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价格:
(六)汽车企业必须走国际化战略道路
对中国汽车来说,为迎接汽车工业全球化挑战,企业必须走国际化道路。国际竞争本质是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的争夺。目前,全球汽车市场已趋饱和,跨国汽车集团正在有限的世界汽车市场中进行激烈的竞争。进入WTO后,中国汽车企业将不敌强大的竞争对手而丧失部分国内市场份额。在全球经营过程中,国家产业政策的干涉作用将趋弱,企业靠本身力量是远远不能生存的。为开拓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与竞争对手结成联盟不失为一种降低风险和成本、提高企业总体竞争力的战略选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汽车企业也涌现出不少参与国际战略联盟的成功例子。例如,上海-大众公司、江铃汽车公司及上海汽车零部件企业与一些世界级供应商的联盟等,都为今后组建和参与战略联盟积累了丰富经验。
中国汽车企业参与国际化,并不意味着中国汽车工业失去独立。面对跨国汽车集团将国际化和本土化的战略迅速向全球推进,中国汽车企业更应与国际接轨,关键是要使跨国汽车集团的战略与中国汽车企业的发展战略相协调。
首先,中国汽车企业要按照市场经济原则进行强强联合,形成2-3家具有一定竞争力的国内集团,再以此进一步与跨国汽车集团建立国际战略联盟,壮大集团竞争力。其次,中国汽车集团应逐步放弃零部件配套自成体系的传统思想,建立几家具有规模效益的零部件集团,以此与一些世界级供应商建立战略联盟,并成为这些世界级供应商区域性的战略伙伴。国际化将是汽车工业发展的总趋势。中国要发展汽车工业不能只顾国内市场,必须打开国门。一方面,必须走出去;一方面,又必须承受来自世界的冲击。今后,我们再无法通过各种壁垒同以前一样保护本国的企业。因而,培养企业国际化经营理念,实行跨国营销战略和培养国际化人才等在当前有着重要的意义。
结束语
汽车工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经济实力和科技创新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众所周之,汽车工业是一个几乎涉及所有行业的产业,因此一个国家的汽车工业实力是最能体现一个国家的工业实力。从建国以来我国政府一直都把汽车工业作为重点产业来发展,但是由于历史的局限性,我国的汽车产业水平一直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的汽车产业。由于本人知识的有限性,本文在部分认识上仍然存在很多欠缺,主要是没有从实证角度对所阐述的观点加以检验,笔者希望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能对此部分加以更深层次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郭孔辉:《21世纪中国轿车产业发展战略的问题与思考》,上海汽车,2001年第6期,69-70页
[2] 胡树华、余建光: 《对企业精益战略的几点看法》,企业经营与改革,2001年第5期,第54页
[3] 余建光、彭洁芬: 《再谈我国汽车产业创新》,北京汽车,2001年第1期,第89页
[4] 汪秀婷、管顺丰:《中国汽车市场的现状与发展对策》,北京汽车,2003年第4期,第34页
[5] 胡树华、陈丽娜:《我国汽车工业产品创新战略模式研究》,汽车工业研究,2002年第3期,23-24页
[6] 李淑贤:《中国汽车工业“入世”后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吉林工业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第37页
[7] 周劲等:《面对国际竞争的中国汽车工业》,宏观经济管理,2000年第7期,第25页
首页 上一页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