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价格:
【摘要】:
信息化建设是中小型企业在新环境下迎接新挑战,大幅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把握新的商业机会的必由之路。信息技术可以帮助企业进行生产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客户管理,乃至帮助企业进行快速正确地决策。本文通过国家粮食局从1998年利用国债资金,在新建,扩建国家储备粮库的同时,大力推动储备库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情况,阐述了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国家粮食储备库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在信息化建设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并对国家粮食储备库企业信息化建设提出几点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国家粮食储备库、中小企业、信息化
【正文】:
我国的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部分,在确保国民经济适度增长,缓解就业压力,优化经济结构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中小企业在全国工商注册中的户数超过了8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中小企业占60%,销售收入占57%,实现利税占40%,出口总额占60%。提供城镇就业机会占了75%(注1)。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面对日益竞争的国际国内市场环境,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升中小企业自身的竞争力,是当前摆在我国中小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之一。从国家信息化战略的角度看,中小企业信息化程度决定国家信息化整体水平的高低。“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战略的核心部分在于企业信息化,而中小企业信息化则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没有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国家信息化就不完整。
就国家粮食行业来说,1998年以来,国家先后安排343亿元国债资金,在全国建设了1000多亿斤高标准、高质量、现代化的国家粮食储备库。这批粮库的建成不仅有效缓解了全国粮食仓容不足的矛盾,大大改善了粮食仓储设施的结构和布局,提高了粮食仓储的整体技术水平,而且促进了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同时对于增强我国粮食的宏观调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
在国家储备粮库项目建设的同时,国家粮食局和各级主管部门大力推动信息化建设。
国家储备粮库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种类主要分为:(1)承担储备业务的粮库,(2)承担期货交割业务的粮库。储备粮库分散在全国各地,规模和经济实力各不相同,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因此信息化建设对国家储备粮库领导和职工的知识水平、管理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 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企业要想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极强的对市场的应变能力,而信息化正是提升企业应变能力的有效途径。企业信息化主要包括这些内容:广泛应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改进生产、工艺流程、加快技术进步;提高管理水平、促进管理和制度创新;推动企业向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方向转化;最终目标是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实力。
因此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在于,结合企业自身的业务特点,在企业生产、设计、经营、管理、决策等各个层次、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充分利用计算机、互联网、通信及数据库等现代信息技术和设备,充分开发、广泛利用企业内外信息资源,实现企业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工作流的有效集成和综合管理,达到优化配置企业各种资源,不断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
随着我国与WTO规则逐步接轨,随着粮食购销市场化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拓展,我国粮食经济正在向市场经济逐步迈进。为稳定粮食市场,保障粮食安全,加强各级政府对粮食的宏观调控,必须加快国家储备粮库管理信息化工程建设,运用科学手段和先进技术,建立统一的国家储备粮库信息管理网络平台,适时调控粮食市场。这是加强国家储备粮库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顺应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储备粮监管的重要手段,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必备条件。只有提高国家储备粮库的现代化管理水平,为国家储备粮库创造直接的管理效益,才能使国家的资金投入不被浪费;只有产生实际的应用效果,才能使管理者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更加重视,成为进一步促进国家储备粮库信息系统应用的力量。随着粮食企业改革的深化,传统的储运功能和硬件设施优势已逐渐让位于基于信息化管理的资源整合能力,具备现代物流组织管理和实现内部信息化管理的企业将成为竞争的取胜者。
二、 国家储备粮库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1/4/4 相关论文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1/4/4