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价格:
【摘要】:在近年的社会保障工作中,我国社会保障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有力地促进了经济体制改革。为进一步推动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社会保障专业人才的匮乏成为瓶颈。作者在对我国社会保障从业人员素质现状分析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总结了社会保障事业人才素质概念和内涵,探讨了加强这些素质培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结合工作实践,浅论了加强社会保障专业人才素质培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社会保障、专业人才、素质、培养
【正文】: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逐步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加快发展社会公共事业,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中,切实加强公共事业管理是其中的重要内容。社会保障不仅是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方面,也是公共事业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在社会保障事业管理系统中,人是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系。社会保障管理者自身素质高低,最终决定了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运行状况和社会保障的服务质量与水平。相对于经济技术人才培养而言,我国目前对于公共事业特别是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人才培养有很多不足,与目前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求明显不相适应。因此,发展完善社会保障事业管理学科体系,培养高素质社会保障事业管理人才,是非常值得我们探索和研究的问题。
一、积极开展和加强社会保障事业管理人才素质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世界范围来看,社会保障作为现代经济社会的基本制度,各国都非常重视社会保障专业人才素质的培养。德国作为最早实施社会保障的国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去掉了对帝国的最大咒骂,走出了向前迈进的第一步”(俾斯麦1890年),为德国和谐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保障。当前,无论在基础教育、成人教育还是研究领域,德国政府都非常重视社会保障等公共事业管理人才的培养。特别是近年来,又在公共事业管理、电子工程等学科开设了国际课程,并且大部分项目减免学费,由著名教授负责牵头,亲自制订详尽的学习计划,紧跟社会和学科发展潮流,培养了一大批赋有丰厚理论功底和创新精神的公共事业管理人才,不断促进了社会保障等公共事业的研究和发展。经济发达国家也非常重视对公共管理理论的实践运用。在美国MPA大量进入商业、金融、社会保障、联邦政府等领域,公共事业管理人才培养和实践得到了良性互动,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这对于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管理人才的培养来说,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从中国实际情况看,我国当前社会保障事业人才匮乏,队伍整体素质不容乐观,尚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工作人员素质体现以下主要特点:一是文化知识水平偏低。据统计,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的占47.3%,高中学历的占37.91%,初中及以下学历占14.35%。总体上看,大中专以下人员所占的比重过大,特别是县市级社会保障机构中,现有人员文化水平偏低,不太适应新形势下社会保障工作的要求。二是高级职称人才较少。全国从事社会保障工作人员中高级职称的只占1.77%,中级职称的占18.45%,初级职称的占28.92%, MPA更是廖廖无几。应该说,在容纳专业学科较多,专业技术较强的社会保障系统,高职称人才所占的比例确实是太少了。三是结构不合理。在我国社会保障机构中,财会人员占16.4%,计算机人员占7.12%,统计人员占4.7%,三项人员总计为28.22%,不足干部职工总数的1/3,法律、精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专门人才更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保障工作的质量。(注1)特别是我国在加入WIO后,政府职能要发生很大转变,迫切建设小政府大服务的公共管理体系,对社会保障等公共事业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现有社会保障工作者素质还不能有效地适应这一新要求。
(一)积极开展和加强社会保障事业管理人才培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社会要和谐,首先要稳定,社会保障作为政府职能之一,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被喻为社会安定的“稳定器”和“安全网”。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政府的社会保障职能和管理手段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特别是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提前到来、下岗失业人员的不断增多、社会医疗保险改革倍受争议的情况下,社会保障面临的问题日益增多,情况更加复杂。政府职能面临新的挑战,社会保障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严峻的形势迫切要求社会保障工作要走向科学化、专业化,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加强社会保障事业人才素质培养,建立高效、协调、规范的社会保障体系势在必行。
(二)积极开展和加强社会保障事业管理人才培养,是适应入世要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我国在加入世贸组织后,社会经济和管理行为要遵循WTO的游戏规则。世贸组织对公共事业管理有较高的要求,对社会保障制度也有相关规定。为适应WTO规则,像养老、工伤、医疗、生育等社会保险项目,无论在缴费、给付金额以及调整比例方面,迫切需要精算和政策的深入研究。对某些指标,还要进行预测活动,如平均预期寿命、失业率、物价涨幅,利益调整、劳动者保障水平预测等,要有科学的调查分析来做保障。如何在WIO框架内,完善社会保障管理,进一步发挥社会保障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都需要懂管理、通规则的高素质人才。众所周知,社会保障不仅是社会安定的稳定器,也是经济发展的“推进器”。(注2)在全球经济日益全球化的形势下,国外的经济运营情况将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影响力加大,因此,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就显的尤为迫切重要。社会保障调节社会总需求,平抑经济波动。当经济衰退而失业率上升、人民生活水平下降时,失业保障和社会救济有助于提高社会购买力,拉动有效需求,促进经济复苏;当经济高涨而失业率下降时,社会保障支出相应缩减,从而使社会总需求不致于过度膨胀。而且,政府可以通过调整社会保障费率和待遇支付标准,主动调节社会总需求,减少经济波动。同时,社会保障还确保劳动者在丧失经济收入或劳动能力的情况下,能维持自身及其家庭成员的基本生活,保证了劳动力再生产。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