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价格:
加强对民营经济的具体指导。民营企业发展历程短,整体素质偏低,各方面经验不足,在发展尚不成熟阶段,需要政府部门的帮助和指导。目前,从总体上,各级各部门对民营经济发展都很重视,在宏观指导上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但问题的关键是对企业的指导具体化不够。可借鉴过来成功的做法,对全市所有的民营企业,实行各级各部门领导干部联系民营企业制度,市、县、乡三级领导干部每人联系一个或几个民营企业,重点做好三项工作:一是调查研究。经常深入联系企业了解生产经营状况,了解企业所思、所想,为指导面上工作积累资料和依据。二是加强指导。及时掌握所联系企业生产行业的前沿市场、技术信息,结合企业实际,对企业的生产、产品、市场定位和发展方向,提出指导性建议,供企业决策参考。三是跟踪服务。对于企业在生产经营或项目投资建设中的困难,以及用地、用电、融资、技术、人才等外部环境方面的问题,积极帮助协调解决,力求为企业服务具体化。
加快民营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探索成立民营企业服务机构,在人才、技术、管理、融资、法律、市场、经贸、信息等方面为民营经济建立支持的平台,这些服务机构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可以实行官助民办,也实行可官办民助,必须实行市场化运做。各级各部门要组织民营企业参加各类展销展览和招商引资活动,为民营企业牵线搭桥,建立重点项目推介制度。加快市县两级民营经济项目库建设,强化项目信息服务。建立企业诚信档案,收集整理民营企业项目名录,在网上或其他媒介向外发布;广泛收集、整理、分类、发布外部工商企业、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招商项目,谋求合作双方的共同点,有计划、有目的地举办小型项目对接活动,提高项目建设的成功率。积极帮助解决民营企业解决发展资金问题,可以定期召开银企对接会的形式,引导金融和投资机构加大为民营企业的投资扶持力度。市、县两级都要尽快建立健全信贷担保中心,形成足够的担保能力和规模,逐步形成以政府担保机构为主体、民间担保机构为补充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多渠道筹集担保资金,增强担保实力,为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服务;鼓励企业主动走出去寻求合作,拓展融资渠道,多途径解决民营经济发展资金的路子。大力发展能够为企业提供各类信息、技术、人才等服务的中介服务组织,并引导全市生产同类产品或相近产品的企业组建各类行业协会,通过协会建设,进行信息、技术、营销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提高行业整体竞争能力。
加大典型骨干企业扶持力度。市及各县、市、区政府按行业、规模、外向度、科技含量等综合标准筛选出一定数量的重点民营企业予以政策倾斜,在资金、技术等方面予以扶持,促使其尽快做大做强。全市每年重点培植一批年营业收入在1000万元以上的龙头民营企业,发挥骨干企业的典型带动作用,辐射和带动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借鉴本市已出台的对国有集体大型企业集团的扶持意见,放宽民营企业的扶持条件,出台对骨干民企集团的具体扶持政策,确定具体标准,规划和建设一批上档次、高水平的民营企业园区,以拉长产业链,形成产业集聚,实现协作经营。
对策之五,抓调整,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民营企业层次。责成有关部门对全市民营企业产业结构和产品进行详细调研,摸清底数,掌握情况,然后有针对性地制定出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措施。
调整民营经济发展战略布局。立足现有发展基础,针对全市东中西部的不同特点,努力构建三大民营经济类型区:一是增强主城区周边中心部经济区的辐射带动能力。该区域包括市内三区一县,环邯郸市区周围,结合城市需要,大力发展城郊型经济,支持、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挖掘潜在特色资源,重点发展第三产业。二是加快延伸西部经济区的产业链条。该区包括峰峰矿区、武安市、涉县以及永年、磁县京广铁路以西部分,充分利用这些地方现有矿产资源丰富的优势条件,支持、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加快冶金、建材、陶瓷、电力、煤炭和非金属矿等产业的升级改造,延伸产业关联度,打造名牌产品,提升知名产业,把资源优势真正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三是大力发展东部经济区的现代农业及其加工业。包括京广铁路以东十个农业县,有着丰富的农产品资源,支持、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重点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及生态特色产业,结合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储藏、保鲜、运销业。
巩固提升传统产业。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运用现代先进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提升技术含量和产品层次。如对全市传统的煤炭、钢铁产业,引导相关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提升产业层次,减少控制污染,提高经济效益。
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坚持引进与开发并举,建设一批高新技术项目,力争在环保产业、精细化工、生物工程和新材料等方面有所突破。动员民间资本全面参与全市各类商贸市场、专业批发市场的建设投资,鼓励其组建各类中介组织,开发要素市场。允许民间资本参与城市经营,涉及城市经营的道桥、供排水、燃气、供热、交通、绿化、环卫等基础设施,以及城市建筑物的冠名权、广告权等无形资产经营,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以经营权换取建设资金。鼓励民营企业进入旅游开发业,所有旅游景点及相关产品的开发,全部向民间资本放开,使旅游业尽快成为全市民营经济发展中的新亮点。鼓励民间资本向高校区内以及县、乡、村的教育基础实施及相关产业投资,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开展社会办学等。
努力争创名牌产品。引导和鼓励民营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鼓励民营企业通过多种形式强化技术依托,构筑各种形式的科技创新平台,提高民营企业的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加强对科技型民营企业的指导、协调和服务,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建立技术创新机构,增强科技创新和研发能力,采取激励措施,培育和扶持名牌产品,鼓励企业争创全国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和中国名牌、河北省名牌产品。重点扶植一批有一定规模、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市场前景好的科技型民营企业创名牌、上水平、抢市场。
提升工业园区档次。按照完善规划、强化功能、打造品牌、招商引资的总体要求,对全市现有和规划筹建的各类民营经济园区建立台帐,实施动态管理,有针对性的强化分类指导。重点扶持和促进邯郸市内高开区、马头工业园区建设,通过政策引导、招商引资和产业协作,促进两区经济发展和经济质量规模的提升。同时,把各类园区建设同全市整体工业布局调整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工贸、科技园区在聚集生产要素、吸纳社会劳动力、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全面拉动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对策之六,抓开放,引导企业“走出去”、“引进来”,提高经济外向度。面对入世以及经济全球化、激烈国际竞争的新形势,民营企业必须要增强紧迫感,发展壮大自身实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走出去”、“引进来”,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到国际市场上去经风雨、见世面、求发展。认真落实国家扶持中小企业扩大出口的各项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大帮助民营企业申办外贸经营权的服务力度,指导帮助其尽快创造条件获权。抓好民营外贸企业队伍、贸易方式、出口市场和出口产品结构调整,努力实现民营经济外贸出口量的显著增长。引导民营企业与外商开展合资合作,通过吸引国外投资带动民营企业的产品更新换代、管理技术水平提高和出口总量的扩大。
对策之七,抓管理,引导民营企业改革管理制度,加快经营机制创新。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冲破家庭式、作坊式和产权单一的经营模式,创新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以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产权多元化为目标,有重点、分层次地引导民营企业加快实施企业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改革,通过控股、参股、兼并、联合和产业协作组建企业集团,探索走产权多元化和资本社会化的路子,引导企业建立和完善企业法人治理机构,推进企业由速度型向效益型、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加强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及时帮助其建立党工团组织,推动两个文明建设一起上,提高民营经济的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对策之八,抓人才,强化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大力提高民营企业家队伍素质。市场经济的竞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一个企业的兴衰成败,与企业决策者的素质和各种人才的创新能力息息相关。为此,邯郸市要加大两个方面的工作力度,一方面,立足自身,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充分利用各级党校、驻邯大专院校等人才培训基地,加强对民营企业家的培训。每年力争选派一批年轻有为、有自愿要求的民营企业家参加MBA等高学历培训;定期组织"四型"企业家进行短期培训;组织年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上的企业厂长(经理)不定期到外地考察学习,开阔视野,学习提高。采取多种教育形式,对广大民营企业家进行学历教育,力争几年内所有规模骨干企业家达到大专以上学历;对企业高层管理和技术人员,由人事部门分期分批组织继续教育,不断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通过各种渠道的培训学习,全面提高民营企业家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开放意识,创业意识和竞争意识,增强他们管理和驾驭企业的水平和能力,努力建设一支素质高、能力强、懂经营、会管理、有远见的民营企业家队伍。另一方面,完善服务,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各级政府要加大硬环境建设投资,完善公共服务环境。同时引导民营企业扩张规模,优化环境,改进用人机制,实现人才资本化运作,为人才引进搭建平台,拓展空间。要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打破人才壁垒,建立开放灵活的民营企业人才流动机制,促进人才合理流动;更新分配观念,进一步建立健全与人才贡献相适应的人才激励机制,比如设立“民营企业人才贡献奖”等;尽快推出民营企业人才经营政策,以政府人才发展基金为“药引子”,吸引民营企业在人才投资公司共同投资人才长期经营;督导民营企业落实人才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各类人才扎根邯郸解除后顾之忧,创建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邯郸市统计年报》,(2002年、2003年、2004)。
2、《邯郸决策》,2004年第6期、2005年第4期。
3、《人力资源管理开发与管理》,2003年第10期。
4、叶生著:《企业灵魂》,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5月第1版。
5、华牧著:《经典管理寓言全集》,企业管理出版社,2004年6月第1 版。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