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价格:
(二)过程型激励理论
1、 期望理论
这一理论是弗鲁姆(V.H.Vroom)1964年在《工作与激励》一书中提出的。该理论认为,
只有当人们预期到某一行为能给个人带来有益的结果时,个人才会采取这一特定行为。
期望公式。激励力是个人寄托在一个目标的预期价值与他对实现目标的可能性看法的乘积:I=E×V(注5)
在管理实践中,要将组织的目标与员工个人的目标结合起来;要将员工的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长远利益和近期利益结合起来;目标具体明确并要有一定的挑战性。
2、 公平理论
这一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J.S.Adams)于20世纪60年代在《对于公平的理解》
和《在社会交换中的不公平》等文中提出的,也称为社会比较理论。(注6)这种激励理论主要是讨论报酬的公平性对人们工作积极性的影响。人们是通过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来判断其所获报酬的公平性的。
横向比较就是将自己和别人相比来判断自己所获得的报酬的公平合理性,从而对此做出相应的反应。纵向比较就是将自己的目前和过去比较,同样也会对不同的结果做出相应反应。
管理者应当更多注意实际工作绩效与报酬之间的合理性。
3、 目标管理理论
美国管理学兼心理学教授洛克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该理论强调研究目标的重要性,
探索目标的激励作用,主要内容有基本模式和扩展模式两部分。(注7)
目标难度是指目标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必须经过努力才能得到。目标明确度是指目标必须是具体、可测量的。绩效是目标的结果,由目标难度和目标明确度两个因素决定,是在目标导向行为和目标完成行为循环交替的运行中完成的。理论指出,只有制定合理的工作目标才能有效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三)改造型激励理论
1、 挫折理论
人们经过努力而绩效不高,或者预期奖酬未能兑现等事情也经常会发生,此种情况在动
机模式中称为目标行动受到阻碍。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2/6/6 相关论文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