毕业生经过考试进入国家行政学院,即拥有了公务员身份。所以,我们也应建立MPA教育与公共管理职业的联系制度,增强非公务员人群报考MPA的积极性,使MPA教育同它在国外的作用一样,真正成为我国培养高素质公共事业管理专家学者的重要途径。在培养MPA中,高等院校要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建设一流的教师队伍,编写高质量的教材,下足功夫,冶炼好MPA的质量,凸显MPA特色,着重培养其一般人员所不具备的公共管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决策能力,通过MPA教育,使我国的社会保障等公共事业管理事业水平有质的提高。
社会保障管理人才的素质培养具有长期性、系统性、规律性等特点,既要注重当前,又要谋划长远,既要重点突出,又要统一全面,既要契合行业特点,又要适应外部环境,需要社会有关各方共同努力,协调推进,加大投入形成合力,有重点、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好社会保障管理人才的培养,不断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深入开展。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逐步建立起来,知识经济正在成为新世纪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社会保障事业需要人才,社会保障工作呼唤人才,人才在蓬勃发展的社会保障事业中起着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的作用。我们要积极投身到开发社保人才、增强素质、提高自身价值的实践中来,为全面建设一支人才汇萃的社会保障队伍而努力。
引文注释:
(注1)戴广义:《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社会保险干部队伍》,《中国社会保障》,2000年第10期,第13版。
(注2)张左已:《领导干部社会保障知识读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年2月第一版,第8页。
(注3)洪大用:《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和谐》,《中国社会报》2006年12月11日第3版。
(注4)高绪明:《社保队伍人员素质亟待提高》,《山东劳动保障》,2000年11月第11期,第14页。
(注5)劳动保障系统组织能力建设课题组:《劳动保障系统组织能力建设框架研究和对策建议》,《中国劳动保障》,2006年第07期第7页。
参考文献:
1、杨光斌:《政治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第一版
2、张左已:《领导干部社会保障知识读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年2月第一版
3、崔运武:《公共事业管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11月4日
4、彭武斌:《MPA教育:问题、原因与对策》,《武汉大学学报》,2004年第52卷第1—1期
5、佚 名:《建立新型的云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系统职工队伍刍议》,www.17us.com
6、国务院:《劳动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2006年—2010年)》,《人民日报》,2006年11月9日,第四版。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