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价格:
目前,我国轿车业销售不畅、库存增加,竞争的激烈程度进一步加剧,使众多的生产厂商试图以降价作为解决消费需求的途径。然而,价格变动是正常的市场现象,同时也是一个短期现象。在加入世贸组织前后,厂家对车市的前景不太确定,开始了试探性的降价,从而拉开了价格战的大幕。但经过这段时间后,轿车,特别是配置不高的经济型轿车的利润空间已经被压缩了很多,降价的过程已经成为厂家挤压水分的过程。具体能够降到什么程度,市场定位将是其决定的因素。况且2004年以来,钢铁、橡胶、电力等多种原材料或生产因素涨价,也使轿车价格进入两难的境地,将汽车跌破成本价用来竞争显然是不行的。专家认为,价格战不是轿车竞争的终极目的,轿车业的竞争最终会转向服务。竞争的核心也应该是产品本身和服务,而不是价格。以产品技术、品质优势来替代降价促销,是轿车业最后的归宿。
2.扩大规模,树立品牌,提高服务水平。
由于我国轿车产业发展较晚,在生产规模和技术上与发达国家轿车业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在竞争中暂时处于劣势是现实存在的。为了改善这一情况,制造厂商必须扩大生产规模,增强其品牌力量和服务水平。
首先,作为一个有实力的轿车制造厂商,必须达到产业规模经济,只有这样,才能降低生产单位轿车的成本,使制造商的利润空间和降价空间加大。制造商的生产规模大,轿车的产量高,意味着社会上拥有该种品牌轿车的用户多,备品备件购置、车辆修理和维护保养就会比较方便,使客户容易认同这一品牌,从而进入良性循环。因此,制造商的生产规模是影响其轿车产品需求的重要因素。
其次,良好的轿车品牌和服务水平也是增强轿车消费的一个关键因素。品牌代表的是一个产品的信誉和消费者对它的信心。通过品牌的力量,消费者认为某个轿车制造商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消费者购买其产品就比较放心,相信其有能力提供比较完善的售后服务。完善的售后服务能从另一侧面刺激消费者的需求。
3.加大改善轿车消费环境的力度。
轿车消费的环境主要是指轿车消费中的制度、政策,市场环境的因素和轿车消费的金融环境因素。
首先,必须建立完善的个人信用系统,以便于展开资金融通。需要简化轿车消费中的管理制度和办理程序,为轿车消费提供良好渠道,并且要进一步降低管理费用和额外税费。要努力改善轿车消费中的一些基础建设的硬环境,例如道路、桥梁和城市交通等,以此来保证轿车消费的畅通。
其次,要进一步激活轿车贷款消费,加强轿车消费中的金融融通,加强国有银行作为轿车消费市场的信贷主体作用。要加强银行与轿车经销商的关系,对银行的授信操作和控制成本加以完善,以降低其风险。国内大型轿车制造企业成立的轿车金融公司,要借鉴外资汽车金融公司成熟的操作经验和风险控制体系,为消费者提供专业化、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五、结束语
从当前我国轿车工业的发展过程和发展趋势来看,轿车的消费是以私人购买为主,小排量、经济型轿车由于其经济实用始终畅销不衰并且日益走俏;而公费购车比例逐年下降的趋势已成为必然,巨大的私人消费潜力亟待转变为现实的需求。根据我国经济的发展状况和居民的购买力水平,低油耗、小排量、经济型轿车应是家庭轿车的首选。调查显示,中国人购买微型轿车的比例高达53%,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而目前我国轿车市场缺少的就是价位较低,质量过关的经济型轿车。此外,一个良好、宽松的轿车消费环境,对于轿车消费的激励作用也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1]郭国庆编著《市场营销学》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4版
[2]胡大志,姚喜贵,薛伟编著 《现代汽车营销》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4年9月第一版
[3] 刘继,李磊《我国轿车消费市场分析》
[4]刘乐山《关于私人轿车消费的若干问题探讨》
[5]张勇,王东明《透视微型轿车市场》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